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內容簡介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為金·劉完素(1118-1200)所撰。劉完素,字守真,號通玄處士。金代河間(今河北河間)人,後人稱其劉河間,是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因治病用藥喜用寒涼,被後世稱為「寒涼派」。《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為作者於晚年總結其畢生醫藥理論和臨床心得之作,是一部綜合性醫書。系作者於晚年總結其臨床心得之作,撰於1186年。 該書是綜合性醫書,全書共三卷。上卷以《素問》病機為據,總論醫理,廣泛闡述有關養生、診法、病機、本草理論等問題,共9篇;中卷11篇、下卷12篇,分述內科雜病、婦產、小兒等科多種常見病證的病原、證候及治療,其中有不少較好的見解和治療經驗,可供臨床借鑑。 劉完素對於人之壽夭方面,提出「主性命者在乎人」,「修短壽夭,皆人自為」的思想。這種「人主性命」說,說明只要發揮攝養的主觀能動性,就能達到延年益壽的境界。他重視氣、神、精、形的調養,但尤其強調氣的作用及保養。認為「氣者,生之元也」。對於養氣方法,他認為當從調氣、守氣、交氣三方面着手。他說:「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導引按蹺,所以調氣也;平氣定息,握固凝神,神宮內視,五臟昭徹,所以守其氣也;法則天地,順理陰陽,交媾坎離,濟用水火,所以交其氣也」(《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原道論》)。這種調養之法可起到舒暢陰陽,灌溉五臟,調暢氣血的作用。 劉氏尤其能針對人生各個時期的身體狀況,採取相應的養真保命措施,提出了少年宜養、中年宜治、老年宜保、耄年宜延四位一體的綜合益壽法。
作者簡介
劉完素,字守真,河間(今河北省河間縣)人,劉完素故後世又稱其為劉河間。大約生活在北宋末年至金朝建立初期,即宋徽宗大觀四年(公元1110年)至金章宗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之間,是金元時期的著名醫家,為後世所稱金元四大家中的第一位醫家。 劉氏一生著述較多,主要有《黃帝素問宣明論方》(1172年)15卷,《素問玄機原病式》(1186年),《內經運氣要旨論》(即《素問要旨論》),《傷寒直格》(1186年)3卷,《傷寒標本心法類萃》(二卷),《三消論》《附《儒門事親》》,《素問藥注》(已佚),《醫方精要》(已佚),其他託名劉完素的著作還有《習醫要用直格並藥方》、《河間劉先生十八劑》、《保童秘要》、《治病心印》、《劉河間醫案》等。後人多把完素的主要著作統編成河間六書、河間十書等,其中或加入金元其他醫家的著作。 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建國以來,曾對劉完素著述進行了一些整理和研究,重新出版其部分專著,發表了不少研討劉完素學術思想和診治經驗的論文,從而挖掘出很多有價值的東西。為了進一步總結整理劉完素的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使其更廣泛地運用於現代中國醫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使其更廣泛地運 ……
內容預覽
夫醫道者。以濟世為良。以愈疾為善。蓋濟世者憑乎術。愈疾者仗乎法。故法之與術。悉出內經之玄機。此經固不可力而求智而得也。況軒岐問答理非造次。奧藏金丹寶典。深隱生化玄文。為修行之徑路。作達道之天梯。得其理者。用如神聖。失其理者。似隔水山。其法玄妙。其功深固。非小智所能窺測也。若不訪求師範。而自生穿鑿者。徒勞皓首耳。餘二十有五。志在內經。日夜不輟。殆至六旬。得遇天人授飲美酒。若橡斗許。面赤若醉。一醒之後。目至心靈。大有開悟。衍其功療。左右逢原。百發百中。今見世醫多賴祖名。倚約舊方。恥問不學。特無更新之法。縱聞善說。反怒為非。嗚呼。患者遇此之徒。十誤**。豈念人命死而不復者哉。仁者鑒之。可不痛歟。以此觀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