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達公是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文達公 |
紀文達公是誰文達公即紀昀:姓紀名昀,字曉嵐,諡文達,世稱文達公,晚號石雲、春帆,河北滄州獻縣崔爾莊人(1724~1805)。乾隆19年中進士,又授為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因學識淵博為乾隆賞識。曾因為親家兩淮鹽運史廬見曾有罪受到株連被發配到新疆烏魯木齊,後召還,乾隆以土爾扈特歸還為題「考」他,命他為《四庫全書》總纂官,至乾隆46年完成,耗時十年。次年擢升為兵部侍郎、左副都御史、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職務為大學士之副職,從一品),死後諡文達。紀曉嵐住於閱微草堂。著有《閱微草堂筆記》,其後人整理有《文達公遺集》。[1]
個人簡介
紀曉嵐
紀氏遷獻後主要從事農業,由於原來家底厚,很快成為獻縣富戶,
但比較開明。某年,遇大災,流民甚多。紀氏舍糧放粥,招官怨被誣入獄,並令其自己出錢蓋牢房,鑿水井。水井鑿於縣城東門外,人稱紀家井,解放初尚存。此後紀氏銳意讀書仕進,成為書香門第。至明末,受到農民起義的打擊和清兵入關的變亂,家道中落,四散奔逃,紀曉嵐的兩位伯曾祖避亂河間,城破被殺。但稍一安定,「便勤鉛槧,再理丹黃」(紀鈺碑文),讀書不輟。有據可考,自紀曉嵐上推七世,都是讀書人。高祖紀坤,庠生,屢試不第,有詩名,著有詩集《花王閣剩稿》。曾祖父紀鈺,十七歲補博士弟子員,後入太學,才學曾受皇帝褒獎。祖父紀天申,監生,做過縣丞。父親紀容舒,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舉人,歷任戶部、刑部屬官,外放雲南姚安知府,為政有賢聲。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時,尤長考據之學,著有《唐韻考》、 《[杜律疏]]》 、《玉台新詠考異》等書。至紀容舒,紀氏家道衰而復興,更加重視讀書,遺訓尚有「貧莫斷書香」一語。紀曉嵐為紀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於這樣一個世代書香門第。
紀曉嵐兒時,居景城東三里之崔爾莊。四歲開始啟蒙讀書,十一歲隨父入京,讀書生雲精舍。二十一歲中秀才,二十四歲應順天府鄉試,為解元。接着母親去世,在家服喪,閉門讀書。三十一歲考中進士,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授任編修,辦理院事。外放福建學政一年,丁父憂。服闋,即遷侍讀、侍講,晉升
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乾隆三十三年(1768),授貴州都勻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為侍讀學士。同年,因坐盧見曾鹽務案,謫烏魯木齊佐助軍務。召還,授編修,旋復侍讀學士官職,受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慘澹經營十三年, 《四庫全書》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三千四百六十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分經、史、子、集四部。紀並親自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凡二百卷,每書悉撮舉大凡,條舉得失,評騭精審。同時,還奉詔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基礎上,精益求精,編寫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為涉獵《四庫全書》之門徑,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書。 《四庫全書》的修成,對於搜集整理古籍,保存和發揚歷史文化遺產,無疑是一重大貢獻。在主編《四庫全書》期間,紀曉嵐由侍讀學士升為內閣學士,並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閣事,甚得皇上寵遇。接着升為左都御史。 《四庫全書》修成當年,遷禮部尚書,充經筵講官。乾隆帝格外開恩,特賜其紫禁城內騎馬。嘉慶八年(1803),紀曉嵐八十大壽,皇帝派員祝賀,並賜上方珍物。不久,拜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兼國子監事。他六十歲以後,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禮部尚書。紀曉嵐卒後,築墓崔爾莊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員,到北村臨穴致祭,嘉慶皇帝還親自為他作了碑文,極盡一時之榮哀。
妻妾家室
據史書記載,紀曉嵐先後有一位夫人和六房妾,這在當時對於一個官至禮部尚書的大學士來說是很正常的,沒有反而不正常。紀曉嵐很講感情,1740年17歲的紀曉嵐就跟鄰縣20歲的馬氏成婚了一生相敬如賓,白頭偕老。馬夫人直到紀曉嵐七十二歲那年才去世。他有一房妾名為文鸞,是 他從小青梅竹馬的朋友。這在封建社會來講是很難得的。
紀曉嵐的夫人姓馬,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以「嫡庶」之「嫡」的身份出現的。《槐西雜誌》第二卷八十八條是為紀的一個侍姬立傳的,說馬夫人很喜歡那侍姬:「故馬夫人終愛之如嬌女。」第二次是以婆母身份出現的,在《槐西雜誌》卷三第二百一十四條:「馬夫人稱其(二兒媳)工、容、言、德皆全備。」 紀惜墨如金,兩次提到馬夫人,一共就用了二十多個字。筆法之中,讀不出夫妻之間應有情感色彩,倒是有些客氣,有些許遠距離的尊重。這是合乎情理的。
郭彩符是紀的侍姬之一。《槐西雜誌》卷二第一百四十一條專門講的就是這個女人,三百餘字,不少了。紀簡單講了這女人的來歷和命運的不佳。重點講了兩件事。一是紀受貶在新疆時,「姬已病瘵」,到關帝廟問了一支簽,知道還能等到紀回來,但病卻好不了,果然紀回來不久,郭氏就去世了。
二是在郭氏死後,家裡曬其遺物,紀睹物生情,作了兩首懷念郭氏的詩:「風花還點舊羅衣,惆悵酴釄片片飛。恰記香山居士語,春隨樊素一時歸。」(郭氏亡在送春之日)「百折湘裙台畫欄,臨風還憶步珊珊,明知神讖曾先定,終惜芙蓉不耐寒。」
沈明羌偷牧硪皇碳В妥拍疃啵昧肆狡甙稅僮幀!痘蔽髟又盡返詼戇聳頌跫負跏竊詬蚴獻鞔檣芰慫睦蠢⒆栽傅備患抑翩芭擁幣運氖鄖八潰擻痰肯АG噯拱追ⅲ鞴魯螅岵輝敢病鋇男腦福孤劑慫皇仔∈骸叭昀疵我懷。湃菔指杜詹亍K被拔疑絞攏先」盟丈蛭迥鎩!倍宜瞪蚴狹僦漲吧昱艿郊拖啊笆討翟裁髟啊鋇淖〈θヌ酵慫I蚴纖籃螅馱諂湟畔襠咸崍肆絞資渲幸皇孜骸凹阜窒嗨萍阜址牽墒竅慊暝孿鹿欏4好撾蘚凼幣黃常罟厙櫬υ諞老 !薄堵醒糶肌肪硪壞詼頌踝怕劑松蚴纖狼安瘓茫� 「以常言成韻語」寫的一首《花影》詩:「絳桃映月數枝斜,影落窗紗鄉帳紗。三處婆娑花一樣,只憐兩處是空花。」說沈氏詩中「兩處空花,遂成詩讖」(一花為沈氏不久亡,一花為沈氏婢女亦不久亡)。
傳說趣聞
清代才子紀曉嵐,乾隆年間進士,從編修、侍讀學士累遷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編纂官十多年,晚年 著有《閱微草堂筆記》25卷,享有與《聊齋志異》並行海內外的盛譽。他文情華瞻,慧黠敏捷,是個對句奇才,天地萬物、古今詩賦無不可入對者,信手拈來,出口成趣,渾若天成,其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夫讓人嘆為觀止,關於紀曉嵐對聯的故事,筆記、野史中多有記載,在民間也流傳頗廣。
有一年冬天,紀曉嵐跟隨乾隆南巡至白龍寺,適逢寺僧鳴鐘。莊嚴古剎,鐘聲悠然,乾隆詩興大發,揮筆寫下"白龍寺內撞金鐘"七個大字。紀曉嵐見之,知是乾隆有意考他,便從容揮筆對上下聯:"黃鶴樓中吹玉笛"。乾隆當即拍手稱讚:"佳對!"。
紀曉嵐熟讀詩書,記憶力很強,其師曾以杜甫《兵車行》中一句"新鬼煩冤舊鬼哭"出聯考他,他巧妙地運用李商隱《馬嵬》中句"他生未卜此生休"作對,天衣無縫,工整貼切,令其師不得不佩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乾隆16年夏季,乾隆帝見池中荷花初放,乾隆得句云:"池中蓮藕,攥紅拳打誰?"。紀曉嵐看到池子左邊的蓖麻,便以問對句,答道:"岸上蓖麻,伸綠掌要啥?"。同樣以問句相對,天衣無縫,令乾隆稱奇。
紀曉嵐中取進士那年,見京城當鋪林立,隨口吟出一句上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但苦思不得下聯。後來他執令赴通州當主考官,見通州有南北之分,苦思數月的上聯便有了下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絕妙之極。
一知縣早聞知紀曉嵐才華橫溢,極善對句,想親自試之。某日恰遇紀曉嵐隨駕巡視至此縣,他便出了個刁鑽的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思慮片刻,一時難以為對,環視四周,見有一鸚鵡,便從容對道:"鸚有雌雄都叫哥。"該知縣對紀曉嵐的才華暗暗稱奇。
紀曉嵐巧對乾隆皇帝
清代才子紀曉嵐入宮以後,每天給乾隆皇帝講書,讀詩文,時間一長,不免有思鄉之苦。
一日,乾隆皇帝看出了紀曉嵐的心事,便對他說:「看你終日悶悶不樂,必有心事。」紀曉嵐說:「何以見得?」乾隆於是說,你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紀曉嵐立刻下跪說:「正是,陛下如恩准假還鄉,當感戴不盡。」
乾隆說:「只要你對出朕的上聯,就准假。」紀曉嵐說:「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君王。」乾隆皇帝見紀曉嵐的下聯對仗十分工整,不覺大悅,於是准假讓紀曉嵐回鄉省親。
清代大臣和珅請以學識淵博聞名的紀曉嵐為他剛落成的一座竹林環繞,風景秀麗的花園題字。紀曉嵐略一沉思,便一揮而就了「竹苞」二字。某日,乾隆出行至此,望着題有「竹苞」二字的匾額哈哈大笑:「此乃紀曉嵐罵人之語,爾等竟然不知!
有一回乾隆賜宴於紀昀,乾隆看見桌子上有一甌(古時一種容器)油,既吟出一副上聯「一甌油」,紀昀以桌子上兩碟豆子為下聯「兩碟豆」
乾隆說:我說的上聯是"一鷗游"。臣說的也非「兩碟豆」而是「兩蝶斗」。乾隆一笑,吟出「江上一鷗游」。紀昀也隨即道「林中兩蝶斗」。這也許就是君臣才華兩相知吧。
光陰荏苒,紀曉嵐在大漠快兩年了。一日夜,皓月當空,紀曉嵐閒翻《李太白詩集》,吟至「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時,京華舊事湧上心頭,情不自禁之下,翻起了舊時物品。這裡有皇上御賜的馬褂朝靴,還有共事官僚贈送的稀物珍品。突然,紀曉嵐的目光停留在一雙嶄新的黑布朝靴上。一時眼生,紀曉嵐細細看去,鞋做的線密底厚,鞋腰,內側用紅線繡着一個小小的「福」字, 頓時想起了當日劉福娃送行的一幕,感慨到:「百姓情真啊」於是,紀曉嵐脫下舊靴,穿上了劉福娃做的新靴。不成想,福娃的鞋真的給紀曉嵐帶來了福音。數日之後,乾隆帝一紙詔書命紀曉嵐即日回京,官復原職。紀曉嵐穿着這雙送來福音的布靴連日趕路回到京城。從此以後,紀曉嵐官場得意,一路順風。這真是:福娃生福福不淺,學士升官官運通。
後來,紀曉嵐派人找到了還是鞋匠的劉福娃。紀曉嵐問劉福娃有什麼心愿。劉福娃說:「俺就是想着,有一天能有個自己的鞋鋪。」聽後,紀曉嵐笑着說:「好,劉福娃,有福啊,你的鋪就叫u2018福聯升u2019吧!」
紀昀著作
五十以後,領修秘籍,復折而講考證」( 《姑妄聽之》 自序),加之治學刻苦,博聞強記,故貫徹儒籍,旁通百家。其學術,「主要在辨漢宋儒學之是非,析詩文流派之正偽」(紀維九《紀曉嵐》 ),主持風會,為世所宗,實處於當時文壇領袖地位。
紀曉嵐為文,風格主張質樸簡淡,自然妙遠;內容上主張不夾雜私怨,不乖於風教。看得出,他很重視文學作品的藝術效果。除開其階級局限外,其在文風、文德上的主張,今天仍不失其借鑑價值。紀曉嵐以才名世,號稱「河間才子」。但一生精力,悉付《四庫全書》 。又兼人已言之,己不欲言,故其卒後,只有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和一部《紀文達公遺集》傳世。 《閱微草堂筆記》共五種,二十四卷,其中包括《灤陽消夏錄》六卷, 《如是我聞》四卷, 《槐西雜誌》四卷, 《姑妄聽之》四卷, 《灤陽續錄》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陸續寫成。
嘉慶五年(1800),由其門人盛時彥合刊印行。本書內容豐富,醫卜星相,三教九流,無不涉及,知識性很強,語言質樸淡雅,風格亦莊亦諧,讀來饒有興味。內容上不僅有宣傳因果報應等深刻的一面,而且在不少篇章,尖銳地揭露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揭穿了道學家的虛偽面目,對人民的悲慘遭遇寄予同情,對人民的勤勞智慧予以讚美,對當時社會上習以為常的許多不情之論,大膽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所以其可以說是一部有很高思想價值和學術價值的書籍。當時每脫一稿,即在社會上廣為傳抄,同曹雪芹之《紅樓夢》 、蒲松齡之《聊齋志異》並行海內,經久不衰,至今仍擁有廣大讀者。
魯迅先生對紀曉嵐筆記小說的藝術風格,給予很高的評價,稱其「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 《中國小說史略》 )。其《紀文達公遺集》 ,是紀曉嵐的一部詩文總集,包括詩、文各十六卷,為人作的墓志銘、碑文、祭文、序跋、書後等,都在其中。此外還包括應子孫科舉之需的館課詩《我法集》,總之多系應酬之作。另外,二十歲以前,在京治考證之學,遍讀史籍,舉其扼要,尚著有《史通削繁》多卷,為學者掌握和熟悉中國史典提供了方便。
《閱微草堂筆記》簡介
《閱微草堂筆記》是五種筆記小說的合集。有《灤陽消夏錄》六卷,《如是我聞》四卷,《槐西雜誌》四卷,《姑妄聽之》四卷,集《灤陽續錄》。
《閱微草堂筆記》是紀昀晚年的作品,也是清代文言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其故事由來多源,精粗雜陳,既有上層社會的故老疑聞、官場百態、人情翻覆、典章考證,也有下層百姓的曲巷瑣談、奇聞異事。醫卜星相、神鬼狐媚。這些或雅或俗、亦正亦邪的故事,縱橫上下各個角度和層面,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社會的種種矛盾,也顯示出不同階級人物的善行與惡跡。
《閱微草堂筆記》的題材以妖怪鬼狐為主,但於人事異聞,邊地景物,詩詞文章,名物典故等也有記述,內容相當廣泛。紀昀仕途順利,他寫此書的指導思想是「大旨不乖於風教」,採用六朝志怪的筆法,敘述簡淡,不作細節描寫,不求文辭華美,與《聊齋志異》的描摹細膩、委曲動人大異其趣。
除此這外還撰寫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三十二卷《紀文達公遺集》(上十六卷文章,十十六卷詩賦)、十卷《評文心雕龍》、六十三卷《歷代職官表》、四卷《史通削繁》三十六卷《河源紀略》、《鏡煙堂十種》《畿輔通志》、《沈氏四聲考》二鄭、《唐人詩律說》一冊、《才調集》、《[[瀛奎律髓]》評、《李義山詩》、《陳後山集鈔》二十一卷、《張為主客圖》、《史氏風雅遺音》、《庚辰集》五卷、《景成紀氏家譜》等。他還參與編選、評點其它一些書籍,也參與了另外一些官書的纂修。
紀曉嵐一生才華和學術成就十分突出,多姿多彩。他曾給自己寫過一首詞,其中兩句:「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不老泉」,就是他一生真實的寫照。紀曉嵐不僅在清代被公認為文壇泰斗,學界領袖,一代文學宗師,就是在中國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位少見的文化巨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