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細菌性腸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細菌性腸炎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漢字,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1]。千百年間,它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的發展[2]。從記錄的工具到藝術的載體,它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先人的心血。

名詞解釋

細菌性腸炎是一種消化內科疾病。

【別名】:細菌性腸炎,腸炎

【類別】:消化內科

【症狀】:細菌性腸炎:發熱、腹瀉、糞便有粘液或膿血、大便有腥臭味,有的有里急後重感,即使後仍有餘便未盡的感覺,這時應當服用抗生素。

【病理】: 病因。

【治療方法】: 可用抗生素,在用藥前要到醫院做大便常規化驗,細菌培養,以便根據生長細菌的種類選用恰當的抗生素。 100KG魚內服大蒜素,地錦草,穿心蓮500g,食鹽200g,連用3天可以防治。

【原因】:黴菌性腸炎多發於營養不良或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的小兒,大便次數增多,每日3~5次,少數可達10次,為黃色稀便,泡沫較多,帶有粘液,有時可見豆腐渣樣細塊,大便鏡檢可見真菌抱子和菌絲,糞便培養可有真菌生長。病程多遷延,治療也比較麻煩。治療黴菌性腸炎應採用以下方法。 (l)立即停用所有廣譜抗生素。 (2)服用抗黴菌藥物。如制黴菌素每日5~10萬/千克體重,分3次服;克霉唑每日20~60毫克/千克體重,分3次服,其副作用有胃腸道反應,偶可有手足麻木、白細胞減少等;龍膽紫每日 l~2毫克/歲,口服,伴有鵝口瘡患兒先用3%蘇打水漱洗口腔後,再用1%龍膽紫塗口腔,每日2次,一般治療2~3天可痊癒;克霉靈每日20毫克/千克體重,分2次靜脈滴注。 (3)調整腸道正常菌群藥物。如回春生每次 l~2粒,每日3次,口服;米雅每次0.5~l克,每日3次口服;乳酶生每次0.3~0.9,每日3次日服。還可服用葉酸、培菲康、促菌生、媽咪愛等。 (4)支持療法。伴有營養不良兒要加強支持療法,可少量輸血漿或入血白蛋白、小兒氨基酸、小兒脂肪乳等。伴有貧血者可反覆少量輸鮮血。

病因

細菌性腸炎是一類由細菌感染引起的腸炎,其病因多為食用含有被細菌污染的水或食物,或因傳染引起;病原體不同,其發病機理亦有不同。

臨床表現

細菌性腸炎的主要臨床特徵可包括發熱、里急後重、劇烈腹痛、腹瀉和肉眼可見糞便帶血或帶黏液,志賀菌屬胃腸炎可能伴有抽搐。

早期症狀

該病起病一般較急,不同病原體其前驅症狀有所不同。

潛伏期可從數小時(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到2~3天(如產腸毒性大腸桿菌)不等。

具體症狀亦有不同。志賀菌感染所引起的腸炎早期便可出現全身症狀(如發熱、厭食等),最初為水樣腹瀉;彎曲桿菌所引起的腸炎早期症狀為突發腹痛和腹瀉,隨後出現高熱寒戰、全身痛、頭暈等全身症狀。

檢查

如果患者出現大量水樣腹瀉,並有可疑不潔飲食史、飲用未經處理地表水、食用不潔食物、與患類似疾病的患者或動物接觸等,可考慮細菌性胃腸炎。

診斷

為診斷該病,一般醫生會進行以下常規檢查。全血細胞計數,多出現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血電解質、血尿素氮、肌酐檢查,以評估患者體液及酸鹼平衡狀態;醫生會基於患者病史和流行病學因素(如免疫抑制、近期旅行、近期抗生素服用)、臨床症狀進行相應的糞便檢測,如伴有發熱的急性炎症性腹瀉一般進行糞便細菌培養,培養出致病的細菌即可確診。

鑑別診斷

病毒性腸炎

病毒性腸炎是最常見的腹瀉性疾病,非血性腹瀉、嘔吐和發熱是兒童病毒性腸炎最常見的表現,如果肉眼觀察到糞便中有血液或黏液,一般可排除病毒性腸炎,應考慮細菌性腸炎或其他病因。

腸道外感染

如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以及肺炎也可引起急性非血性腹瀉,通常為輕度且呈自限性,常伴發熱或嘔吐,但該類疾病多有其自身器官引起的原發症狀,如中耳炎以耳痛、耳流膿為主要症狀;泌尿道感染以尿頻尿急尿痛為主要症狀。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包括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頭孢菌素類和克林黴素使用相關出現的腹瀉,該病發生機制與腸道致病菌過度生長破壞了糞便正常菌群有關,此類患者有長期服用抗生素。

治療

細菌性腸炎是由特定細菌感染引起的,在急性期主要治療手段為補液、營養支持、對症治療,如症狀未見緩解可經驗性地選擇抗生素治療;慢性感染需進行糞便病原體培養,了解病原體情況再行治療。

預防

注意環境衛生,加強廁所及糞便管理;加強飲食衛生及水源管理;加強衛生教育,飯前便後洗手,不飲生水,不吃變質食物;注意加強免疫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