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仁汗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納仁汗公園位於松花江南岸,松原大橋西側,南鄰油田濱江嘉園D區,占地48公頃,公園以古郭爾羅斯部落首領納仁汗在松嫩兩江流域駐牧,建都城於納仁汗浩特(今松原市寧江區伯都訥古城)蒙族歷史文化為背景,以納仁汗等蒙族人物形象、生活場景為主線,而設計的薩滿祭天儀式、蘇魯定廣場等景觀,是集休閒、娛樂、健身於一體大型公園[1]。
公園簡介
納仁汗是古郭爾羅斯部落首領,原居於蒙古高原三河之源的根河流域,1195年納仁汗率郭爾羅斯部眾沿嫩江遷徙至松嫩兩江交匯處的松嫩平原駐牧。在原遼寧江州舊城址(伯都訥)建納仁汗浩特。其所轄區域:以遼代寧江州即現寧江區和扶餘縣為中心,東至拉林河,西至洮兒河、霍林河下游地區,南至飲馬河、伊通河下游,北至嫩江下游、松花江幹流上游南畔。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嫩科爾沁蒙古首領奎蒙克·塔斯哈喇之孫、哈布圖-哈薩爾第16世孫烏巴什按封建世襲制度率部接管了納仁汗所屬的古郭爾羅斯駐牧地,既松花江嫩江以南地區和江北岸的「三肇」地區,並以郭爾羅斯作為自己的部號在這裡駐牧。從此,納仁汗的古郭爾羅斯部大部分領地劃歸嫩科爾沁孛爾只斤氏所轄。而納仁汗部領地縮小到松花江大拐彎處的里側台地,由其世襲管轄,是獨立的政治軍事部落實體,其軍事和行政由科爾沁直轄。這一時期,劃小範圍的納仁汗部一直沿松花江流域遊牧,故一些史籍上也把他們記為 「高勒楚德」,即沿江河的人們,漢語還有譯為「卦勒察」或「卦爾察」。後金天聰九年(1635),後金軍在納仁汗浩特設立了官軍隊站,稱伯都訥站。納仁汗部的古郭爾羅斯(掛爾察)及嫩科爾沁的郭爾羅斯於是年正式歸順後金。古郭爾羅斯納仁汗部被編入八旗軍的上三旗中的正白旗,取名納仁汗蘇木(直轄行政區),從此成為八旗蒙古。納仁汗蘇木政治軍事部落實體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後逐漸演變成地主階層後消亡。
納仁汗浩特是自渤海國夫余府,遼代長春州、寧江州後,自金代1195年至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長達499年間形成今天松原城市歷史的階段古城。1693年滿族將領副都統巴爾達在今寧江區江北城區建伯都訥新城,將城市移至今松花江北岸。
主要景點
1.大門的巨石、2.威武莊嚴的蘇魯錠、3.燃燒的聖火、4.雋秀的亭閣。
納仁汗公園一期占地48公頃,坐落於江南松原大橋下防浪子堤江灘地,以古郭爾羅斯金明昌(1195)部落首領納仁汗在松嫩兩江流域駐牧,建都城於今伯都納地方的納仁汗浩特等蒙古族歷史文化為依託,以納仁汗等蒙古族人物形象、生活場景、蒙古族民風民俗為主線,精心設計古城院落、蘇魯錠廣場、納仁汗廣場、演藝廣場、聖火廣場、十三騰格里(天石)敖包草原、蒙古博(薩滿)祭江廣場、生態森林等景觀。
公園大門仿納仁汗浩特古城牆、哨亭,公園門口擺放一巨大泰山石,其圖案代表萬重山脈江河,遠遠就能看見蘇魯錠神壇、納仁汗騎馬雄偉雕像,兩匹神駿(蒙古語嘿茂力,嘿茂力:帶來運勢之神馬)、大型演藝舞台。公園內有蒙古人競技騎馬拾羊、騎馬射箭、蒙古母親敖奶茶、四胡演奏、摔跤、蒙古博祭祀、大型聖火等雕塑[2]。公園內還有蒙古軍帳、十三騰格里(天石、隕石)敖包、三處樓閣亭台等景觀建築。整個公園的設計蘊含着豐富的蒙古族文化內涵,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好似正默默訴說着松原悠久的蒙古族歷史文化古城。公園內種植近三十種樹木花草,還種植近三萬多平方米的原生態草原。
納仁汗公園是廣大市民休閒、健身、娛樂的大型園林場所。可用於市民休閒散步的林中道路和沿江大路循環周長達八公里,設有健身器材場一處,一處旱冰場。可用於健身、娛樂、跳廣場舞、唱歌的大小廣場有五處。
視頻
納仁汗公園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五大類公園 建設標準各不同 ,搜狐,2016-06-06
- ↑ 中國的傳統雕塑有幾種,你知道嗎?,搜狐,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