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約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約櫃,外文名:Ark of the Covenant,基督教聖經術語。

基督教[1]」一詞在中國大陸的學術界使用時比較混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基督教是指凡是信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即包括了羅馬公教(Catholic)、正教(Orthodox)、新教(Protestant)三大派及其他一些小教派在內,也就是英語中的Christianity之意;狹義的基督教是指其中的新教[2]

簡介

神指示摩西於曠野建造會幕,並製作各樣器具,約櫃即其一,且是最為重要的一件(出二十五10-22)。約櫃的希伯來原詞可泛指「柜子」(王下十二9、10),或「棺材」(創五十26);但指挪亞方舟的並非此詞。摩西命比撒列造的約櫃,是一個橢圓形的皂莢木柜子(出三十一1-5,三十七1-9),長約45吋,寬、高均約27吋,內外包金,四角各有一環,可以槓穿過,方便扛抬。神賜摩西的兩塊法版即藏於櫃中,故也稱「法櫃」;神賜的一罐嗎哪(出十六33),並發芽開花的亞倫杖(民十七10;來九4),也置於櫃中以志永念。

約櫃頂部設置一包金厚板,稱「施恩座」(出二十五17),其意義十分重大。大祭司一年一度以公牛、公羊之血灑於座上,為以色列全民贖罪(利十六2-16)。「施恩座」之名源自希伯來詞「贖回」,其所以稱「座」,是因此處是神的座位(詩九十九1),有基路伯守護於神座兩側;神就在兩基路伯中間向摩西授命。

名稱

約櫃時而簡稱「櫃」(出三十七1;民三31),時而稱為「法櫃」(民四5;書四16)。從此兩個名稱可知櫃本身並無奇妙之處,其神聖全來自內涵的律法。「法櫃」一名也提醒以色列人,必須謹守神在約中所立的誡命。

這些誡命是立約之神所賜的,神拯救了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的奴役,且應許常與他們同在(出六6、7)。因此,這櫃的最通用名稱便是「約櫃」,有時候也尊稱為「耶和華的約櫃」(代上二十八18),甚或「普天下主的約櫃」(書三11)。

時而也有「神櫃」之稱。這可見可感之物,代表肉眼不能看見的神永在他百姓之中,所以,約櫃就有凜然難犯的神聖。伯示麥人因對約櫃有不敬之舉而受到神的嚴懲(撒上六19);烏撒以手觸櫃,以防櫃從牛車上翻側而被神擊殺於約櫃旁(撒下六6-9)。約櫃是神臨在的象徵,是不容人觸摸冒犯的,因此神授意特設至聖所專置約櫃,且在約櫃前懸掛厚幔,以與會幕(後稱「聖殿」)中其他器物隔離(出二十六31-33;來九3-5)。罪人不可見顯現於施恩座上的神的榮耀,見者必死(利十六2)。

歷史

以色列人自西乃至迦南,40年曠野跋涉,一直扛抬着約櫃而行。約櫃時刻提醒以色列人聖潔的神的臨在。因此,舊約記述他們在曠野飄泊時,每提及約櫃即視之如有位格之物(民十33-36)。起營時一切聖物的覆蓋和扛抬,經中均有詳載(民四),但因為約櫃與神有特殊的關係,記及約櫃時似不以為死物。

40年曠野的生活中,約櫃在以色列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曾有一小撮以色列人悍然違逆神命,「耶和華的約櫃和摩西沒有出營」(民十四44),他們竟擅攻迦南,結果慘敗而歸(民十四45);在以色列民渡約但河(書三13-17,四9、10)、取耶利哥(書六6-11)、入迦南安居生活(書八33;士二十27)等事件中,約櫃都有重大作用。但約櫃既非迷信,也無魔術;它既非偶像,也非護符或法寶。它的重要在於有神的律法在內,又因它是神與其選民同在的證物。

約書亞以後的時代,約櫃的地位跟從前有了強烈的對比。以利及其子的時代已值士師時代之末,以色列的宗教生活正日趨敗落。是時,約櫃表面上似被尊崇如故,卻被奉若可殺敵取勝的神物。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初戰失利之後,便把約櫃抬到神前,企冀約櫃顯靈制勝(撒上四1-10)。然而,神豈能容忍公然濫用約櫃的惡行?他讓約櫃被沒受割禮的非利士人奪去(撒上四11),使以色列人潰不成軍,也使大祭司以利家破人亡(撒上四13-22)

但同時,神又顯示了約櫃的尊嚴。非利士人將約櫃放入大袞廟與大袞並列(「大袞」是非利士人崇拜的異神),結果使他們同罹災禍,百費周折,才把約櫃送還以色列人(撒上五,六)。聖經作者以這段不乏幽默感的記述表明,神聖的約櫃既不可被神的百姓當作迷信之物而濫加崇拜,也不能容忍敵人的肆意侮慢。

偉大的先知兼改革家撒母耳並未在約櫃送還之後,立即建造殿宇以迎置之,而是暫寄於基列耶琳(撒上六21,七2)。他深知當務之急是先要恢復以色列民對神約的順服和尊崇之心,然後約櫃才會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從經載可知,大衛是神所喜悅的王,神揀選他替代了忤逆神意的掃羅。大衛盡心竭力,欲把約櫃安置於顯赫之所(撒下六1-17)。大衛這樣作可能也是一項旨在加強新立首都耶路撒冷之地位的政治措施,耶路撒冷原為迦南耶布斯人的堅城。然而,詩篇一三二篇說明了大衛虔敬事神和尊崇約櫃的誠意。在滿懷虔敬熱切和歡樂之中,大衛向神頌讚道:「耶和華啊,求你興起,和你有能力的約櫃同入安息之所!」(詩一三二8)迦南之地始終未靖,以色列未能享受安息;大衛不能安息,約櫃也一直無安息之所。約書亞時代,雖說也算贏得了一定程度的安居樂業(書二十一43-45),但距離全面的太平仍是遙遠得很。及至大衛取了耶布斯,應許地才算完全征服了。這時四境太平,耶和華也可以「安居」於聖殿,就是約櫃的「安息之所」。不過,大衛卻未克實現他建殿的願望(撒下七1-17);神告訴他所羅門將會實現他的願望。所羅門遵父囑建造了一座壯麗雄偉的聖殿,殿內聖幔之後的至聖所,便是安放約櫃之處(王上八1-11)。

關於約櫃的歷史,所知者即此而已。猶大國亡,官民同徒巴比倫之際,約櫃的遭遇始終是一個謎。於主前586年,尼布甲尼撒兵洗耶路撒冷,城摧殿毀,約櫃也可能同歸於盡了。待猶太人歸國重建新殿時,殿中並無約櫃。次經傳說約櫃被耶利米藏在尼波山一岩洞之中,只等神復興以色列民時才再出現(《馬加比二書》二4-8)。

約櫃於被擄時演滅,也是神意。其實,神不僅棄絕了他的「施恩座」,也早已拒絕不納人們在殿中的崇拜祭典(哀二6、7;賽一11-14)。再者,約櫃的目的、作用和意義,將在耶穌基督身上和他的工作上,得到終極的成全。

隨着耶穌基督的降世,那一年一度以牛羊犧牲的血,灑在施恩座的儀式,就毫無必要了,因為基督以自己的寶血,為我們作了永恆的贖祭(來九11-14)。結果,凡信耶穌基督的人,都大可滿懷信心走到施恩寶座前,得神的恩惠(來四14-16),因為原先橫亘在人與約櫃之間的那層幔障,已被耶穌的死裂為兩截(太二十七51;來十20),豁然一條道路已擺在敬拜者面前,使他們得以直見神的約櫃(啟十一19)。

至於約櫃,也無須再作神與其民同在的象徵了,因耶穌基督之道成肉身和聖靈住在信徒心中,最完美地實現了神與其子民同在(結三十六27、28;約一14,十四16、17)。凡在耶穌救贖功成之後出生的人,都會經驗到這一可喜的事實,認識到約櫃僅是一個影兒,表示神「要與人同住」(啟二十一3)。耶利米早有預言說,將來人們必不再提說耶和華的約櫃,因為到那時,「人必稱耶路撒冷為耶和華的寶座」(耶三16、17)。所以,新耶路撒冷將既無約櫃,也無聖殿,因為全能的神和他的羔羊耶穌基督,就是聖殿(啟二十一22)。

參:「會幕,聖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