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女星運載火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織女星運載火箭(意大利語:Vettore Europeo di Generazione Avanzata,英語:Advanced Generation European Carrier Rocket,歐洲新一代運載火箭)屬一次性使用運載系統,,她的名稱源自織女星-天琴座最明亮的一顆星星。由意大利太空總署及歐洲空間局自1998年合作研發,並於2012年2月13日首次發射並成功達成預定軌道[1],亞利安太空公司也宣布在2018年之前會持續發射織女星運載火箭。
其設計用來發射重量介於300公斤到2500公斤之間的科學衛星或地球觀測衛星,並可將此類衛星送至太陽同步軌道或低地球軌道,織女星運載火箭為無輔助火箭的三節式固態火箭及第四節液態火箭,P80固態火箭為其第一節;契法羅23火箭為第二節;契法羅9火箭為第三節;而末端節的液態火箭稱之AVUM,P80固態火箭的技術也將應用在未來的亞利安火箭上,整個織女星運載火箭中,意大利為資金主要貢獻者,提供65%左右的資金援助,其他資金貢獻有法國約12.43%;比利時約5.63%;西班牙約5%;荷蘭約3.5%;瑞士則只有1.34%;瑞典更少,僅僅貢獻0.8%,其中比利時、法國、意大利及荷蘭參與P80固態火箭的研製。
酬載能力
亞利安太空公司開發前宣稱織女星運載火箭可以將1500公斤的人造衛星送入離地700公里的圓形極軌道[2];而後續也確認了織女星運載火箭是專以太陽同步軌道或極軌道的人造衛星為酬載目標,例如首次的測試發射也成功的將386.8公斤的LARES衛星送入69.5傾角、高1450公里的圓形軌道。
整體費用
研製織女星運載火箭大約使用了7.1億歐元,其中4億歐元用於織女星運載火箭的前5次火箭發射上。根據亞利安太空公司的估計,每次發射織女星運載火箭的費用約為3200萬歐元;而火箭本身則占了2500萬歐元左右,當然這是以每年發射兩次作為計算;如果發射次數提升到每年4次,則可以將火箭成本壓低至2200萬歐元。
我們仍確信即使索費比競爭對手多出20%,也能夠贏得合約,因為亞利安太空公司也符合這個身價。
——Francesco De Pasquale-ELA主管,
視頻
織女星運載火箭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意大利「織女星」火箭首發成功,科技部, 2012-3-21
- ↑ 意大利「織女星」火箭的第七次發射,中國也將第二個軌道實驗室送上太空,新浪博客,2016-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