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三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綠、黃、茄紫三色而燒成。始於明正德年間,清康熙時繼續燒制。陶瓷界還有另外一種「素三彩瓷」的定義,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種之一,是以黃、綠、紫三色為主的瓷器,其實並不限於此三色,但不用紅色。其製作方法是在高溫燒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劃好的紋樣內,再經低溫燒成。
素三彩與唐三彩的區別
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器型多以陶俑,陶馬為主。而「素三彩」是地地道道的瓷器,始於明代正德年間,並在清代頗為流行。雖然素三彩的名頭不如青花瓷那樣響亮,如今也不是拍賣市場的常見器物。但是素三彩以其獨特高壓的氣質,深受藏友們推崇[1]。
特點
在陶瓷界,「素三彩瓷」屬於釉上彩的一種,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綠、黃、茄紫三色而燒成。同唐三彩一樣,三不是具體的數目,是指顏色之多,但通常以黃綠紫為主。
素三彩之所以叫「素」有兩個原因。第一,因為該種瓷器上沒有紅色釉,古人認為紅為葷色,非紅為素色。第二,因為這種瓷器都是用素胎上釉製成,「素胎」是陶瓷生坯沒有上釉前預燒的胎,它既可增強坯體機械強度,使其在搬運時不容易損壞,又可在上彩釉時不會因浸濕坯體而導致坼裂。
素三彩雖然起源於明代,但是到了清代御窯廠燒制時,更趨精細化,複雜化。清初部分素三彩瓷逐漸使用黑彩勾勒代替以往的雕刻劃線,使畫面精緻許多,這種變化是制瓷者借鑑當時五彩瓷繪畫總結改進的結果。因此,清代素三彩製品更加多種多樣。
尤以康熙朝的素三彩達到頂峰。康熙時期的素三彩不僅數量是其他朝代所不及。在器物造型,裝飾技法,圖案紋飾裝點,釉色變化之上都達到了空前絕後的程度[2]。
視頻
素三彩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非紅為素——素三彩瓷清雅美觀,搜狐,2017-03-30
- ↑ 康熙瓷珍「素三彩」,寧波文化遺產保護網,201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