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安縣七里坪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安縣七里坪鎮位於大別山南麓、鄂豫兩省邊際,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湖北省定重點鎮、紅色旅遊名鎮。全鎮版土面積362平方公里,轄6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78475人(2017年)。七里坪鎮是著名的黃麻起義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這裡誕生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和紅二十八軍三支紅軍主力部隊,全鎮有以長勝街革命遺址遺蹟群為主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7處,是鄭位三、秦基偉、徐深吉等143位共和國將軍和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的故鄉。

2005年被國家建設部、文化部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宣部授予「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北省定重點鎮、紅色旅遊名鎮。

2016年10月,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1]

中文名: 七里坪鎮

外文名: QiLiPing town

行政區劃代碼: 421100000000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湖北省紅安縣

地理位置: 於大別山南麓、鄂豫兩省交界處

面 積: 362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轄69個村、一個居委會

政府駐地: 黃岡市紅安縣紅坪街與紅四路交叉路口西北側

電話區號: 0713

郵政區碼: 43840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78475人(2017年)

著名景點: 長勝街遺址群、紅四方面軍誕生地、天台山森林公園、九焰山古兵寨

機 場: 天河機場

火車站: 紅安西站

車牌代碼: 鄂J

鄉鎮簡介

紅安縣轄鎮,全國重點鎮,國家歷史文化名鎮。位於縣境北部。面積36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8475人(2017年)。轄1個居委會、6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七里坪。景點有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香山湖、長勝街、雙城塔、對天河、九焰山等。

2014年,七里坪鎮被列為全國重點鎮。

沿革

1949年為七里區,1959年改為公社,1984年建七里坪鎮1996年,七里坪鎮面積138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轄周家墩、柳林河、張環山、經堂崗、鄭必高、八一、方家院、張家灣、貢家河、草鞋店、楊家山、周七家、阮家店、石家河、鹽店河、福德橋、羅畈沖、顏鄒家、馬家崗、周家沖、天台山、對天河、下畈、紅坪、花園畈25個行政村和七里坪鎮居委會,鎮政府駐七里坪;紫雲鄉面積96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轄山西沖、七家畈、紫雲寨、長塘邊、東嶽廟、許葛樓、戶家灣、張家河、袁英河、許張家、高家灣、柏林寺、傅家坳、方家壋、高徐家、古峰嶺、徐家河、長興店、鄭家畈、方西河2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方西河;檀樹崗鄉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轄檀樹崗、吊橋、駱家灣、蓮花背、熊家嘴、三聖庵、長沖、馬鞍山、觀音閣、曹門口、楊李家、戴世英、程維德、陶家邊1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檀樹崗;典明鄉面積55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轄張石河、馬鞍石、石家灣、尤家灣、王文秀、張李家、陳祖、高廟崗、典明、白馬嘶、萬田畈、石家崗、石家嘴、下店1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土庫店。

1999年,撤銷紫雲鄉、檀樹崗鄉、典明鄉,併入七里坪鎮。2004年,人口73542人,面積286平方千米,轄七里坪1個居委會和紅坪、花園畈、貢家河、張家灣、方院、張環山、柳林河、周家墩、經崗、八一、鄭必高、草鞋店、楊山、周七家、阮店、石河、鹽店河、福德橋、馬崗、羅畈、顏鄒家、檀樹崗、吊橋、駱家灣、蓮花背、熊家咀、余家畈、長沖、馬鞍山、觀音閣、戴世英、楊李家、曹門口、程維德、白馬嘶、典明、萬田畈、石家崗、石家咀、高廟、張石河、石家灣、馬安石、尤家灣、王文秀、張李家、陳祖、七家畈、紫雲寨、長塘邊、東嶽廟、許葛樓、山西沖、盧家灣、張家河、許張家、高家灣、袁英河、柏林寺、付家坳、方家壋、高徐家、古峰嶺、徐家河、長辛店、鄭家畈、方西河7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七里。

地理

七里坪鎮位於湖北省紅安縣縣城北23公里處,北與河南省新縣接壤,西臨大悟縣相連,東與麻城比鄰,南與火連畈臨界,陽福公路從鎮中穿過並形成街道。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湖北省定重點鎮、紅色旅遊名鎮。

全鎮版土面積362平方公里,轄6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78475人(2017年)。七里坪、紅坪、花園畈、貢家河、張家灣、方院、張環山、柳林河、周家墩、經崗、八一、鄭必高、草鞋店、楊山、周七家、阮店、石河、鹽店河、福德橋、馬崗、、羅畈、顏鄒家、檀樹崗、吊橋、駱家灣、蓮花背、熊家咀、余家畈、長沖、馬鞍山、觀音閣、戴世英、楊李家、曹門口、程維德、白馬嘶、典明、萬田畈、石家崗、石家咀、高廟、張石河、石家灣、馬安石、尤家灣、王文秀、張李家、陳祖、七家畈、紫公寨、長塘邊、東嶽廟、許葛樓、山西沖、盧家灣、張家河、許張家、高家灣、袁英河、柏林寺、付家坳、方家壋、高徐家、古峰嶺、徐家河、長辛店、鄭家畈、方西河。

地址: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

歷史事件

黃麻起義策源地

七里坪鎮是著名的黃麻起義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這裡誕生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和紅二十八軍三支紅軍主力部隊。全鎮有以長勝街革命遺址遺蹟群為主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7處,是鄭位三、秦基偉、徐深吉等143位共和國將軍和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的故鄉。

七里坪鎮是著名黃麻起義的策源地,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是全國僅次於井岡山的第二大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曾被命名為「列寧市」。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裡留下了戰鬥的足跡。七里坪長勝街仍保持着蘇維埃時期軍政機關的原貌。

紅軍第四方面軍

1931年11月7日,紅四軍,紅二十五軍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七里坪西門外河灘上召開成立大會。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劉士奇任政治部主任,部隊有3萬多人。指揮部駐在長勝街,後來,這支部隊成為中國三大主力紅軍之一,為中國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勳。七里坪是中國革命的著名老區,革命遺址遺蹟極為豐富。1988年被國務院列入「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92年載入全國歷史名鎮史冊,而長勝街又是革命文物最為集中的一條街。

解放初,由於建設需要,南北城門樓已拆除,街道石條已撬走,居民建房有的改變原樣。改革開放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長勝街的文物保護,並成立了「七里坪文物管理所」,加強了文物保護,特別是2002年紅安縣委、縣政府決定對長勝街進行重點修復。同年3月,縣政府決定投資100萬元修復南北城門樓,恢復石條路面,擴寬下水道,修復街道立面,規範管線,充實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的復原陳列及輔助展覽等。長勝街既是革命文物一條街,又是傳統教育、旅遊觀光好景點。每年前來旅遊觀點接受教育達數萬多人,同時也是革命題材、影視劇拍攝的好場所。近幾年在長勝街上先後拍攝了《五更寒》、《大別山上紅旗飄》、《黃麻驚雷》、《大進攻序曲》等10多部影視劇目。

紅四方面軍成立紀念碑

七里坪鎮現有紅四方面軍成立紀念碑,上面刻有當年任總指揮的徐向前元帥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誕生地」的碑文;有董必武同志題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文的七里坪革命烈士紀念碑;有方毅同志任主任時的中央湖北省委抗日軍政學校舊址。七里坪有革命遺址遺蹟40多處。在七里坪革命陳列館,陳列着當時鼓舞革命鬥志、震破敵膽並流傳至今的歌謠:小小紅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

走在今日的七里坪鎮長勝街,你可以看見當年革命年代的遺蹟。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指揮部、鄂豫皖蘇維埃銀行、列寧市經濟公社、七里坪革命法庭、鄂豫皖中西藥局……古樸的街道兩側,靜靜地排列着這些革命的遺蹟,見證了歲月的滄桑,展示着70多年前的人民共和國雛形。

七里坪鎮旅遊景點現存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37處,被列為全國紅色旅遊12條精品線路之一。境內有著名的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香山湖、長勝街、雙城塔等主要景點。其中長勝街是國內保存最完美的古代徽派建築之一,同時又是大革命時期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全長650米,街內由北向南依次有光浩門遺址、七里坪工會、鄭位三故居、蘇維埃銀行、紅軍飯堂、經濟公社、中西藥局、紅四方面軍指揮部、列寧市楊殷街舊址、革命法庭等18處革命遺址遺蹟。對天河漂流、艾河、對天河探險漂流、楊山河吧、神奇的九焰山、艾河等景點也在不斷的開發.

1958年3月12日,董必武同志回到紅安。在視察革命老區七里坪時,揮毫賦詩:「殘壘猶存舊戰痕,義軍根據地傳名,而今建設能躍進,不愧當年七里坪」。

長勝街

長勝街是七里坪鎮的一條主街,原名正街。1930年曾命名為楊殷街,全長400米(解放後又續建了290米),南北有城門樓,花崗石條砌成。街道兩邊房屋清一色的青磚黑瓦、木格窗戶、木板門扇,每間房屋山牆或隔火牆有龍蛇鳥獸造型裝飾,街道寬約7米。地面用花崗石條鋪成,由於七里坪地處鄂豫交界,長勝街上商貿十分興隆,街道兩邊居民都從事工商貿易。據紅安縣誌記載「1927年長勝街從南到北僅經營糧油的漕行就有30多家」,居民們每天把收來的糧油山貨特產等,用竹排從倒河運向陽邏,銷往武漢。再從武漢把當地群眾需要的工業品、生活用品運載回來,銷往各地,當時人稱七里坪為「小漢口」,稱長勝街為「六渡橋」。轟轟烈烈的黃麻暴動在七里坪掀開了序幕,成為中國革命最早武裝暴動之一,載入中國革命史冊。1930年黨中央鑑於鄂豫皖地區革命運動不斷高漲,為了指導革命順利發展,委派曾中生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來鄂豫皖蘇區,在七里坪文昌宮主持召開了原中共鄂豫皖邊特委緊急會議,決定成立平漢特區行動委員會、中共鄂豫皖邊特委。經鄂豫皖特委研究決定,把革命的大本營建在七里坪命名為「列寧市」,把長勝街命名為「楊殷街」。並在長勝街48號建設「鄂豫皖特區蘇維埃銀行」。發行紙幣壹元、伍角、貳串3種;銅幣面值伍拾文1種;油布憑票(經濟公社流通券)有壹串文、貳串文兩種。在長勝街49號設立中西藥局,為紅軍醫院供應藥品,保障了傷病員的治療,在長勝街52—54號創辦了鄂豫皖特區第一個蘇維埃經濟公社,為農民提供種子農具等生產用品。長勝街29號設立飯堂合作社,相當於招待所,持蘇區政府或紅軍介紹信的可免費就餐,並在河街創辦了鄂豫皖蘇維埃小學,當時命名為「列寧小學」。

雙城塔

又名:大聖寺塔

地址:位於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南3公里的周家墩村。

歷史記載:1.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徐壽輝部將鄒普勝(當地人,後為太師)據此,建此塔。塔高35米,13層,形態美觀,氣勢凝重。塔內有階盤旋至頂,眺望四周,遠山近水,盡收眼底。

2.在紅安縣七里坪柳林河畔的雙城舊址之上,故又名雙城塔。據縣誌記載,元末紅巾軍天完政權太師鄒普勝等曾駐此,塔亦為此時所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塔為磚砌,仿木結構,東西向,平面六角十三層,高近40米,由下而上逐層遞減,各層斗拱、檐角、勾欄、門窗、神龕均以特製磚件拼裝,榫卯相扣,嚴密合縫,其上所有蓮瓣、牡丹、雙錢等裝飾花紋,精巧玲瓏,布局有致。通體比例均衡,收分圓和,形態健美,氣勢凝重,具有宋代建築風格。內有階梯,盤旋至頂,遠眺四周,令人心縱神馳。

3.據傳,此塔原址原為一座寺廟,和尚眾多,香火旺盛。寺廟和有朋養猴之愛好,幾經繁殖,猴群較大,經常盤繞於塔頂及各層沿壁及樹枝上。由於孫悟空的傳說,於日這座寺廟被人稱為「大聖寺」。後來幾經戰亂,各尚逃散,猴群亦逃散。由於上述傳說,現今仍有不少盜寶份子,認為此處必有鎮塔之寶,經常盜挖,但均被村民發現而逃跑……

4.國務院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安雙城塔名列其中。這是紅安第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專家考證,該塔始建於元代,為宋型塔。紅安縣文物部門於1964年、1982年兩次對該塔維修,現保存完好。

土特產

煨葫蘆、紅安荊芥、珍珠花菜 、茶 葉 、板栗 、花生、紅苕……

鄉鎮歷史

紅安七里坪鎮它是著名黃麻起義的策源地,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是全國僅次於井岡山的第二大根據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曾被命名為「列寧市」。紅安,原名黃安,位於大別山南麓鄂豫兩省交界處。

七十八年前,一群年輕的共產黨人領導當地的農工發動了史稱「黃麻起義」的武裝暴動,並以此為中心建立了鄂豫皖蘇維埃紅色政權。整個戰爭年代,共有14萬紅安兒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從這片被血染紅了的土地上,也才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共和國的國家主席,還有韓先楚、秦基偉等威名顯赫的223名共和國的將軍。紅安七里坪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1924年就建立了共產黨的組織。1927年11月,中共黃(安)麻(城)特委根據中央「八七會議」精神,領導了著名的黃麻起義。起義部隊在在七里坪誓師,經過了激烈的戰鬥攻克了黃安縣城,成立了黃安縣農民革命政權,並建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1929年,鄂豫根據地形成,七里坪成為根據地的中心。1930年七里坪也被改名為「列寧市」。同年秋在此召開了鄂豫皖邊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了蘇維埃政府成員。1931年11月,在七里坪組成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總指揮是徐向前,陳昌浩任政治委員。紅安七里坪革命舊址保存完整,現存革命舊址四十餘處,有鄂豫皖特區蘇維埃、革命法庭、工會、銀行、黃麻起義會場、中共黃安縣委駐地、紅軍經濟公社、列寧小學等。在七里坪鎮後山上建立了紀念碑,碑上鐫刻有董必武手書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

特色資源

政治資源獨特

大革命時期,七里坪鎮區被鄂豫皖蘇維埃政府命名為「列寧市」,是著名的黃麻起義策源地;是紅四方面軍誕生地;是紅二十五軍、二十八軍的重建地;被譽為「將軍的搖籃」。有國務院命名的以長勝街為主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37處,是鄭位三、徐深吉、秦基偉等143位將軍和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的故鄉。

自然資源豐富

七里坪鎮境內有舉水、倒水兩大長江支流。有山地面積32萬畝,適宜於各種經濟作物和樹木生長。年均油料總產達到3500萬公斤,其中花生產量超過2000萬公斤,是全省油料生產第一大鎮。年均板栗產量119萬公斤,茶葉產量231萬公斤,珍珠花、蕨苗、煨葫蘆等山野菜和乾菜年產量近20噸。

旅遊資源豐富

七里坪鎮自然風光秀美,環境優美。特別是夏季氣候宜人,是度假休閒的好地方。擁有長勝街遺址群、紅四方面軍誕生地、天台山森林公園、九焰山古兵寨、艾河景區、對天河探險漂流、周家墩生態農業旅遊示範園、雙城塔、紅軍洞、楊山河吧、香山湖等紅色旅遊與綠色旅遊相結合的景點群。全國100餘所院校將七里坪鎮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前來參觀學習的人數在60萬人以上。

發展態勢強勁

綜合經濟實力連續七年居全市、全縣前列,主要經濟指標逐年增長,年度財政收入1455萬元,農民人平純收2268元。依託本地資源,形成了油料、林特、養殖、旅遊四大支柱產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加快;鎮區道路硬化、亮化、美化工程完成;供電、供排水、電信、交通、醫療、文教等主要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城鎮化格局初步形成;以製革、紡織、服裝、製鞋、冶煉、礦石等生產加工為基礎,為投資商提供良好的硬件設施和投資環境。

鄉鎮風景

七里坪鎮有鍾靈毓秀的天台山風景區,山峰雄偉,林海蒼翠,河流蜿蜒,秀麗多姿。主峰天台山高817米,奇峰突起,峭立如壁,其峰頂似台,廣數畝,高百餘仞,勢若接天。天台山環周皆石崖陡壁,僅有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開鑿的石蹬一徑可上,巧若天造。拾級而上,有坐忘台、撫琴處、了心關、留月岩、披雲峰等十景。天台山文化底蘊深厚,不少文人墨客到此,觸景生情,揮毫潑墨,欣賞吟詠。如明代耿定向、耿定理寫了《天台勝概記》、文學家李贄也寫了《夜宿天台》,讚美天台山的綺麗風光。李贄詩曰:「縹緲高台起暮秋,壯心無奈忽同游。水從霄漢分荊楚,山盡中原見豫州。明月三更誰共醉,朔風初動不堪留。朝來雲雨千峰閉,恍惚仙人在上頭。」留下詩詞、題辭的還有明詩人李逢陽「自是淮南第一峰,四時常有白雲封。岩岩直上三千仞,矗矗生成百二重。洞口風雷頻送雨,山頭宮殿欲摩空。幾回要上穹窿際,笑看江黃指顧中。」明詩人王家士「萬析盤空鳥道懸,躋攀杳杳逐雲穿。日邊彩樹金輪霽。」清文人胡虞胄「天台雲氣接天浮,登眺同舒萬里眸。南澗水流歸楚界,北山星拱接淮流。」等等。山上原建廟宇多已毀廢,但「天台山十景」及眾多摩崖石刻猶存。

在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有一條長5.8公里的河流,叫對天河。蜿蜒流動在叢林峽谷深處,河床全由罕見的青石板構成,上下游落差143米。對天河景區內峽幽谷深,灘多浪急,河谷兩岸,奇石林立,古木參天,峭岩飛瀑,風光迷人。是漂流的理想去處。登上橡皮艇,奔流而下,一路博激浪,闖險灘,滑奇石,狂野奔放,同時還可欣賞藤蔓錯雜、奇石飛瀑、山花爛漫的叢林風光。漂流時間約2.5小時。

鄉鎮大街

七里坪鎮是紅安第一大鎮。自元代起就形成了集鎮街道。一直是武漢的重要農副產品來源地。明清兩代被稱為「小漢口」,有「拖不完的七里坪」一說。 七里坪鎮的長勝街,是有着幾百年歷史明清古街。斑駁的古長勝街全長1200米,曲折逶迤。石板鋪就的街面,街兩旁是具有清代建築風格的老房子。老房子都是磚木結構的,有一層的,有兩層的,高低錯落。青磚,黛瓦,飛檐,馬頭牆,別具一格。房子內是用天井來採光。

古街,房子老了,街道舊了,但保護得很好,完整地保存着三十年代時期的面貌。漫步街頭,能讓人感受到習習古風,依依古韻。

視頻

紅色旅遊:紅安縣七里坪鎮 A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