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里鎮漾西中學
![]() |
織里鎮漾西中學學校始終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素質教育[1]。堅持「學校以教師和學生為本,教師以學生為本,學生以提高全面素質為本」的辦學思路以及「緊緊圍繞教學這個中心,狠抓管理、常抓質量」的工作思路。始終遵循「文明、守紀、團結、奮進」的校訓[2]和「禮貌、誠實、謙虛、創優」的校風。
校園諮詢
湖州市織里鎮漾西學校:漾西萌娃過立冬,一起快樂做糰子
「一邊加開水,一邊揉動麵粉。」「捏一個小團,不用太多。」「陷放好後,順時針旋轉,把口子捏起來。」……
「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代表着冬季的開始,是中國傳統年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季節。在太湖南岸的漊港地區,立冬就有做糰子的習俗。
為進一步傳承漊港地區的傳統習俗,漾西學校圍繞「上善若水,知行合一」課程建設目標,凸顯學校生態勞動與節氣的有機融合,於11月2日開展了「冬之伊始,我們一齊做糰子」的勞動課程。
學校勞動課教研組長俞夢斌正在指導學生從和面揉粉、剁餡拌餡、捏團收口、蒸熟等一步步做起,完成立冬糰子的製作。傳統的圓形,學生創意的兔子形、小狗形、電話手錶形,不同造型的糰子在學生的揉捏中漸漸有了樣子。
立冬做糰子在漾西學校已經實行了近6年,與其他勞動課程一樣,它是知識性、趣味性和實踐性的有機融合。俞夢斌老師介紹,學生在每次生態勞動課上,都能進一步了解漊港地區的傳統習俗,系統地掌握漊港不同時節地勞動知識與技巧,也加深了對家鄉的了解和熱愛。這正是漾西學校培養「善行事」學生的核心素養目標之一。
「在學校勞動課上,我都能學會好多新技能。這次做糰子,我更體會到,很多事就像做糰子一樣看着簡單,其實要掌握其中的訣竅,是要花時間下功夫的。」402班陳冠宇說。
漾西學校生態勞動課程匯集了各學科知識,不僅考驗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收穫快樂與滿足。2023年春季,俞夢斌老師在學校勞動基地曾帶領學生種植黃豆,用成熟的黃豆製作漊港傳統茶飲——熏豆茶,喝着自製薰豆茶,孩子們的臉上洋溢着笑容。
漾西學校開創生態勞動課程已有6餘年。「目前,我正想把太湖邊的蘆葦編織融入勞動課程之中,進一步完善生態勞動課程。」俞夢斌表示,她希望在接下來的課程設計中,把勞動課程延伸到課堂之外,讓課程文化真正「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 移至 ↑ 素質教育是重點,備考重中之重有哪些?,搜狐,2021-02-07
- 移至 ↑ 校訓 學校重要的文化符號,搜狐,201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