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珠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珠女》,神話劇,該劇1981年由西安市越劇團演出,胡佩娣、張明芬、胡申棉、沈雅璋主演。
劇目介紹
越劇《紅珠女》阿青改編。寫蛤蚌仙子(即紅珠女)練就一顆紅珠。兇惡的鷸鳥精要奪得紅珠,以便借寶珠的法力在海洋世界橫行霸道。一次蚌仙被鷸鳥精突然襲擊,幸得少年趙海見狀奮起相救,才得脫險。五年後,蚌仙在水母娘娘的允諾下,投奔人間化作村姑,與趙海結為夫妻。鷸鳥精化作羽化道人,網羅鳥精等,再次奪珠。它唆使趙海的哥哥嫂嫂暗害蚌仙,蚌仙幸得趙海相救再次脫險。鷸鳥又沒汁劫去趙海,要蚌仙以珠換夫。蚌仙在水母娘娘和同伴的相幫下,活擒了鷸鳥,與趙海團圓。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紅珠女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