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樓夢中林黛玉為什麼葬花幾次葬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樓夢中林黛玉為什麼葬花幾次葬花,葬花,是對美的極致尊重。她認為美得東西,要乾乾淨淨的來,再乾乾淨淨的去   

原文

林黛玉為什麼要葬花

林黛玉葬花,是對美的極致尊重。她認為美得東西,要乾乾淨淨的來,再乾乾淨淨的去。隨土化了,順從自然規律,才是真乾淨。很多人質疑林黛玉的歸宿是自殺,只從這一點,就可知不可能,林黛玉絕不會讓自己那麼不潔的死去。無論上吊還是沉塘都不符合她對美的追求。

其實黛玉在賈家是孤獨的,在這裡唯一的知音就只有寶玉一人。在前述的誤會之下,他覺得唯一關心她的人也失去了,那種無助是可以想象的,葬花也是無奈之舉,對自己命運的一種悲嘆和慰藉吧。黛玉這裡當然是用花來喻人,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黛玉啊,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現實狀況下,她仍然心存對幸福的渴望。但若是我的花謝了,我不想隨風飄到水中,隨水陷入淖泥,「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這也是黛玉對命運不低頭的一種孤傲性格的體現吧。

黛玉兩次葬花,都是為自己的身事而悲哀,為自己和寶玉的愛情前途而惆悵

林黛玉兩次葬花

首先,林黛玉道出了葬花之「土葬」比「水葬」好的原因。

寶玉笑道:「好,好,來把這個花掃起來,撂在那水裡。我才撂了好些在那裡呢。」黛玉道:「撂在水裡不好。你看這裡的水乾淨,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到,仍舊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他掃了,裝在這絹袋裡,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乾淨。」

這樣的描寫,再一次印證了林黛玉在葬花詞里所寫的「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的觀點。

其次,小說第二十七回,又寫了一次黛玉葬花。這次是黛玉正在葬花,寶玉也想起地上落滿的殘花,應該葬了,所以跑過來,二人相遇。而在相遇之前,黛玉吟誦了葬花詞,而詞里除了有「遊絲軟系飄春榭」和「灑上空枝見血痕」這樣觸目驚心的句子(至於這兩句話如何觸目驚心,乃是我認為這是黛玉自縊於樹木之上的證據,參見拙文《《葬花詞》隱喻林黛玉之死》)之外,更有一段令人瞠目結舌的追問: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在我看來,這已經是在強烈的暗示讀者,林黛玉根本不是沉湖而死,就是自縊而死的,而且死後被埋葬了。而所謂「他年葬儂知是誰?」問的就是在一旁偷聽的賈寶玉,實際上,林黛玉已經在無意之中,把自己的身後事交付給賈寶玉了。

第三,葬花詞不僅暗喻着林黛玉的自縊而死,暗喻着林黛玉的土葬,而且暗喻着林黛玉就自縊於花冢之旁的桃花樹上,葬於花冢之中了。因為,葬花詞是這樣結尾的: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這句話,暗喻的是,黛玉是在某一年的春夏之交,桃花飄落的時節自縊而死的。就這樣,曹雪芹用漫不經心的分裂的筆法和詞句,其實已經把林黛玉之死的大致情形告訴我們了,因為,就如葬花詞所說,黛玉葬花的過程其實就是自喻、自憐和自葬的過程,而黛玉死後,堅持把林黛玉葬在花冢之中的,不是別人,正是賈寶玉![1]

參考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