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姓 - 中國姓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練姓 - 中國姓氏 |
練(Liàn 練)姓,中華姓氏之一,源出自東姓。
練何,(公元598年戊午至公元668年戊辰),字子俊,本姓東,乃伏羲後裔。粵稽洪荒甫辟,生民渾噩,姓氏未著。自太昊嗣興帝,號伏羲,伏羲氏以木德王其姓風氏。民之有姓,實自此始。厥裔羲仲,帝堯時,命掌東方,青陽之令,易風姓為東方氏,取義青陽,曾稱濟陽為郡。東方氏三傳有東不訾者,蓋帝舜七友中人,居太原墟,因帝呼為東友,即更其覆,而仍相傳為東,由居太原,故又易其郡為太原。
東不訾九十六代嗣裔東何,乃漢仕郎中涇州東富公二十七代元孫,本貫河北道懷州河內縣趙寨里(今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以河內為郡。公智勇超群,於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庚子日(農曆十一月三十日),詔與李績伐高句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甲申日(農曆五月十七日),獻火攻策遼東城,(史書又稱遼州)遂破之,有功回朝,於貞觀十九(645)年十月戊午日(農曆十月廿三日),在臨渝關的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唐太宗以"精練軍戎"之譽,賜姓練,封岐山侯,封三世恩榮世襲騎尉將軍。欽差大臣兵御尚書大總管李績贊曰拜題:"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 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妣趙氏,封一品夫人,與夫合葬於懷州河內縣紫金壇(今沁陽市神農壇)。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練姓
得姓方式; 皇帝賜姓
得姓始祖; 練何
主要郡望; 河內郡
主要堂號; 河內堂
起源年代; 唐貞觀19年(公元645年)
姓氏排名; 256
全國人口; 47萬
起源; 伏羲後裔東不訾九十六代嗣裔練何
相關名人; 練何,練子寧,練台生,練子喬
堂聯; 河內家聲遠; 岐山世澤長。
練誕節; 每年農曆十月廿三日
發源地; 唐朝懷州河內縣(今沁陽市)
歷史發展
姓氏源流 練氏出自東姓,唐代總管府錄事參軍練何,本姓東,詔與李績將軍征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破遼東城有功,於貞觀年間皇帝賜姓練,其後代相傳姓練,稱為練氏。
《練氏溯源序》 粵稽洪荒甫辟,生民渾噩,姓氏未著。自太昊嗣興帝,號伏羲,以木德王其姓風氏。自不訾以後,歷傳九十六代嗣裔東何公,乃漢仕郎中涇州東富公二十七代元孫,世居河內縣,智勇超群,於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詔與李績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有功,上以"精練軍戎",封公為岐山侯,賜姓練氏,故易東為練。相傳至今,不易其世系、世族、郡縣,人文愈傳愈盛,可得而詳記焉。
自何公受姓,生子舜麒、舜麟。麒公授世襲職騎尉將軍,生友欽、友明、友文、友思。欽公為襲職騎尉將軍,生賢相,相公亦為襲職騎尉將軍。而友明公自幼能文,工於詩,不求聞達,好山水之清奇,遷閩之建州浦城,娶王氏,生賢佐、賢佑。佐公有文行考功員外郎,生裔慶。慶公授選布政司理問直隸分州,生岐安。安公生山毓。毓公生侯簡、侯籍。簡公任山西津河縣令。籍公邑庠生,生第高、第亨,女玉姑適章太傅,忠貞之名,載於史記。亨公生貞石、貞竹、貞絲。絲公生觀星、觀斗。星公武德郎雲騎尉漕衛領運千總,生恩春、恩冠。春公生及柄、及桂。柄公名定,嘉佑九年進士,官至朝議大夫,生賜瑚。桂公字月亭,嘉佑六年副魁,任授廣東保昌縣訓導, 生賜璉、賜璋。璉公字素,崇寧元年進士,生性初。璋公廷試進士,任授江南倉州知州,督理甘肅糧餉軍務有功,擢升山東道巡按御史,生性敏、性良。敏公大觀三年進士,官至奉議郎,生啟玉、啟運、啟蓮。良公邑庠生,生啟明、啟日。明公名干譽,賜進士出身,遷建州南吉游坑,任河南考城縣令,清廉民建有祠奉祀,生宇亮、宇禎、宇樹、宇梧。亮公名粲,官至通直郎,民以廉稱之。禎公名來,著《大易發微》、《二禮釋疑》、《采野遺民》諸集。樹公名表鵬,邑優行廩膳生,以著書自娛、《大易發微》等書傳世。梧公名逢,登進士,授撫州司,遷劍浦縣令,調本州推官。樹公生詩賦、詩興、詩傳。傳公名文開,登開禧時進士,任江南淮安府教授,生書紳、書縉。縉公生冠群、冠世。世公恩授貢生,生冕端、冕靖。端公郡廩生,恩科明經進士,生詒嘉、詒聲。嘉公字子善,覃恩承德郎,由閩遷江西新淦縣之三洲,生謀政、謀德、謀道。政公生濟柏、濟炳、濟林、濟松、濟椿。柏公大宋時鄉試進士,生美志、美成、美衷、美源。志公字孟庸,號一郎,任福建建寧府通判,致仕後創修宗譜作家訓,以遺子孫,妣黎太宜人,生理通、理中。中公生學洙、學泗。洙公字永升,賜贈修職郎,生淵才、淵海、淵文、淵瀾。淵才字英,號孟顏,遷長洲,妣劉氏,生源振。淵海字雄,號仲顏,任三洲指揮職,生源巨。巨公字清,妣黃氏,生文壽、文從、文棠、文甫、文常。夫文甫公者,妣黎氏,生伯尚、伯升。伯尚,諱明,字高,臨汀、鎮安二府通判,妣郭、李、郝氏,生子寧、子載、子宏。子寧,字名安,以乙丑科進士,欽點榜眼及第授翰林院修撰,配王、何、曾氏,生觀、宣童、仁善、成經、任忠。子載生人異、人特、朋童。子宏任授福建上杭教諭。淵文字豪,號伯顏,郡廩生,恩授明經進士,任授福建汀州府寧化縣教諭,因贛州蔡五九亂陷寧化城,由葛村至武平象洞鄉陽賁村而居焉。淵瀾字傑,號叔顏,妣李氏,生源富。
子寧先生以乙丑科進士,欽點榜眼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未幾丁艱歸里,修輯家乘,以稿示余,余閱斯譜,世次井然有序,分遷昭然不爽,親疏有辨,異同有別,昭穆有序,凡祖德宗功,一一表揚,而弗替者,秩秩乎大猶也,非先生之孝思不匱,亦焉能彰明較著若是哉。余不文,謹溯其姓氏,考其源流,臚列陳之,以垂諸篇端雲。
乙丑科賜進士欽點探花及第授翰林院修撰詹事侍東宮講讀年家姻眷晚生黃子澄頓首拜撰
大明洪武二十年丁卯歲三月朔日
受姓始祖 練何(公元598年戊午至公元668年戊辰),字子俊,本姓東,乃伏羲後裔。粵稽洪荒甫辟,生民渾噩,姓氏未著。自太昊嗣興帝,號伏羲,伏羲氏以木德王其姓風氏。民之有姓,實自此始。厥裔羲仲,帝堯時,命掌東方,青陽之令,易風姓為東方氏,取義青陽,曾稱濟陽為郡。東方氏三傳有東不訾者,蓋帝舜七友中人,居太原墟,因帝呼為東友,即更其覆,而仍相傳為東,由居太原,故又易其郡為太原。東不訾九十六代嗣裔東何,乃漢仕郎中涇州東富公二十七代元孫,本貫河北道懷州河內縣趙寨里(今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以河內為郡。公智勇超群,於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庚子日(農曆十一月三十日),詔與李績伐高句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甲申日(農曆五月十七日),獻火攻策焚遼東城遂破之,有功回朝,於貞觀十九(645)年十月戊午日(農曆十月廿三日),在臨渝關的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唐太宗以"精練軍戎",賜姓練,封岐山侯,封三世恩榮世襲騎尉將軍。欽差大臣兵御尚書大總管李績贊曰拜題:"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 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妣趙氏,封一品夫人,與夫合葬於懷州河內縣紫金壇(今沁陽市神農壇)。練公趙氏夫婦生育二子:練舜麒,練舜麟。麒襲職騎尉將軍。麒公有友欽、友明、友文、友思四子,欽公襲職騎尉將軍。欽公子賢相,亦襲職騎尉將軍。
遷徙分布 練氏世系:
唐代,練何受姓之後,其孫練友明從河南第一次入閩建州(今福建建甌境內)。
傳至第十六代練干譽遷建寧府(今建甌市玉山鎮)
傳至第二十二代練詒嘉遷江西峽江縣三洲。
傳至第二十八代練淵文,字豪,授寧化教諭,再次從江西入閩。適值贛寇蔡五九作亂,攻陷寧化,練淵文率眷屬沿山區走避,遷居武平縣象洞鄉洋貝開基蕃衍,子孫遍布及台、川、雲、貴、贛、閩、粵、港、美洲及澳洲等地。
傳至第三十二代練元龍,明初遷廣東梅縣,後遷興寧市甘專村至明洪武初年,嗣裔分布廣東興寧、紫金、惠陽區、惠東、陸河、河源、博羅、增城區、信宜、高州、鬱南、雲浮、新興、陽春、陽江、陽東、四會、廣寧、鶴山、中山、廣州等四十多個市縣。
清乾隆年間,第四十六代練慶廷,字芳飛,翻越叢山峻岭,渡汪洋大海登陸台灣台中遷居苗栗頭份,披荊斬棘,耕耘斯土。
練氏至今已有一千三百餘年歷史,族人已分布在全國各地及海外,近千個練氏聚居地,現已出現練何後裔五十七代。
人口分布
練氏起源唐朝,宋朝時期,練姓大約有1萬餘人,主要分布於福建,江蘇,廣東一帶。明朝時期,練姓大約有1萬3千人,當時江西成為練姓第一大省,約居住了練姓人口的40%。其次分布於福建、江蘇、安徽、湖北等地。
當代練姓的人口大約有47萬,為第二百五十六位大姓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23%。自唐朝至今1000餘年中,練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的態勢。練姓的第一大省為廣東,大約占全國練姓人口的40%。練姓在全國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這二省區集中了練姓人口的78%。其次分布在四川、浙江、貴州、福建、江西、河南等地。練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桂黔瓊、粵湘大部、江西南部、閩浙交接地區、湖北西南、重慶南部、四川東南、雲南東部,練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大約為0.09%以上,中心地區可以達到2%以上,其覆蓋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5%,居住了大約8%的練姓人群。
傳統文化
郡望堂號 郡望 河內郡:西晉移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陽)。隋於野王為河內縣。隋唐河內郡即懷州。元懷慶路。明清懷慶府。河內縣之名不變,常為治所。民國政府時,改河內縣為沁陽。
堂號 河內堂:以望立堂,是練氏的總堂號,河內即是今河南省河內縣,為練氏的發源地。
家譜文獻 練氏宗譜,(明)練子寧纂修,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始修木刻活字印本。
字輩排行 李績將軍的讚詞:"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作為子孫輩行詩。
宗祠楹聯 河內家聲遠;
岐山世澤長。
此聯為練氏宗祠通用堂聯。
姓氏名望
練何,(公元598年戊午至公元668年戊辰),字子俊,本姓東,今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貞觀十八年十一月庚子日,詔與李績伐高句麗,貞觀十九年五月甲申日,獻火攻策,破遼東城,貞觀十九年十月戊午日,東征凱旋途中在臨渝關的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唐太宗以《精練軍戎》之譽,賜東何姓練,封岐山侯,封三世恩榮世襲騎尉將軍。練何將軍夫人趙氏,皇封一品夫人,故後與夫合葬於懷州河內縣紫金壇。
練定,又名練及柄,字公權,北宋人。嘉佑(1056~1063)年進士,調和州烏江尉,再除福州司理,時呂惠卿居喪溫陵,聞定名及還朝,薦之為流內銓主薄,以外艱歸。
練玉姑,練寯,五代時浦城人,時稱練氏夫人。
練子寧(1350~1403),名安,祖籍三洲(今江西省峽江縣水邊鎮黃家村)人。子寧英邁超群,洪武十八年(1385)以貢士廷試對策,力言強國富民之道,擢為一甲第二名(即榜眼)。初授翰林修撰。後任工部侍郎。建文年間(1390~1402)改任吏部侍郎,以舉賢薦能為己任,政聲斐然。1403年,燕王臨政,定號永樂,子寧因對朱棣奪侄皇位有異議,遂被誅並族全家。弘治年間(1498- 1505)王佑搜其遺文,取名《金川玉屑集》刊刻傳世。《明史》有傳,載《中國名人大辭典》和《中國文學家大辭典》。
練國事,字君豫,今河南永城人,明萬曆十年(1582年)正月生。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授沛縣知縣,調任山陽知縣。
練貞吉,字石林,練國事之第三子13歲補博士弟子員,清順治八年(1651年)拔貢。
練恕,字辛福,號伯穎。廷璜之子(1821-1838)被稱為神童少年史學家。編有史學專著《後漢卿表》,《五代史地理考》、《北周公卿表》、《西秦百官表》四篇,被收進《二十五史補編》。
練綱,字從道,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由鄉舉進入國子監。累官御史。郕王監國,上中興八策。也先將入犯,言不可和議,不可南遷,惟有于謙、石亨可以主管中軍。有才辨,急於功名。景泰改元,上言時政五事。巡視兩淮鹽政。應詔上言八事。次年出贊延綏軍務。
練誕節
練姓是我國的姓氏之一。分布在全國各地及海外,近千個聚居地,人口約47萬,在中華姓氏人口排名第256位。唐太宗在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十月戊午日(農曆十月廿三日)在臨渝關的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以"精練軍戎"之譽,賜東何姓練,封岐山侯。從公元645年農曆十月廿三日起,華夏大地、中華歷史上便有了練姓,練氏一脈相傳至今,已經1370餘年。練氏宗親定每年農曆十月廿三日為公祭練何將軍日,此日可簡稱為"練誕節"。
據中華練氏宗親聯誼總會消息說:每年的農曆十月廿三日,練氏聚居的廣東、福建、江西、廣西、江蘇、台灣等地,都要在當地練氏宗祠舉辦"練誕節"活動;這一天,他們還要選派宗親代表,不遠萬里來到河南省焦作市的沁陽市神農山,舉行"練誕節"相關紀念活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