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風雨夢中人:紅學泰斗周汝昌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樓風雨夢中人:紅學泰斗周汝昌傳 |
《紅樓風雨夢中人:紅學泰斗周汝昌傳》內容簡介:寫傳緣起、少年被綁票的經歷、琴心劍膽憶津門、金榜題名與洞房花燭、聽母親講《紅樓夢》、初入燕園足風流、淪陷期的掙扎和奮鬥、重返燕園、與胡適的「一面緣、從西語系畢業、天府之國教英語、三十而立、錦上添花、福兮禍兮返神京等。
簡介
開本:16
ISBN:7544723267、9787544723268
書名:紅樓風雨夢中人:紅學泰斗周汝昌傳
語種:簡體中文
作者:梁歸智
頁數:451頁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1日
品牌:鳳凰壹力
內容簡介
《紅樓風雨夢中人:紅學泰斗周汝昌傳》:執著追「夢"人,紅樓一世情,深情講述一代紅學大師周汝昌與《紅樓夢》的不解之緣。
作者簡介
梁歸智,中國當代紅學家、遼寧師範人學文學院教授。祖籍山西祁縣。中國紅樓夢學會理事。在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元曲研究和傳統作詞創作方面成績突出。已出版學術史化著作《紅樓夢探佚》、《新評新校紅樓夢》、《紅樓疑案——紅樓夢探佚瑣話》等二十部。
媒體推薦
周汝昌是我「紅學"方面的一個最後起、最有成就的徒弟。
——胡適
我極愛重的是不受其他因素干擾的、不被人為利用的真正學術研究。我喜歡「國貨」,喜歡民族節序風俗。我喜歡民族建築、民族音樂……對這些方面,也許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後,甚至冥頑不化。不了解這一一切,很難理解我為何後來走上了紅學道路,為何持有如此這般的學術觀點,為何又如此地執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誣陷、排擠、攻擊,而無悔意,也不怨尤。
——周汝昌《天·地·人·我》
圖書目錄
序一 中國文學第一天才的曠世知音
序二 讀《周汝昌傳》
新版識語
寫傳緣起
少年被綁票的經歷
琴心劍膽憶津門
金榜題名與洞房花燭
聽母親講《紅樓夢》
初入燕園足風流
淪陷期的掙扎和奮鬥
重返燕園
與胡適的「一面緣」
從西語系畢業
天府之國教英語
三十而立
錦上添花
福兮禍兮返神京
在「大批判」風雨中
《楊萬里選集》與《曹雪芹》
人緣履痕雪泥鴻爪
「文革」滄桑
倡導《紅樓夢》新版本
從出版社到藝術研究院
八十年代:走向輝煌
「慧地論文」與「蘭亭遺韻」
紅樓無限好,奪目夕陽紅
新雨舊雨「二三子」
附錄一 「周汝昌文化論壇」及其他
附錄二傳主與作者
附錄三周汝昌學術年表
序言
梁歸智兄萬里迢迢寄來他的近著《紅學泰斗周汝昌傳——紅樓風雨夢中人》(灕江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這本將近五百頁的大作,我幾乎是一氣讀完——有空就讀,中間沒有夾讀別的書,覺得心愜意足,實在是近年來讀到的一部最好的人物傳記。
我是紅學門外漢,跟周先生也只有一面之緣(周汝昌1987年4月4日訪問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我奉導師夏志清先生之命接他來校演講,曾有《周汝昌訪哥大紀實》一文記其事,載於1987年4月29日紐約(《華僑日報》),但讀起這本書來,卻覺得非常親切、非常理解、非常過癮,毫無隔膜之感。作者一支筆,活潑跳宕,居高致遠,而又鈎深探賾,體貼入微,把一個集高度的學術成就與燦爛的文採風流於一身的紅學泰斗的鬚眉面目、山水溝壑、傳奇身世、舊雨新知全部歷歷如繪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同時通過寫周汝昌,作者也寫活了一部中國大陸五十多年的紅學研究史、風雲變化史、人事糾葛史。
周汝昌先生生於1918年,今年88歲,從1947年29歲發表第一篇紅學論文(《曹雪芹生卒年之新推定》算起,至今59年了,其奠基性的代表作(《紅樓夢新證》於1953年35歲時出版,至今也有53年了。至老不輟,老而彌堅,去年一年出版的有關紅學論著便有九種之多。周汝昌對於曹雪芹和《紅樓夢》有一種超乎尋常的痴愛,他真是名副其實地畢生寢饋其中。除了《紅樓夢》,周汝昌對於古典詩詞、書法、文藝理論都有極高的造詣。《紅學泰斗周汝昌傳》一書不僅栩栩如生地寫出了作為紅學泰斗的周汝昌,也栩栩如生地寫出了作為詩詞家、書法家、文藝理論家的周汝昌。
貫穿周汝昌一生治學與為人的,也是貫穿《紅學泰斗周汝昌傳》一書通篇脈絡的,是對於中華文化的深沉熱愛和靈慧感通,是中華文化本位的觀點。作者在敘述周汝昌的治學過程與治學態度中,反覆強調對中華傳統文化和藝術的靈悟與感受能力,反覆致慨於當今一些學人此種靈悟與能力之缺乏;反覆表示對各種土八股、洋八股的摒斥與厭棄,對形形色色之硬套理論框架之不耐。論學評文,強調文、史、哲三才會通,強調義理、考據、辭章三者兼備,強調感悟力、想象力、創造力,反對枯燥、生硬的分析與解剖。所以作者雖以「紅學泰斗」名其書,卻屢屢強調周汝昌本質上是一位「中華文化學家」。
書末有一段云:
周汝昌主要是以紅學家名世的,其實《紅樓夢》只是一個代表,更本質一點說,應該說周汝昌是一個中華文化學家。他曾說甲骨學、敦煌學和紅學分別代表了上古、中古和近古三個階段中華文化的輝煌。在和北京大學學生座談時他又提出「中華文化的兩條主脈」的命題,說一條主脈是仁、義等倫理社會道德基則,以先秦諸子如孔、孟等為代表;另一條主脈是才、情等文學藝術的特殊表現能力與方式,以《詩經》、《楚辭》為首的歷代詩文大家為代表,而這兩條主脈在《紅樓夢》中有極其高超美妙的涵詠、讚嘆與評議。
書末最後一段說:
中華文化的「慧命」,就是通過曹雪芹和《紅樓夢》,通過紅學家周汝昌生動具體的「這一個」,通過他身上「學術成就」與「文採風流」的辯證統一,而得到體現,這就是周汝昌作為一個中國文化人的文化意義。
此刻,正當中華民族在世界和平崛起,與西方世界的交流逐日增多,我們在不拒絕接受西方好的思想與文化的同時,如何不失中華文化的本位,如何承傳與發揚中華文化的「慧命」,不是一個愈來愈需要深長思之的問題嗎?讀梁歸智的《紅學泰斗周汝昌傳》,於此不禁三致慨焉。
2006年5月於台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