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絲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絲線
t01004c1ae83c6413f0.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2631561&sid=2778676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紅絲線

漢語拼音:Hónɡ Sī Xiàn
別名:絲線草、山藍、紅藍、青絲線、四川草
性味歸經:味甘、淡,性涼。歸肺經。無毒
功能:清肝降濁,清肺止咳,散瘀消腫止痛
主治:肝火上炎,高血壓,痰濁,高血脂,糖尿病,肺結核咯血,肺炎;外用治跌打損傷腫痛

紅絲線,中藥名。為爵床科植物紅絲線Peristropheroxburghiana(Schult)Btem.的全草。具有清肝降濁,清肺止咳,散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肝火上炎,高血壓,痰濁,高血脂,糖尿病,肺結核咯血,肺炎;外用治跌打損傷腫痛。[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紅絲線

拼音名:Hónɡ Sī Xiàn

別名:紅藍、山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青紅線(《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出處

《嶺南採藥錄》

來源

為爵床科植物山藍的全草。夏、秋採收。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達50厘米。莖多分枝,下部匍匐生根,節稍膨大,呈膝屈狀;嫩枝被柔毛。葉對生,闊卵形或卵形,長1.5~5厘米,寬1~4厘米,兩面被毛。花紫紅色,排成腋生或頂生聚傘花序,花序枝端有1對卵形葉狀苞片,內有花3朵,通常僅1朵發育;花冠2唇形,下唇3裂。果棒狀,2室,成熟時縱裂,胎座不上升;種子4顆,扁球形。花期冬初。

生境分部

多為栽培,亦有野生于山坡、荒地、路旁。分布中國南部。

性味

《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味甘淡,性涼。"

功能主治

  • ①《嶺南採藥錄》:"治痰火咳嗽,吐血。"
  • ②《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清肺熱,止咳。治咳嗽痰多,內傷咳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鮮者1~2兩)。[2]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紅絲線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紅絲線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