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樓夢惜春是個怎樣的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惜春的性格特點及人物分析

惜春是賈府四春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其號「藕榭」。她是賈敬之女,賈珍之妹,母親早死,父親又出家修道,所以她留在賈母身邊,同三個姊姊在一起。她從小就失去了父母的愛護,是一個命苦的「小姐」。第3回通過黛玉的眼睛寫她「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惜春一生的命運、結局,在第5回所寫的「金陵十二釵」正冊中已作了預示。小說中寫道:

後面便是一所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其判云:

堪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在《虛花悟》曲又寫道:

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說什麼,天上夭桃盛,雲中杏蕊多。到頭來,誰把秋捱過?則看那,白楊村里人嗚咽,青楓林下鬼吟哦。更兼着,連天衰草遮墳墓。這的是,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聞說道,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着長生果。

除了判詞、圖畫和《虛花悟》曲之外,《紅樓夢》中還有多次暗示性的描寫,表明惜春最終是出家修行。同小尼姑智能兒玩耍時曾說過將來剃了頭髮出家修行;(2)第22回他寫的燈謎:「前身色相總無成,不聽菱歌聽佛經。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這是「佛前海燈」,含有看破紅塵、遁人空門之意。

同眾姊妹相比,惜春最不善於詩詞一道,全部小說中除了那首「佛前海燈」之謎外,在題大觀園時他寫了一首《文章造化》,詩意平平而已。後來就幾乎見不到他的大作了。他喜歡繪畫,被賈母指定畫大觀園圖,但論繪畫的知識還不如寶釵。他與妙玉合得來,有時到妙玉處下棋,可能在棋藝方面算是不錯了。他年齡小,性情孤介、心冷口冷意冷,對繁華的生活並不十分留意。

惜春一生在「悟」字上頗下了點功夫,也終於悟出了一點人生的「真諦」——正如《虛花悟》曲中所唱的詞兒那樣。但是,惜春的「悟」不是「頓悟」,而是在賈府由盛到衰,三春相繼去盡中逐漸「覺悟」的。這是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認識上升到理性階段,就是「悟」。判詞和曲中所說的「堪破三春」,就是他的姐姐元春、迎春、探春的悲劇結局,使她認識到人生縱有「桃紅柳綠」也是好景不長。貴如元春,身為賢德妃,竟是關在那「見不得人的去處」。偶有一次「省親」,以淚洗面,強作歡顏而已,最終逃脫不了一死的命運。二姐迎春,一生懦弱,恰又嫁給了一得勢便猖狂的中山狼,終於被虐待而早亡。三姐探春可稱女中丈夫,志大才清,可又是一番風雨路三千,遠嫁他鄉。三個姐姐的不幸而去,給惜春的打擊非常重。儘管小說中沒有寫她如何評論,發何種慷慨,但從書中的有關情節中可以看出,這位性格內向、孤僻的小姐心靈深處應是頗多感嘆的。

賈府雖然是國公之家,功名富貴奕世,但在內外矛盾鬥爭中終於大廈將傾,油燈將滅。惜春是親眼目睹者,她從現實的生活中看到你爭我奪的醜惡現象,令她心意灰冷,感到生活的無趣。這是古往今來許多大家子弟中常可以見到的一種現象。不久前,台灣報紙上報道了一位留美的「高於」子弟人了佛門,許多人不理解。其實,愈是在這種「高幹」或是賈家那樣的家庭中,愈對世事中的醜惡感受愈深愈憤。出走是一條路,出家絕於紅塵也是他們選擇的一條路。第74回寫「惑奸讒抄檢大觀園,矢孤介杜絕寧國府」時,趕走了入畫之後,惜春與尤氏有一段爭論,尤氏還以為「四丫頭年輕糊塗」,惜春說道:

狀元榜眼難道就沒有糊塗的不成。可知他們也有不能了悟的。又說:古人曾也說的,「不作狠心人,難作自了漢」。所謂「自了漢」,就是說只能自管自身。所以她說:「我不了悟,我也捨不得入畫了。」在這樣的時刻,惜春徹底心冷了,悟透了!

在《紅樓夢》第115、118回中,惜春終於下定決心,完成夙願,出家了。

《紅樓夢》中的惜春人物形象

一,惜春的地位不可缺少性。

王國維說:「《紅樓夢》者,悲劇中之悲劇也。」曹雪芹筆下四春的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分別代表不同封建沒落貴族小姐的典型。她們的悲慘命運,曹雪芹早就安排好了。老大賈元春是「榴花開處照宮闈」、「虎兔相逢大夢歸」。她既是封建制度和禮教的維護者統治者,也是其犧牲品。老二迎春 「作踐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可惜封建大家小姐竟為了父債被丈夫活活治死,一點反抗餘地都沒有。迎春是又一個封建制度禮教下的犧牲品。老三探春是「封建正統主義者的開明派和改良派,在她身上體現了許多不同流俗的特點」(1)這樣一位有能力有志氣的貴族小姐同樣也是封建禮教制度下的犧牲品。聽父命遠嫁,骨肉分離。「清明涕泣江邊望」。有了前三春的悲慘命運相映照,相比之下老四惜春這個角色安排則顯得異常重要了。惜春是「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身為侯門女,小小年紀親身經歷了貴族家庭沒落時的種種遭遇,尤其是元、迎、探三春的悲慘命運,在黑暗現實面前,她最終只能走上出家的道路。「曹雪芹通過惜春這樣一個形象,提供了一個在權威政治和炎涼世道中以杜絕人際唯求自保的生命個案。其慘痛的內涵,值得我們在體味中旋轉出無盡的喟嘆與警覺」。(2)「把這韶華打滅,覓那清淡天和」,「西方寶樹喚婆娑,上結着長生果」。在十二支「紅樓夢」曲子裡獨這《虛花悟》唱得「清淡天和」了。具有宿命論色彩和虛無主義的作者自然認為惜春的出家是比較好的結局了。因而惜春多多少少寄託了作者看破封建社會的現實,痛恨、逃避、隱逸那樣紛繁蕪雜的社會生活。這未嘗不也是一種消極反抗和叛逆。

二,惜春豐富複雜的性格。

(一),膽小怕事,單純天真。《紅樓夢》第三回惜春頭一次出場,短短几句「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可見惜春小的可憐,因而說話和做事就處處顯得膽小怕事了,曹雪芹經常點明惜春在大眾場合,但她的言行卻很少提及。從這也足見其膽小慎言行的了。小說在四十四回里劉姥姥被戲弄的滑稽表演引起眾人都笑起來,「最小的惜春笑得離了座位,拉着她的奶母,叫揉揉腸子。其單純天真躍然紙上」(3)

(二),貴族小姐的一些陋習。在《紅樓夢》第七十四回「避嫌隙杜絕寧國府」中大丫環入畫被抄了不少東西,惜春不問青紅皂白,不聽入畫跪說原因,她只說:「嫂子別饒他------嫂子要依他,我也不依。」還惡狠狠罵入畫「糊塗東西」。為了主子的面子與尊嚴竟耍起威風來。當入畫跪地哀求,惜春只叫嫂子「快帶了他去。或打或殺,我一概不管。」連主僕一場的情意一點都不顧。連尤氏勸解惜春反說:「不但不要入畫,如今我也大了,連我也不便往你們那邊去了。況且近日問得多少議論,我若去,連我也編派。」尤氏辯解,惜春冷笑道:「你這話問着我倒好!我一個姑娘家,只好躲是非,我反尋是非,成個什麼人了?況且古人說的:『善惡生死,父母不能有所勘助。』何況你我二人之間,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夠了。以後你們有事好歹別連累我。」從這裡可看出惜春不光是膽小怕事、逃避是非,還有冷酷無情、明哲保身的一面。難怪尤氏說她「可知你真箇心冷嘴冷的人」。『其實十二釵中所謂的『冷美人』所謂的無情絕情不近人情的恐怕要數大觀園中最小的女孩子——住在蓼風軒的惜春小姐了」(4)。另外惜春還有個極愛面子,小心眼度人的一面。在《紅樓夢》第一百一十二回「活冤孽妙姑遭大劫」里賈府遇上了強盜,而賈政率眾人去送賈母靈柩去鐵檻寺安靈,家裡因尤氏建議留惜春和生病的鳳姐照管家。如今遇盜,惜春一句話都沒有,只是哭:「這都是大嫂害了我了!他攛掇着太太派我看家的!如今我的臉擱在哪裡呢?」此時貴族小姐軟弱無能、死要面子、以小人之心度人等陋習就表現出來了。

(三),清心寡欲、消極避世思想。惜春平時就喜歡畫畫、下棋,老太太還叫她把大觀園畫下來呢。這畫畫和下圍棋最是修心養性的了。《紅樓夢》第七回描寫惜春同水月庵的智能兒一起玩耍,周瑞家的送花來她還開玩笑說:「剃了頭作姑子」。此時的惜春就感覺此生與佛有緣了。而佛正是「上結着長生果」。第八十七回惜春聽說妙玉走火入魔因想:「妙玉雖然潔淨畢竟塵緣未斷。可惜我生在這種人家,不便出家,我若出了家時,哪有邪魔纏擾。一念不生,萬緣具寂。」想到這裡,驀與神會,若有所得,便口占一偈云:「大造本無方,云何是應住?即從空中來,應向空中去。」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此時的惜春出家的牽絆僅僅是這個封建制度下得家庭的阻撓了,她在「佛這個悟性和修為上講,已又精深了一步。這為她後來與這個家庭徹底破裂打下很深的基礎。到第一百一十二回寫惜春想到父母早死,嫂子又嫌她,老太太又死無人疼,又想到三春及湘雲的悲慘命運,獨妙玉如閒雲野鶴無拘無束。正想時,聽說妙玉被強盜搶去,惜春心裡從此死定一個出家的念頭。到此惜春真的看破了,想出家消極避世去了。「你愈是明顯地感覺萬物的脆弱、空虛和夢幻性,便愈是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內在生命的永恆性;」(5),在於惜春,出家當尼姑就是她追求本體永恆的唯一方式。[1]

曹雪芹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臥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說。[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