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悠悠(高莉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樓夢悠悠》是中國當代作家高莉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紅樓夢悠悠
一部書,穿越三百多年時光,屹立在中國文壇;一群人,鮮活在書頁里,命運悲歡被無數人嘆息;一段舊夢,勾起一代代人尋蹤索影,不怨不悔。一部《紅樓夢》傾盡半生心血,寫就人間悽苦。
從第一次讀《紅樓夢》到現在,匆匆已過三十多年,初讀、再讀、慢讀、細讀。每一次走進這本書,總會品咂出不同的況味。不獨我如此,這本書從來不乏執着的追隨者。
第一眼看紅樓,迷醉在聚飲歡宴中,流連於花海園林里。看到的也只有寶玉的痴、黛玉的淚、鳳姐的狠……那時對人的評判標準非好即壞、世界在我的眼裡也是非黑即白,眼中看到的即是所謂的真。與其說是看書,倒不如說是粗粗看了幾張扉頁。猶如霧裡花、水中月,既未看明、更未看懂。
再一次走進《紅樓夢》,已過而立之年,慢讀紅樓,細細揣摩字里字外。走進紅樓,尋一場舊夢,聽幾段囈語、有笑有哭、或悲或嘆。
王煕鳳,榮國府中的實權派。八面威風也八面玲瓏,上承賈母歡心、下受眾人奉和。可她風光背後的失落恐也只有自己能懂。夫君賈璉,賈府名頭在外的公子哥,從來也沒有讓她放心和省心過。邢夫人口中:那好一對赫赫揚揚的兩口子,其實早已貌合神離。在那個年代裡,子嗣無男何嘗不是她心中的隱痛。和她心心相惜的秦可卿早早離去,她在靈前那一場痛哭何嘗不是哭她自己。
秦可卿眼中,她是賈府里唯一可以說體己話的人兒,賞花聚宴,也私語密聊。秦可卿的病床前,她問候、陪伴、勸解。這裡有面子上的功課,誰說沒有幾分真心的惋惜和不舍?
水月庵里,她是貪財弄權的富貴人家的少奶奶,會攬財、懂權術,拆散一樁姻緣,竟說的輕描淡寫,口口聲聲卻不是為幾兩銀子。
女兒巧姐面前,她還原成一個慈愛母親。為了女兒平安長大,她抱着巧姐請劉姥姥給取個名字,許是這份母愛護佑着可憐的巧姐,賈府敗落之後,巧姐幾番流離,最後終得劉姥姥護佑,雖過着鄉野生活,卻也平和淡然。
探春,有才華有遠見的三小姐。性格豪爽,顧盼生輝的她,好書法懂詩文。居處秋爽齋也別有意趣。賈母面前她是嬌嗔戲語的聰慧小姐,丫頭下人也敬她、服她。
她有才情懂生活,寶玉生日她為他做了一雙鞋子做賀禮,還央求寶哥哥給她尋些精緻古樸的小玩意,眼光自然不入俗流。結海棠詩社、愛重陽閒菊、賞米芾的山水也羨陶淵明的淡泊。
招寶玉結詩社貼:風庭月榭,惜未宴集詩人;杏林桃溪,或可醉飛呤盞。熟謂蓮社之雄才,獨許鬚眉;直以東山之雅會,讓余脂粉。呵呵!好個三小姐,誰說只有男兒才可飲酒、雅會、呤詩?鬚眉男兒能做的事,我們也能做。心寬胸闊,性格爽脆,真真不枉她的別號:蕉下客!
可是她內心的傷痛和掙扎也只有自己能懂。庶女出身和她的母親趙姨娘是她身體裡的兩根倒刺,無時無刻不在刺傷着她的心。她痛恨這種處境,想擺脫這種關係、這種身份,卻無能為力。
她看重賈府三小姐的尊榮,卻又掙脫不掉姨娘所生的事實。大觀園裡,趙姨娘和一群小丫頭廝打成一團,她又恨又惱,惱不顧體面的母親趙姨娘、恨自己是女兒身,不能似男兒般走出去立一番事業。
三小姐冷眼看世事,洞察秋毫。抄檢大觀園時,她冷笑道:大族人家,必須先從家裡自生自滅,才能一敗塗地。那一晚,她打在王善保家的臉上那一記清脆耳光,是給賈府上下一個提醒,家都是自己人敗的,多顯赫的家族也興不過三代,惜福知守才能家運長久。
受命遠嫁的那一天,她做回了真正的自己。生身母親趙姨娘面前深深地一跪、滿臉的淚水、緊緊地擁抱,弟弟賈環面前一句句叮嚀,化解了至親骨肉間的隔膜與嫌棄,血終濃於水。大船載着她駛向汪洋大海,親人的身影漸漸消失在視線里。至親骨肉兩分離,海天茫茫此心牽。
《紅樓夢》里每一個人物都有血有肉,可愛、可敬、也有可憐、可憎、可嘆!
三百多年來,一代代人追夢不舍,在故紙堆中尋蹤索跡,探究字里字外更深的內涵,也讓我們有機會讀到了關於這本書的解讀文章。每一段文字都從獨特的角度探尋紅樓,所看的景致也不盡同。
周汝昌老先生傾心研讀這本書的多種版本,對紅樓夢有他自己的解讀,淺讀《紅樓夢》之後,再一次走進周老先生筆下的紅樓。
《紅樓夢》是一軸群芳譜。黛玉、湘雲、寶釵……海棠、秋菊、紅梅,四季流轉里各自活色生香。周老先生獨愛湘雲也獨愛海棠。
雲丫頭,一口一個愛哥哥地叫着。心思單純、性格爽脆的她大觀園裡飲宴、結詩社,不勝酒力醉臥在青石上;寶玉生日宴上和小丫頭們擠在一處,喝酒、猜拳、行令;大雪天大口吃鹿肉,大口喝酒,雖是女兒身,卻有着男兒性情。
寶釵生日宴上她惹惱了黛玉,轉天又一塊和黛玉、寶釵取笑寶玉。勸寶玉在仕途學問上多下功夫,惹得寶玉不快,還是在一起說笑玩耍。性格直爽不拘小節的她靈動、活潑。無需如寶釵般刻制自己,恪守閨中禮儀,也不會如黛玉樣處處察言觀色,心思細密。
各花入各眼,每一位喜愛《紅樓夢》的人都願意把最美好的寓意和結局送給最喜歡的角色。
一樹海棠,盛開在大觀園裡。浪漫春日,紅裙綠袖的少男少女們在花下結社呤詩。
心語入詩語,同一株海棠在不同人筆下意趣自不同。
蘅芷階通蘿薜門,也宜牆角也宜盆。這是湘雲筆下的白海棠,不拘地方,隨處都可以栽種。在榮國府,她的處境不如黛玉,可她比黛玉活的灑脫,不用處處計較、時時憂思。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春色爛漫,花影迷亂,在黛玉的詩里竟透着幾分寒意,她性情孤傲、冷淡、詩文里、言語間透着隱隱的針鋒,欲近不能。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瓮灌苔盆。這裡有薛寶釵這位清守自持,內斂端莊的世家小姐的風範。珍重、掩晝門裡,有她的恪守、矜持,也有着與外界若隱若現的疏離。淡極始知花更艷,寶釵努力堅守和維護着端莊的形象,清雅自守。
海棠花不嬌不艷、不冷不傲。在四季流轉中獨立風中,像極了湘雲的心性。那一簇海棠從曹公筆下綻放,隨風飄落進周老先生的書扉里,花開爛漫。
三百多年前,在那個皇權高度集中,男權盛行的封建年代。有那麼一個人、那麼一支筆,寫就了那樣一本書。刻畫出一群如花美眷,為她們喜、為她們悲、為她們流淚、為她們傷心。這石破天驚的文字和寫就這文字的人註定要經歷幾多風雨。
《紅樓夢》有如暗夜裡一扇透着微光的窗戶,推開它,有如撕開了夜幕的一角,如豆的光亮在長夜裡徐徐前行。
目光輕輕淺淺地從紙頁上滑過,時光悄無聲息地從指縫間流走。
每一次翻開《紅樓夢》總會讀出不同的況味。
張愛玲心底的三恨,一恨海棠無香,再恨紅樓未完。
我卻幸紅樓未完,盡可拋卻《石頭記》《脂胭齋》所縛,一探紅樓、再探紅樓,尋舊夢、續舊夢……
紅樓一夢悠悠! [1]
作者簡介
高莉玲(海棠心語)宜昌市人,宜昌市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