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紫陽真人

出生地;浙江

別名;張伯端

職業;道教南宗祖師

國籍;北宋

宗教;道教

民族;漢族

道教記載的紫陽真人有二人,一為張伯端,一為周義山。張伯端(984—1082)是浙江天台平橋鎮東林上龐村上張人,是中國道教南宗始祖。年少聰明好學,對儒釋道三教經書,以及刑法、書算、醫卜、天文、地理,都有研究。張伯端從一個充軍的罪犯到道教南宗祖師,一生充滿傳奇

目錄

基本簡介

簡介

張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說(公元984年—1082年)。字平叔,號紫陽、紫陽仙人,後改名用成(或用誠)。人稱「悟真先生」,傳為「紫玄真人」,又尊為「紫陽真人」。北宋時天台(今浙江l臨海)人。自幼博覽三教經書,涉獵諸種方術。《悟真篇.序》有:「仆幼親善道,涉躐三教經書,以至刑法書算、醫卜戰陣、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術,靡不留心詳究」。曾中進士,後謫戍嶺南。曾於成都遇仙人(一說此仙人即為劉海蟾)授道,後著書立說,傳道天下。北宋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仙逝,飛升前留有《屍解頌》一首:「四大欲散,浮雲已空,一靈妙有,法界通融」。[1]

張伯端道教南宗紫陽派的鼻祖。清雍正年間封「大慈園通禪仙紫陽真人」。金丹派南宗(因張伯端號「紫陽」,故南宗也稱為「紫陽派」)的祖師。道教奉為南五祖之一。[2]

傳奇與史實

張伯端曾為幕僚。據清.仇兆鰲《悟真篇集注》卷首「陸彥孚記」,張平叔「少業進士,坐累謫嶺南兵籍」。治平中,曾隨龍圖公陸詵「師桂林」,並「引置帳下,典機事」。陸詵「移他鎮,皆以自隨」,最後陸詵「薨於成都」。平叔「轉徙秦隴。」《悟真篇.序》有:「至熙寧己酉歲,因隨龍圖陸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誠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張伯端曾為府吏數十年,一日忽悟「一家溫暖百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遂看破功名,縱火燒毀案上文書,因之,以「火燒文書」罪發配嶺南。

熙寧二年(公元1069),張伯端在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誠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潛心修煉。曾「三傳非人」,而「三遭禍患」。熙寧八年(公元1075),因「患此道人之不信」,遂著《悟真篇》,敘丹藥之本末。書成後,學者雲集而來,晚年「自成都歸於故山」,返回江南傳道。

思想與著述

張伯端的思想可大致劃為三個時期,大約可以以他的三本著作為界:《悟真篇》代表早期的出儒入道,倡道教內丹為中心的三教合一思想;

禪宗詩偈》(即《悟真篇後遺》)代表中期思想,出道入禪,以徹了禪宗性學為歸宿;

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代表晚期的轉變,禪道雙融,而正式釀成一種獨具特色的內丹學說。

張伯端的內丹學說主張以內丹為修仙途徑,而以「性命雙修」為其內煉大旨。認為以人體為鼎爐,以精氣為藥物,以神為火候,通過內煉,使精氣凝聚不散,結成金丹。同時,他繼承陳摶內丹修煉的系統方法,將煉養分成四個階段進行,即:築基、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

張伯端雖然認為道、儒、釋 「教雖分三,道乃歸一」,但與全真不同,他主張先修命、後修性,尤其推崇佛教禪宗「明性」境界。《佛祖統記》說他「嘗遍參禪門,大有省發」,他自己亦聲稱「仆得達磨、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萬法」。

張伯端認為:「老氏以煉養為真,若得其要樞,則立躋聖位;如其未明本性,則猶滯於幻形」。因此,他將道教鍊形氣作為修命,以禪宗「明心見性」、「頓悟圓通」釋內丹「煉神返虛」之境為修性,主張:「先以神仙命脈誘其修煉,次以諸佛妙用廣其神通,終以真如覺性遣其幻妄,而歸於究竟空寂之本源」。

在修行上,張伯端反對形式上的出家離俗,隱避山林。而主張「大隱隱於市」,他似乎也無意建立教團。他本人就不是出家的道士。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開始有雲遊道士,也組織了南宗自己的教團組織。

著作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禪宗詩偈》三十二首。晚年其弟子王叔邦輯有《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簡稱《青華秘文》。

其中,於北宋熙寧八年(公元 1075年)撰寫的《悟真篇》,以《陰符經》《道德經》為兩大理論依據,「略仿《參同契》」(清.朱元育的《悟真篇闡幽》),全書宗承傳統內丹學說,說明內丹煉養的根本原理就是歸根返本,逆煉歸元,並描繪內丹修煉的全過程及闡發丹經要點、修煉內丹的方法。《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是書專明金丹之要,與魏伯陽《參同契》,道家並推為正宗」。《道臧精華錄》謂:「是書辭旨暢達,義理淵深,乃修丹之金科,為養生之玉律」。

該書是最重要的煉丹理論及實踐著作著作之一。與之前的道教經典《周易參同契》齊名。全書由詩 詞歌曲等體裁寫成。其中七言律詩一十六首,七言絕句六十四首,五言四韻一首;《西江月》詞十二首(又一首)、和七言絕句五首,以及歌頌詩曲雜言三十多首。有前、後二序。歷代都有大量的註疏本,仁智自見。

傳承與影響

張伯端在世時並沒有親自創建學派或教派(一般認為,白玉蟾為南宗實際建立者),但在其身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宗派。

按張伯端傳石泰、石泰傳薜道光、薜道光傳陳楠、陳楠傳白玉蟾。輾轉授受至白玉蟾,漸壯大為以《悟真篇》為理論經典的重要內丹流派。稱為「金丹南宗」,由於張伯端號「紫陽」,故南宗也稱為「紫陽派」,與全真道並列金丹南北宗。張伯端、石泰、薜道光、陳楠、白玉蟾,也被尊為「南宗五祖」。

【以上南宗嫡派都主張「一己清修」。另據《中國道教史》(任繼愈主編):還有自稱出於張伯端之傳的一派,主張「男女雙修」,該派始於兩宋間的劉永年,劉曾於紹興壬申(公元1152年)刊彭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其序言中自謂於紹興戊午遇至人親授口訣,而未言所遇者姓字。劉永年傳象川無名子翁葆光及寺簿盧公, 翁葆光撰有《悟真篇注》等,其徒若一子門人某跋《金液還丹印證圖》,稱劉永年於紹興戊午「遇悟真得其道」。然紹興戊午(公元1138年)張伯端已卒五十多年,當為依附之說。《混元列仙圖》亦未列雙修一系。】

文章信息

西漢道士。又稱紫陽真人。道書《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載:紫陽真人周義山,姓周名義山,字季通,汝陰(今安徽阜陽縣)人,是西漢開國元勛周勃的7世孫。父親名叫周秘,官至陳留刺史。他16歲時,隨父親至陳留,開始讀《孝經》、《論語》。平日沉默寡言,喜怒不形於色,喜好獨坐靜處,不與他人交接,每天在日出之前,東向站立,漱口咽液,服氣百遍,對日遙拜。這樣做了一年多,其父才發現。問他做什麼,他回答說喜愛太陽的光輝。在每月的朔日,他便在市場及陋巷之中週遊,見了飢餓的人,就送給他們點什麼,幫助他們度過暫時的困境。或者,漫遊名山、大川。當時,陳留的名士聽說後都想見他,他卻稱病,誰也不見。有一年,陳留一帶大旱,斗米竟達千錢,當地的百姓掙扎在死亡線上。他暗地裡賑濟百姓。之後不久,遇見陳留黃秦君對他說:「聽說你喜好仙道,廣施陽德,精思微妙之理,使我很感動。我是中嶽的仙人蘇林,字子元,春秋時衛國人。自幼受學於岑先生,他教會我煉身消災之道。後來,仇公又傳給我服氣之法,還神守魂之事。你這么小就知道還陽服精,導引吐納,就不用再煉丹陽內術了。可仍需除去三蟲。不過這並不難,只要吃制出細丸就可以了。」義山按照黃秦告訴的方法,服吃藥丸。五年後,身上生出光澤,看穿五臟。於是又尋找到黃秦仙人,求教升仙要訣。黃秦告訴他:「藥有許多種,仙人也分品級。乘雲駕龍,白日升天,象司真公、定元公、太生公、中黃大夫、九氣丈人、仙都公這些仙人,都屬於上仙;比上仙低一點的,是仙卿大夫;能遊行五嶽,登上太清,役使鬼神的,是中仙;能得封一山,總領鬼神的次於中仙;僅能長生不死,日中無影的,就是下仙了;而屍解後才升仙的,就比下仙還低了。我從師涓子,學得秘要,只能算為一個中仙。我現在傳給你守三一之法、靈妙小有之書等,再吃下石菌朱柯若乾芝,如果還想學別的招術,你可以去請教更高明的仙人。」又過了5年,他能目視千里之外,日行500餘里。於是,他開始巡遊天下名山,尋索仙人。西登白空山,遇見沙野帛先生,得到太清上經。登峨嵋山,入崆峒金府,見寧先生,學得太丹隱書十稟八訣。登眠山,陰先生授以九赤斑符。後來又先後得到司馬季主、無英君、中央黃老君的指點,回到常山石室中,晝夜念經不停。11年後,乘雲駕龍,白日升天,被封為紫陽真人。

紫陽縣是目前為止中國唯一用道教名號命名的縣,位於陝西省安康市境內

相關視頻

紫陽真人發現相處之久的黃葉師兄,就是救走慕容沖的蒙面人

參考資料

  1. 傳說中的紫陽真人是誰 , 道教名人詳解 2020-12-18
  2. 紫陽真人傳奇 , 360doc個人圖書館 2019-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