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茄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茄苳
t014e31db08eda298cc.jp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7683432&sid=7957527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紅茄苳

漢語拼音:Hónɡ Qié Dōnɡ
別名:紅樹皮、五梨跤
性味歸經:味酸、澀,性寒。歸肺、大腸經。無毒
功能:解毒利咽,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主治:咽喉腫痛,泄瀉,痢疾,尿血,外傷出血

紅茄苳,中藥名。為紅樹科植物紅茄苳的樹皮或根。分布於台灣。具有解毒利咽,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泄瀉,痢疾,尿血,外傷出血。[1]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紅茄苳

拼音名:Hónɡ Qié Dōnɡ

英文名:bark of Mangrove, bark of Fourpetale Mangrove

別名:紅樹皮、王梨跤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izophora mucronata Poir.

出處

始載於《中國樹木分類學》。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紅樹科紅茄苳RhizophoramucronataPoir.的樹皮或根。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采,剝取樹皮,或挖根,洗淨,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大灌木或喬木,樹皮褐色,有縱裂皮孔;常有曲膝狀的氣根下垂入地。單葉交互對生;葉柄粗厚而扁,長2.5-5cm;葉片革質,闊橢圓形至長圓形,長10-16cm,寬5-10cm,先端具鑽狀短尖,基部闊楔形,全緣;葉脈不明顯。總花梗由當年生枝的葉腋內抽出,有花3-7朵排成聚傘花序,總花梗長2.5-4cm,多少下垂;花柄長1-1.3cm,基部有合生的小苞片;花萼4裂,裂片三角狀長圓形,上部漸狹,淡黃色;花瓣4,短於花萼,被白色絲狀長毛;雄蕊8,4枚着生於花瓣上,另4枚着生於萼片上;子房半下位,上部圓錐形,突出花盤外,2室,花柱2裂。成熟的果實長卵形,下垂,褐色或綠色,長5-7cm,徑2.5-3.5cm,具宿存花萼;種子1,於果離母樹前發芽,胚軸突出成長棒狀,長36-64cm。花期幾乎全年。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灘污泥紅樹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台灣

化學成分

紅茄苳葉富含糖、脂類和蛋白質[1]。另外本品還含赤黴素(gibberllins)A3、A5、A9[2],α-amyrin),β-香樹脂醇(β-amyrin)羽扇豆醇(lup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7-豆甾烯醇(stigmast-7-en-3β-ol),谷甾醇(sitosterol),白樺脂醇(betulin)[3],25-S-螺甾-5-烯-23β,14α-二醇(25-S-spirost-5-ene-23β,14αdiol)[4]及1D-1-O-甲基-粘肌醇(1D-1-O-methyl-mucoinositol)[5].

功能主治

解毒利咽;清熱利濕;涼血止血。主咽喉腫痛;泄瀉;痢疾;尿血;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6-15g;外用:適量,搗敷。[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紅茄苳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紅茄苳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