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約普·登厄伊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約普·登厄伊爾

圖片來自biografieportaal

約普·登厄伊爾Joop den Uyl),全名:約翰內斯·馬爾滕·登厄伊爾、(9Johannes Marten den Uijl),1919年8月9日-1987年12月24日) 荷蘭工黨(PvdA)政治家。1973年5月11日至1977年12月19日任荷蘭首相[1]

生平

登厄伊爾1919年8月9日出生於荷蘭希爾弗瑟姆(Hilversum),他出生在一個加爾文改革宗家庭。他的父親約翰內斯·登厄伊爾是一個店主和竹篾匠,登厄伊爾10歲時父親去世。1931年到1936年登厄伊爾參加了希爾弗瑟姆的基督教學會。此後就讀於阿姆斯特丹大學經濟系,在此期間他離開了教會。1942年他獲得了大學碩士學位。直到1945年,他是一個公務員,在國家統計局負責化工產品價格的工作。在此期間他參加地下報業集團《Het Parool》(密碼報)的編輯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他在密碼報工作。1949年1月到1963年,他是工黨智囊團維亞迪·貝克曼基金會(Wiardi Beckman Stichting)負責人。

1953年,登厄伊爾當選為阿姆斯特丹市議會議員,1956年當選為眾議院議員。1963年,他辭去他的議會席位,成為阿姆斯特丹負責經濟事務的官員。1965年擔任約瑟夫·卡爾斯政府的經濟事務大臣。作為負責任的部長,他決定關閉不經濟的煤礦,導致林堡當地高失業率。1967年的議會選舉後,他成為工黨議會領袖會。

1973年工黨與進步自由民主66和激進的基督教政黨激進黨組成政治聯盟,並贏得選舉,但未能獲得議會多數席位。經過漫長的談判,他與天主教人民黨反革命黨組成了聯合政府。這個內閣面臨許多問題。一個早期的問題是1973年石油問題,由於荷蘭支持以色列贖罪日戰爭。登厄伊爾在國家電視台一次講話中說,「事情將永遠不會回到他們的」和「實現燃料配給和禁止周日開車」。

1973年和1977年之間,荷蘭的經濟狀況已經惡化。政府的預算赤字增加了10倍,通脹率接近10%,失業率翻倍,人們從樂觀到悲觀,關鍵問題在國家對外貿易上漲或下跌。儘管經濟困難,政府依然制定廣泛的社會改革,比如大幅增加福利支出和福利指數化,以及最低工資來保障生活所需。

1977年,登厄伊爾與天主教人民黨的副首相兼司法大臣德里斯·范阿赫特之間發生衝突,導致內閣倒台。范阿赫特與自由民主人民黨組成了一個小的多數黨新內閣(77個席位,總共150席)。

1977年到1981年,登厄伊爾擔任反對黨領袖,1981年擔任社會事務和就業大臣,1982年自由民主人民黨贏得選舉,工黨很少收益,基督教民主黨和民主66也失去了大部分席位。登厄伊爾回到議會領導工黨直到1986年。

作為主要反對黨領袖,登厄伊爾是溫文爾雅的大西洋主義者——支持將北約巡航導彈部署在荷蘭。1986年選舉之後,登厄伊爾辭去工黨領袖職務,由維姆·科克繼任。1987年聖誕前夜因腦部腫瘤去世,享壽68歲。

登厄伊爾夫人萊斯貝斯(Liesbeth den Uyl),他們有三個兒子和四個女兒。兒子Saskia Noorman-den Uyl擔任議會的工黨議員直到2006年,Xander den Uyl是荷蘭工會之一ABVAKABO的領軍人物。

參考文獻

  1. [文章網址 說明],來源,文章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