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聯絡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色聯絡站》根據高力澤、於聲歌劇本《三月三》改編。改編:中國評劇院。首演單位:中國評劇院。首演者:馬泰、陳少舫、劉萍、張桂祥等。劇本由北京出版社1962年出版。
劇目介紹
評劇《紅色聯絡站》劇情介紹:
三月三這一天,我偵察隊長周洪亮化名馬世傑,以少校副官公開身份,借送侄女回娘家為名,保交通員通過敵哨卡,向閩北黨組織遞送情報,不意在村頭酒店遇到白軍連長「吊眼狼」的盤查和阻攔。酒店是我地下聯絡站,由於馬「副官」和「老闆」夫婦的密切配合,機智地與敵周旋,竟使被傳來對證的叛徒無言以對。隨後他們又來一個調虎離山計,置敵於團團轉,我交通員終於順利地進了山。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紅色聯絡站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