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紙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紙雕,起源於中國漢代,古老的紙雕藝術主要孕育在民間藝術土壤中,發展緩慢卻從未間斷,形態雖無變化萬千,卻不失創新精神。紙雕,也叫紙浮雕。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漢朝紙的發明及16世紀德國對紙的改良成果。

  • 中文名:紙雕
  • 別 稱:紙浮雕
  • 起 源:中國漢代
  • 類 型:民間藝術

歷史及特點

紙雕在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可追溯至漢朝,即造紙術發明後就開始慢慢出現在中國傳統藝術中了。 據史料記載,在古代女子成婚時所需準備的嫁妝里,其中就包括紙雕,可知紙雕的精緻應當和女子的賢良淑德十分相關,從某種程度表明了女子的心靈手巧。 紙雕其實與摺紙,剪紙有異曲同工之妙, 都十分精美。但紙雕多以山水樹木等自然景觀為創作背景,描繪了一幅幅我國的大好河山。 紙雕也以集市,橋,房屋等為背景,為我們對當時的社會環境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說是另一幅清明上河圖。 紙雕同時也很局地方特色,不同地域的人做出的紙雕都含有極深的民族習俗,地方特色,也反映了我國的多元文化。*[1]

製作方法

製作紙雕當然是以紙為素材,然後使用刀具塑型,它結合了繪畫和雕塑之美。紙雕起源甚早,所以與其說紙雕是一門新興藝術,不如把它視作傳統工藝藉助現代工藝的復興來得更貼切。紙雕的製作要求藝人熟練地運用切、剪、折、卷、疊、粘等手法,隨着紙材來源的普及和紙雕技術的演進,紙雕發展成一種賺錢的插圖媒體。至今,紙雕仍是立體插圖業的尖兵。西方許多美術學府都設有專系,教授紙雕及其衍生出來的各種立體創作方式。 工業革命時代,由於工商業的蓬勃發展,紙雕藝術開始在百貨公司的櫥窗流行,接着攝影技術的發明,進一步將紙雕表現在印刷的傳媒上,形成紙雕藝術普及化。 紙雕藝術的全盛時期,由歐洲地區傳達到世界各地,最負盛名的是每年舉辦的「3D藝術」評鑑,由許多地區包括歐洲、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的藝術家們參與盛會,提供超水準的作品競逐得之不易的獎項。 製作紙雕的趣味 立體紙雕,如果不告訴你它是用什麼做的,放在鏡框裡遠遠地看,一般人都會誤認為是木刻、或是牙雕,這就是紙雕的趣味所在。成品立體紙雕畫掛在牆上,有一種古典和時尚相結合的感覺。很多紙雕的畫面是名畫,這種「名畫」的質感和效果又與印刷版的「贗品」不同,因為製作紙雕的過程就是情趣盎然的。 製作紙雕目前有手刻和免刻兩種。免刻的是先由機器按照圖案的邊緣軋出印,你只需用手指一一按出即可。手刻紙雕畫「做」畫的第一步驟是「刻」。「刻」畫最難的就是最細小的部分,如此精細的刀功要求你必須專心致志,那一分寧靜的心緒就水到渠成了。 畫全部刻完了,要逐一整理。先用整形筆把每個部分的背面刮平,因為你刻的時候用力不均,會使畫面四邊出現不同程度的翹起。然後用勾邊筆把線條「描」一下,筆是無色的,筆尖畫過後,畫面即出現立體狀——放在手上從水平方向看是凸凹不平的。再然後,有的畫是深色的,要用毛筆蘸墨水把白紙邊勾一遍。 最後是一層一層地粘糊的工序,按照分解指示圖所要求的,把你刻好的各個部分,按順序粘。那些小零件此時像積木或是拼圖那樣,栩栩如生地活起來,從小窗子、小爐子到領結、裙帶……用膠很講究,必須用立體膠。這種膠一次只擠出一點,像小珠子那樣大,再把圖案「放」在膠上。等膠幹了,用手輕按畫面,是有彈力的,這就是「立體」的含義。 製作紙雕,畫面雖然是一定的,製作程序也是相同的,但是做出來的成品卻絕對不會一樣。這是因為,從「刻」到「粘」的過程,你不知不覺就把自己的愛好「做」到裡面去了 。*[2]

參考來源

  1. 紙雕藝術的起源與特點,酷知網 2018.01.23 21:00:44 更新
  2. 紙雕製作方法,手藝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