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紀念「山水功臣」的白蘇二公祠(李津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紀念「山水功臣」的白蘇二公祠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紀念「山水功臣」的白蘇二公祠》中國當代作家李津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紀念「山水功臣」的白蘇二公祠

在西湖岸邊,白堤盡頭,孤山南麓,有一座祠堂,叫作白蘇二公祠。 在杭州的建設史上,白居易和蘇東坡都有很大功勞特別是對西湖疏浚貢獻很大。清嘉慶三年(1798年),杭嘉湖兵備道秦贏在孤山四賢祠址舊屋建造了蘇文忠公祠;嘉慶九年(1804年),浙江巡撫阮元在蘇文忠公祠東建造了白文公祠。後來,由於歷史的變遷,蘇文忠公祠以及白文公祠屢經遷徙。同治五年(1866年)2月,由杭州著名鄉紳丁丙重建白公祠、蘇公祠於孤山東南白堤旁,將其合而為一。

據《西湖志》記載:「阮毅成《三句不離本(杭)》:在平湖秋月對面,猶有白蘇二公祠,以紀念這兩位詩人太守。可惜的是白蘇二公祠,因民國十六年(1927年),教育部在羅苑設立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後因學生日多,校址不敷,該校便向浙江省政府要求租用。經省政府委員會會議決議,准其租用五十年。」白蘇二公祠成了學生的飯廳,白蘇二公的像碑已經不在牆上,而是橫置在屋角里,幸好沒有破損。

1949年後,白蘇二公祠成為民居,1980年代被毀。2005年10月,西湖風景名勝區根據原貌,在原址上復建了白蘇二公祠。

進石庫門樓,正面便是白蘇二公祠正廳,入口屋檐下懸着的匾額「英爽頡頏」,為現代書法家余正題寫。頡頏的原意是指鳥兒上下翻飛,這裡用來比喻白蘇二人的學識相當,不相上下。

祠中有王漱居撰書的一副楹聯:

韻分西子,柳堤邊,思一鏡畫圖親手構;

政惠杭州,梅嶼上,設兩樽芳醴肅容瞻。

分:給,與。柳堤:指蘇堤。一鏡畫圖親手構:指今日西湖美景白居易、蘇軾曾親身參與構建。惠:施恩惠,給予好處。梅嶼:即孤山,因多梅花,故名。芳醴:香甜的美酒,此指祭奠之酒。肅容:嚴肅莊重的儀容。此聯抒發了對白蘇二公造就西湖美景、造福杭城百姓的感佩之情。

中堂上懸匾額「山水功臣」,是集米芾的字。米芾是宋代書畫家,和蘇東坡同一年代。在杭州人民的心目中,兩位父母官對杭州的水利建設功不可沒,特別是對西湖的疏浚貢獻巨大。「山水功臣」金字大匾道盡了後人對白蘇二公的讚譽,「功臣」所冠,受之無愧。

在堂匾的下方,有一幅木刻明代「西湖全景圖」,盡顯西湖「一湖二堤三島」之美!湖中的遊船、白堤和蘇堤上的柳樹、六橋以及雷峰塔等都歷歷在目。杭城湖山能有如詩如畫之景,實乃靠白蘇二公之政績。

正廳內兩側整塊牆面,圖文並茂展示着白蘇二公膾炙人口,讚譽西湖、頌揚杭城的詩句名篇。西牆上展示着白居易的4首詩,為《寄韜光禪師》《杭州春望》《餘杭形勝》《春題湖上》。白居易在杭3年,題詩千餘首。杭州的風光在白居易的筆下栩栩如生,在他的詩篇中把杭州各處景點、各種景觀、四季景色,刻畫得淋漓盡致,深入人心。他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杭州西湖就是因他的詩句而名揚四海。

大廳東牆上展示着蘇軾的4首詩《望湖樓醉書》《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卜算子》《湖上夜歸》。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他對西湖的描寫「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至今無人能夠超越。

廳堂內的兩柱上,懸掛着這樣一副楹聯:

黎庶至今思,湖山俎豆雙賢守;

風華終古在,唐宋詩詞兩大家。

為王翼奇撰並書。黎庶:老百姓。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兩種器具,引申為祭祀、崇奉。雙賢守:指白居易和蘇軾,兩人都曾任杭州太守。風華:風采才華。終古:久遠。大家:大學問者。上聯意謂老百姓至今還思念白、蘇兩位有賢政的太守,祭祀不絕;下聯讚頌了白蘇兩位風采長存和卓越的詩詞成就。

正廳背側木刻白居易的《憶江南詞三首》。這是白居易晚年在洛陽懷念杭州美景之作,也表達了白居易對杭州深深的眷戀之情。木刻為著名書法大師、原西泠印社社長沙孟海書: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1]

作者簡介

李津軍,男,1960年7月生,山東臨邑人,大學專科畢業,中共黨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