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終南別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終南別業》
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

《終南別業》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

此詩把作者退隱後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現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詩人興致來了就獨自信步漫遊,走到水的盡頭就坐看行雲變幻,這生動地刻畫了一位隱居者的形象,如見其人。同山間老人談談笑笑,把回家的時間也忘了,十分自由愜意,這是詩人捕捉到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事例。全詩平白如話,卻極具功力,詩味、理趣二者兼備。

此詩大約寫於唐肅宗乾元元年(758)之後,是王維晚年的作品。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不小。其實,由於政局變化反覆,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他吃齋奉佛,悠閒自在,大約四十歲後,就開始過着亦官亦隱的生活。

作品原文

《終南別業》[1]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白話譯文

中年以後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於終南山邊陲。

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遊玩,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間或坐看上升的雲霧千變萬化。

偶然在林間遇見個把鄉村父老,偶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了還家。

詞句注釋

①中歲:中年。好(hào):喜好。道:這裡指佛教。

②家:安家。南山:即終南山。陲(chuí):邊緣,旁邊,邊境;南山陲,指輞 川別墅所在地,意思是終南山腳下。

③勝事:美好的事。

④值:遇到。叟(sǒu):老翁。

⑤無還期:沒有回還的準確時間。

作品鑑賞

全詩的着眼點在於抒發對自得其樂的閒適情趣的嚮往。開篇二句,由「中歲好道」「晚家南山」點明詩人隱居奉佛的人生歸宿和思想皈依。「道」,指佛教。「中歲頗好道」,作者強調自己中年以後就厭惡世俗而信奉佛教。一個「頗」字,點明其崇佛的虔誠心態。「晚」字,意蘊豐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對現實隱居生活的描繪;如果是後者,則是對自己晚景的構想。

山林的生活自在無比,興致來臨之際,每每獨往山中信步閒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詩人自己能心領神會。「每」,表明「興來獨往」非常頻繁,不是偶然為之。「獨」,並非沒有同調之人,事實上,詩人隱居之際不乏同調之人與其往來唱和,如張諲、裴迪等,此處當指詩人興致一來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一個灑脫的隱者形象便展現到了讀者面前。從字面意義上看,隱隱約約帶有些落寞,但誰又能說這種情致不是件快樂的事呢?「勝事空自知」,亦然,一個「空」字,也許帶有幾分無奈與孤獨,但詩人是陶醉於這種山林情趣間的。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即言「勝事」。在山間信步閒走,不知不覺中,已到了溪水盡頭,似乎再無路可走,但詩人卻感到眼前一片開闊,於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風起雲湧。一切是那樣地自然,山間流水、白雲,無不引發作者無盡的興致,足見其悠閒自在。清人沈德潛贊曰:「行所無事,一片化機。」(《唐詩別裁集》)「行到水窮處」,讓讀者體味到了「應盡便須盡」的坦蕩;「坐看雲起時」,在體味最悠閒、最自在境界的同時,又能領略到妙境無窮的活潑!雲,有形無跡,飄忽不定,變化無窮,綿綿不絕,因而給人以無心、自在和閒散的印象,陶潛有詩云「雲無心以出岫」(《歸去來兮辭》),而在佛家眼裡,雲又象徵着「無常心」「無住心」。因此,「坐看雲起時」,還蘊藏着一種「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禪機。簡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夠去掉執着,像雲般無心,就可以擺脫煩惱,得到解脫,得到自在,詩人在一坐、一看之際已經頓悟。再看這流水、白雲,已是無所分別,達到了物我一體的境界。從結構看,「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二句,對偶工穩,一貫而下,從藝術手法上看,此二句儼然是一幅山水畫,是「詩中有畫」也。

結句寫作者在山間偶然碰到了「林叟」,於是無拘無束地跟其盡情談笑,以致忘了時間,詩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采躍然紙上,與前面獨賞山水時的灑脫自在渾然一體,使得全詩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偶然」二字,貫穿前後,卻行跡全無,其實,「興來獨往」「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等,何嘗不是「無心的偶然」呢?然詩人至此方借「值林叟」點出「偶然」二字,可見藝術手段之高超。因為處處「偶然」,更顯現出心中的悠閒自在。「談笑無還期」結句自然,卻暗藏哲理,詩人因為體悟到物我兩忘、物我一體之境,從而忘記了那流遷無常的世俗世界,這是真正的「空」境。

這首詩沒有描繪具體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現詩人隱居山間時悠閒自得的心境。詩的前六句自然閒靜,詩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他不問世事,視山間為樂土。不刻意探幽尋勝,而能隨時隨處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結尾兩句,引入人的活動,帶來生活氣息,詩人的形象也更為可親。

名家點評

《詩人玉屑》:此詩造意之妙,至與造物相表里,豈直詩中有畫哉!觀其詩,知其蟬蛻塵埃之中,浮游萬物之表者也。山谷老人云:余頃年登山臨水,未嘗不讀王摩詰詩,顧知此老胸次,定有泉石膏肓之疾。

《瀛奎律髓》:右丞此詩有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王孟詩評》:無言之境,不可說之味,不知者以為淡易,其質如此,故自難及。

《批選唐詩》:迫近性情,悄然忘言。

《唐詩鏡》:五六神境。

《唐詩歸》:鍾雲:此等作只似未有聲詩之先,便有此一首詩,然讀之如新出諸口及初入目者,不覺見成,其故難言。譚云:只是作人,行徑幽妙。

《唐詩解》:此堪號「結廬在人境」競爽。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弼為一意體,以縱橫放肆,外如不整,中實應節也。何新之為高古體。僧慧洪曰:不直言其閒逸,而意中見其閒逸,謂之遺意句法。玩「偶然」二字,得趣幽深。陸鈿曰:律合古,意趣非言盡。蓋有一種悠然會心處,所見無非道也。

《唐詩評選》:清靡為時調之冠,亦令人慾割愛而不能。

《唐律消夏錄》:「行」、「坐」、「談」、「笑」,句句不說在別業,卻句句是別業。「好道」兩字,先生既雲「空自知」矣,予又安能強下註腳?予友繼莊先生曰:「此詩若只作文字讀,辜負先生慈悲不少。然文字三昧,必須於此等詩領會得,方有悟門。」「還期」一字,與「別業」略一照應。

《此木軒論詩匯編》:觀其意若不欲為詩者,其詩之絕境乎?「勝事空自知」,正不容他人知。詩有兩字訣,曰「無心」。

《古唐詩合解》:此詩不必粘題,亦不必分解,清微之至。

《唐詩成法》:一家別業之由。二別業。三四承一二。五六承三四。七八承五六結。無一語說別業,卻語語是別業,神妙乃爾。以「中歲」生「晚家」,以「獨往」生「自知」,以「行到」應「獨往」,以「坐看」應「自知」,以「水窮」、「雲起」應「興來」、「勝事」,以「林叟」、「談笑」而用「偶然」字總應上,此律中帶古法。

《唐詩意》:此詩言已造道之致,三聯亦比體也。

《近體秋陽》:不脫落一切塵凡,便際此境界,未必有此領略。能此領略,道邪非邪?流對天然,占斷終古。八句只如一句,近體中纖纖出塵,夷猶入道,未有過於此作者。孟浩然雅以泉石自驕,卻無此等一作,以雖立品高清,而天懷不如右丞之夷曠也。然而氣格嚴舉,孟又當過之矣。

《唐詩從繩》:此全篇直敘格。五六句法徑直。此種句法不假造作,以渾成雅健為貴。通首言中歲雖參究此事,不免茫無着落,至晚年方知有安身立命之處。得此把柄,則行止灑落,冷暖自知,水窮雲起,儘是禪機,林叟閒淡,無非妙諦矣。以人我相忘作結,有悠悠自得之意。

繭齋詩談》:一氣貫注中不動聲色,所向愜然,最是難事。古秀天然,杜不能爾。

《唐詩別裁》:行所無事,一片化機。末語「無還期」,謂不定還期也。

《網師園唐詩箋》:一往清氣(「興來」四句下)。

《歷代詩評註讀本》:第三句至第八句,一氣相生,不分轉合,而轉合自分,自是化工之筆。

《瀛奎律髓匯評》:馮班:第二聯奇句驚人。查慎行:五六自然,有無窮景味。紀昀:此詩之妙,由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然不可以躐等求也。學盛唐者,當以此種為歸墟,不得以此種為初步。又云:此種皆熔煉之至,渣滓俱融,涵養之熟,矜躁盡化,而後天機所到,自在流出,非可以摹擬而得者。無其熔煉涵養之功,而以貌襲之,即為窠臼之陳言,敷衍之空調。矯語盛唐者,多犯是病。此亦如禪家者流,有真空、頑空之別,論詩者不可不辨。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2]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王維的山水詩大都寫於後期,與前人比較,他擴大了這類詩的內容,增添了它的藝術風采,使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他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突出貢獻。其中,寫鄉村景物和農家生活的田園詩充滿着牧歌情調,表現他閒逸蕭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適的心境。如《渭川田家》 ,《春中田園作》。更多的作品着重寫農村美麗如畫的風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山居秋暝》寫暮雨方霽,山村呈現的美景。王詩中那些描繪大自然幽靜恬美的山水詩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如《青溪》:言入黃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沒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閒,清川淡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通篇以心照水,用水襯心,物我融成一片,反映一種內在的對美的追求。但有些山水田園詩着力渲染空寂意境與落寞情懷。如《竹里館》 、《辛夷塢》情走淡薄,旨歸靜趣。這無疑會對後世山水詩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王維具有多種才藝,不同藝術相互滲透對其詩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以畫入詩,使其山水詩形成了富有詩情畫意的基本特徵。

王詩語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節奏富於變化,音韻響亮、和諧,具有音樂美。總之,王維的山水詩無論從詩的題材內容,還是詩歌的藝術丰采上都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

視頻

王維:佛教的人生 人生的佛教

王維:終南別業(王立群簡短點評)

參考資料

  1. 《終南別業》 古詩文網
  2. 王維簡介 古詩文網
  3. 【唐詩選讀】王維七絕精選 搜狐首頁 ,發布時間;2019-08-13 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