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細竹篙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細竹篙草

中文學名:細竹篙草

拉丁學名:Murdannia simplex

界:植物界

多年生草本,根粗壯,簇生,直徑約2毫米,蒴果卵狀三棱形,長約4毫米,3室,每室有種子2顆。 花期4—7月,果期8—11月。

目錄

形態特徵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種間區別

參考文獻 [1]

形態特徵

莖由葉基部發出,數枝叢生,上升,高22—50厘米,節間長,無毛或被短柔毛。葉線形或狹披針形,基生葉叢生,長12—35厘米,寬5—12毫米,莖生葉較少,生於莖的中下部,長3—7厘米,寬6—8毫米,無毛或被細短疏柔毛;葉鞘長1.5—2厘米,被睫毛。蠍尾狀聚傘花序數個,組成頂生狹圓錐花序,分枝,花脫落後痕跡很明顯;總苞片披針形,果期一般脫落;花在蕾期時下垂,花後上升,梗長5—7毫米,苞片早落,卵圓形,長4毫米,寬3毫米;萼片淺舟狀,長卵形,長3—4毫米,寬1.5毫米;花瓣藍色或紫色,長圓形,長4—5毫米;能育雄蕊2枚,退化雄蕊3枚,花絲無毛;子房長圓形,無毛,花柱線形,長約4毫米。

多年生草本,全體近無毛。根須狀,多條等粗,粗壯,直徑2-3毫米,密被長絨毛。主莖不育,短縮,有叢生而長的葉,可育莖由主莖基部發出,單支或2-4支,通常直立,有時上升,高達50厘米。葉在主莖上的叢生,禾葉狀,長15-35厘米,寬0.6-1.5厘米;在可育莖上的葉常僅2-3枚,有時多枚,下部的較長,長可達12厘米,上部的較短,有時長僅1厘米。

蠍尾狀聚傘花序數個,組成頂生狹圓錐花序,整個花序長約5厘米;聚傘花序短,長至2厘米;總苞片膜質,早落,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不過1厘米;花序梗很短,長至1厘米。花在花蕾時下垂,花後上升;苞片早落,約與萼片等長;花梗在果期長約5毫米,伸直;萼片淺舟狀,長約4毫米;花瓣紫色;能育雄蕊2枚,退化雄蕊3枚,花絲被長鬚毛。蒴果卵圓狀三棱形,長4-5毫米。種子褐黑色,具多數白色瘤點,瘤點成以胚蓋為中心的輻射狀排列。花期4-9月。

分布範圍

產勐海、普文、思茅、普洱、富寧、文山、蒙自等地;生於海拔530—2000米的疏林草地及林下。 分布四川、貴州、廣東(包括海南)、廣西。非洲東部、印度至印度尼西亞也有。

產廣東(羅浮山、廣州、從化)、香港、海南(崖縣)、廣西(梧州、昭平、貴縣、桂林、鹿寨、寧明、南寧、百色、邕寧、田陽、來賓、平樂)、雲南(富寧、硯山、思茅、西雙版納、臨滄)、貴州(興仁、興義、望謨、安龍)、四川(德昌、漢源、越西、普格)。生於海拔2 700米以下的林下、沼地或濕潤的草地、水田邊。非洲東部、印度至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非洲東部。

主要價值

全草(細竹蒿草):甘,平。涼血,止血,健脾。用於熱症,小兒驚風,肺熱咳嗽,吐血,目赤腫痛,癰瘡腫毒。

種間區別

在雙籽組中本種以根很粗壯、可育莖直立或上升,節上不生根明顯與其他種有別。

參考文獻

Murdannia simplex (Vahl) Brenan in Kew Bull. 186. 1952; Hong in Act. Phytotax. Sin. 12 (4); 474. 1974;中國高等植物圖鑑5: 399.圖7628. 1975. ——Commelina simplex Vahl, Enum. 2: 177. 1806. ——C. sinica (Ker-Gawl. ) Roem. et Schult. , Syst. Veg. Mant. 1 Addend., 376. 1822. ——C. longifolia (Hook.) Spreng,, Syst. Veg. (cura post. ) : 25. 1827. ——C. hookeri Dietr. , Sp. Pl. 2: 404. 1833, nom. illegit. ——Aneilema sinicum ("sinica") Ker-Gawl. in Bot. Reg. 8: Pl. 659. 1822; C. B. Clarke in DC. Monogr. Phanerog. 3: 212. 1881.——A. longifolium Hook. , Exot. Fl. 3. tab. 204. 1827. ——A. simplex (Vahl) C. B. Clarke, l. c.; 海南植物志4: 72. 1977.——A. giganteum auct. non (Vahl) R. Br.: C. B. Clarke, l. c., p. p.——Aneilema cavaleriei Levl. et Vant. in Mem. Soc. Nat. Math. Cherb. 35: 389, 1906. ——Murdannia sinica (Ker-Gawl. ) Bruckn. in Engl. et Prand, Nat. Pflanzenfam. ed. 2, 15a: 173. 1930.

參考資料

  1. 細竹篙草,植物智,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