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繁華消歇謹守感傷.我讀劉國平的散文(曾令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繁華消歇謹守感傷.我讀劉國平的散文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繁華消歇謹守感傷.我讀劉國平的散文》中國當代作家曾令琪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繁華消歇謹守感傷.我讀劉國平的散文

山山水水,明明秀秀,花花草草,雨雨晴晴,在如今有幾個小錢出門旅遊的國人筆下,很容易被寫得來雷同庸俗

所以,在偽旅遊散文泛濫的情況下,我很欣賞國平散文選材的角度。

比如,《繁華之後》,作者沒有寫桃花專屬的濃艷三月,而是寫桃子收穫、繁華消歇之後的落寞初秋:

被摘了桃的紙套空空的,懸掛在樹枝上,被風吹得搖搖晃晃,一部分被吹落到了地面,恍一看,像是有白蝴蝶在地上展翅欲飛;還有一些是掉在地上的桃子,不過,早已腐爛了,有個別的蒼蠅很不甘心地圍着它飛;那些沒有腐爛的也早已被飛鳥蟲蟻啃得光光的,剩下的果核像一具具骷髏躺在地面觸目驚心;樹上的葉子開始少了,也沒有初夏時的那種翠綠,雖然前兩天剛下過雨,但仍舊沒有什麼光澤。

我之所以不憚其繁地引用這麼一大段,主要是為了引出國平目睹斯景而由衷的感慨:「就像人一旦上了歲數,不管塗上再怎麼高檔的化妝品都無法還原當初的青春容顏。」用化妝品恰當地類比,恐怕女作家最能信手拈來了。

再比如,《父親最後的一滴淚》,作者筆下的父親,經歷了無數的生生死死,坎坎坷坷,都無不表現出「不流淚」的堅強。但父親臨終時候的一滴淚,卻讓作者很難破譯其中的內涵。父愛如山,父親的一生,經歷可謂多矣,但作者就選取「父親最後的一滴淚」,讓其既作情感的切入點,也作文章的情感線索,從而串起父親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晚年。一個忍辱吃苦,勤勞顧家的「父親」的形象,躍然紙上,給讀者留下難忘的印象。

2

對人生與世界的參悟,表現出作者特殊的情懷

人生擺在那裡,或長或短,總得經過;世界呈現在目前,萬紫千紅,五光十色,都能看見。但世間上的人卻有千姿百態的人生,在我們的眼裡,世界也呈現出多姿多彩不同的面目,非獨老莎所說的閱讀、觀看的時候才會產生「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在國平的筆下,桃花淨盡之後,便如遲暮的美人,門前冷落,曾經的風光與繁華,已變得唯有回憶。作者適時的一句議論「就如人生,不管經歷過怎樣的輝煌,最終還是會歸為平凡」,更是由景及情,有水到渠成、畫龍點睛之妙,無矯揉造作、故弄玄虛的「雞湯」之嫌。這樣,結尾的「悵然不已」,才顯得尤其的自然

如此的寫法,在《父親最後的一滴淚》、《消失的記憶》中也有,讀者朋友可以認真閱讀、仔細品味。

平心而論,在諸種文體中,散文的寫法是最多的。對一個從事寫作不久的作者、作家而言,適當的模式是允許的;這也是風格固化前的必經之路。但隨着寫作的深入,隨着由「技」而「道」的提升,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同一個作家由「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之後那種風格的多樣化、內容的豐富性。

劉國平目光敏銳,觀察仔細,情感細膩,有較強的表達力。這些都是寫作的優勢。如何將優勢化作強勢?這是國平和與她有相似特點的作家、作者,都應當注意的問題。

國平努力!希望你與我們《西南作家》雜誌一道成長!

2016年9月12日,星期一,夜,於成都覽星樓[1]

作者簡介

曾令琪,中國辭賦家協會理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