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納拉布里恆星強度干涉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納拉布里恆星強度干涉儀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納拉布里恆星強度干涉儀 (NSII)是第一個測量大量恆星可見光波長直徑的天文儀器。他是由Robert Hanbury Brown(還有其他人)設計的,他因這項工作在1971年獲得休斯勳章。它是由雪梨大學物理學院建造,座落於澳州新南威爾士中心偏北的納拉布里。它的設計是基於較早期由Hanbury Brown和Richard Q. Twiss在英國焦德雷班克建造的光學強度干涉儀。NSII從1963年工作至1974年[1],曾用來測量32顆恆星角直徑

簡介

納拉布里恆星強度干涉儀(NSII)是第一個測量大量恆星在可見光波長直徑的天文儀器。他是由Robert Hanbury Brown(還有其他人)設計的,他因這項工作在1971年獲得休斯勳章。它是由雪梨大學物理學院建造,座落於澳州新南威爾士中心偏北的納拉布里。它的設計是基於較早期由Hanbury Brown和Richard Q. Twiss在英國焦德雷班克建造的光學強度干涉儀。NSII從1963年工作至1974年,曾用來測量32顆恆星的角直徑。

恆星

恆星是一種天體,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光等離子體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的其他恆星,幾乎全都在銀河系內,但由於距離非常遙遠,這些恆星看似只是固定的發光點。歷史上,那些比較顯著的恆星被組成一個個的星座和星群,而最亮的恆星都有專有的傳統名稱。天文學家組合成的恆星目錄,提供了許多不同恆星命名的標準。

至少在恆星生命的一段時期,恆星會在核心進行融合成核聚變反應,從恆星的內部將能量向外傳輸,經過漫長的路徑,然後從表面輻射到外太空。一旦核心的氫消耗殆盡,恆星的生命就即將結束。有一些恆星在生命結束之前,會經歷恆星核合成的過程;而有些恆星在爆炸前會經歷超新星核合成,會創建出幾乎所有比氦重的天然元素。在生命的盡頭,恆星也會包含簡併物質。天文學家經由觀測其在空間中的運動、亮度和光譜,確知一顆恆星的質量、年齡、金屬量化學元素的豐度),和許多其它屬性。一顆恆星的總質量是恆星演化和決定最終命運的主要因素:恆星在其一生中,包括直徑、溫度和其它特徵,在生命的不同階段都會變化,而恆星周圍的環境會影響其自轉和運動。描繪眾多恆星的溫度相對於亮度的圖,即赫羅圖(H-R圖),可以讓我們測量一顆恆星的年齡和演化的狀態。

恆星的生命是由氣態星雲(主要由,以及其它微量的較重元素所組成)引力坍縮開始的。一旦核心有了足夠的密度,氫聚變成氦的核聚變反應就可以穩定的持續進行,釋放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恆星內部的其它部分會進行組合,形成輻射層和對流層,將能量向外傳輸;恆星內部的壓力能防止其因自身的重力繼續向內坍縮[2]。一旦耗盡了核心的氫燃料,質量大於0.4太陽質量的恆星,會膨脹成為一顆紅巨星,在某些情況下,在核心或核心周圍的殼層會融合成更重的元素。然後這顆恆星會演化出簡併型態,並將一些物質回歸至星際空間的環境中。這些釋放至間中的物質有助於形成新一代的恆星,它們會含有比例較高的重元素。與此同時,核心成為恆星殘骸: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如果它有足夠龐大的質量)。

聯星和多星系統包含兩顆或更多受到引力束縛的恆星,通常彼此都在穩定的軌道上各自運行着。當這樣的兩顆恆星在相對較近的軌道上時,其間的引力作用可以對它們的演化產生重大的影響。恆星可以構成更巨大的引力束縛結構,像是星團或是星系

視頻

納拉布里恆星強度干涉儀 相關視頻

恆星爆炸震撼畫面
可見光波長的圖像記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