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領巾的故事(七)(藺建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領巾的故事(七)》是中國當代作家藺建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紅領巾的故事(七)
刺骨的寒風夾着雪粒子猛烈地抽打着玲玲的小臉蛋兒,玲玲感到臉上麻絲絲的疼,像有無數鋼針在點擊;這鬼天氣也太欺負人了!玲玲本能地抓住圍巾的一角使勁往臉上捂,她想藉此抵擋一下料峭的風雪。可是圍巾短了些,怎麼拽都無濟於事。
玲玲只好走到一堵牆的拐角處,在暫且躲避風雪的小憩當兒,她把頭上的紅圍巾打開來,重新調整一下布局又裹到了頭上。這回她感覺臉上好一點了,小臉蛋被多裹住了一些。但另一個麻煩又來了,脖子露多了……
她試圖用雙手去捂住脖子,不讓風雪過多侵入,但那雙凍得宛如小饅頭一樣的手很快就受不了了。她把衣領豎立起來。把手拿下來,握在一起搓了幾下,又去脖子底下拿心愛的圍巾一角蓋上手背(像個兩三歲孩子一樣在玩),好像它能禦寒,能給她帶來熱量,帶來勇氣和信心。她用手不停地撫摸着紅圍巾,就像是在雪地里烤着一小堆兒火一樣。
這個過程中,玲玲又想起了媽媽,想起了媽媽曾經對她講過的這條紅圍巾的故事。媽媽說這條圍巾還是當初爸爸和媽媽處對象時爸爸送給媽媽的定情物。因為當時爸爸手頭拮据,又急着要向媽媽表白心愿,就匆忙買了這條圍巾,結果買小了,一心向好地辦了件錯事。不過媽媽不怪爸爸,媽媽還是很喜歡這條紅色圍巾的。媽媽說:短就短點吧,留着它,說不定啥時候就會派上用場。便就壓在了箱底。
前年秋天,爸爸媽媽要去幹校勞動了。臨行時,媽媽將這條紅圍巾從箱子裡翻出來,給玲玲圍上了。想不到玲玲也跟媽媽一樣,一看到它就非常喜歡。撈不到紅領巾戴,戴條紅圍巾也讓玲玲高興的不得了。第二天,玲玲就圍上媽媽送的紅圍巾,美滋滋地去了舅媽家。這一去就是兩年多。這期間,玲玲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着爸爸媽媽,常常一個人在夜裡捧着紅圍巾悄悄啜泣。可憐的玲玲戴不上學校發的紅領巾,偶爾圍一下媽媽留下的紅圍巾上學便成了她最大的期待和奢望。
玲玲圍着紅圍巾上學,別人遠遠看過去都還以為她戴着紅領巾呢,她心中便覺着挺美,挺有快感。然而就這一點點快感也很快被無情地剝奪了。有人告發了她,說她妄想拿紅圍巾代替紅領巾,冒充少先隊員,有魚目混珠的嫌疑,責令她把紅圍巾換成黑圍巾,否則絕不允許她戴紅圍巾來上學。從此,再也看不到玲玲大白天圍着紅圍巾上學了,要圍也只能晚上出來的時候圍……
玲玲離開擋風牆又上路了。暴風雪依舊呼嘯不停。
說來湊巧。那天晚上,我蹭了鄰居一張電影票,去電影院看了一場《列寧在1918》。看完電影,在回來的路上意外碰上了玲玲。起初,我沒看清是她,雪太大了。可當她低着頭從我身邊經過後,我忽然覺得這個女孩挺眼熟;再一想我就猜到了玲玲。於是我就貿然喊了她一聲,她果然停了下來,回頭看我。我就趕緊跑了上去。她一看到是我,有點驚訝,脫口問我幹啥來了,我說我剛去看了場電影,這不正往回走呢就碰上你了。我當時也有些激動,抓耳撓腮的,我問她這麼晚了你去哪?她就把情況告訴了我。我抬頭看了看天,心想,天這麼黑,雪又這麼大,派誰不行,偏偏派一個女孩子黑燈瞎火地去學校看火……我頓生不平,同時也大漲憐憫與同情,當下就決定跟她一同前往,共擔此任,也好藉此彌補一下我往日對她的過失。
沒曾想她卻極力反對。她說這是她一個人的事,不需要別人摻和。邊說邊用胳膊肘撞我(她兩手揣在袖筒里)要趕我走。並再三說:'你快走吧,你快走吧,你媽正在家等着你呢。我習慣了,我不害怕的。你快走吧!』
風颳的很響,可我依然能聽清楚她說的話,她的語氣堅定而不可動搖。她一說完,就低着頭自顧前行,不再理會我。她認為這樣一來就可以甩掉我。
我望着她走進白茫茫雪地的身影。從背後看,玲玲僅是穿着一件薄薄的小棉襖,套在外面的還是原來那件又肥又闊打着補丁的藍條絨褂子,風一吹,呼掀掀的。脖子上的圍巾好像也沒裹嚴實,風不時地撩起圍巾的邊角,讓雪花落進脖子。再瞅瞅我自己,我比她穿的厚多了。除了裡面套着媽媽新織的毛衣和一件小棉襖以外,外面還罩着一件厚厚的綴着狗皮毛領子的棉衣,俗稱半截缸。毛領子豎起來,棉帽子的帽耳翻下來,周身上下嚴實實的一點風都鑽不進。走的稍快點,身上還出汗呢。
再看玲玲,她雖說穿的單薄但看上去卻沒有一點冷的感覺。她邁着大步,走的十分有力。那迎戰風雪的姿勢就像智取威虎山裡的小常寶,轉眼她已經走出幾十米遠。狂卷的風雪模糊了我的視線,集目之處,玲玲就好比大海里的一葉扁舟,時隱時現卻始終勇敢向前!
我望着她那驕小而倔強的背影,又一次被她的精神所感動。我枉顧她的勸阻,又像往常那樣,自作主張,悄悄地跟上了她。
遠處,隱約有閃着黃豆一般的亮光,那是學校附近的一座老石橋上的電杆燈在晃動。看到它,學校也就不遠了。[1]
作者簡介
藺建新,河北磁縣人,1985年發表處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