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度地帶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指氣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帶從沿海向內陸逐漸更替的分布規律。也就是主要因水分條件的變化所致,又稱「乾濕度地帶性」。
中文名經度地帶性
又 稱:乾濕度地帶性
詞語解釋
經度 : 地球表面東西距離的度數,以本初子午線為0°,以東為東經,以西為西經,東西各180°。通過某地的經線與本初子午線相距的度數,就是該地的經度,參看〖經線〗。 地帶性 : 氣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環境在地表呈帶狀伸展,並按一定方向逐漸更替的分布規律。廣義的理解包括緯度地帶性、經度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前兩者又合稱水平地帶性。狹義的理解僅指緯度地帶性。
地理名詞
指氣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帶從沿海向內陸逐漸更替的分布規律。其變化規律常表現為大致沿經度方向變化,故名。以中緯地區較明顯。因在一般情況下降水從沿海向內陸逐漸減少,也就是主要因水分條件的變化所致,又稱「乾濕度地帶性」[1] 。
區域可再生自然資源的經度地帶性
區域可再生自然資源的經度地帶性(meridian zonallty of regional renewable natural resources)由于海陸相互 二認認五. 土地資硯灰驚澳上棕澳上棕澳上、灰鈣土粟鈣土黑鈣土暗棕壤 中國北方地區可再生自然資源經度地帶性模式 作用,降水資源分布自沿海向內陸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從而引 起各種可再生資源從沿海向內陸變化的現象。又稱乾濕度地帶性。這種變化規律常表現為大致沿經線方向延伸,沿緯度方 向遞變。經度地帶性是區域可再生資源空間分異的規律之一, 與可再生資源的緯度地帶性同稱為水平地帶性。這一規律突 出表現為由大陸東、西岸向大陸內部的巨大變化,如歐亞大陸 的東亞季風區森林資源、西歐海洋氣候區森林資源和歐亞內陸草原、荒漠資源等就是大範圍經度地帶性的反映。經度地帶性 是劃分可再生資源大區的重要依據。
視頻
高中地理必修3同步課程 1地理學的「終結」--區域地理概述
參考文獻
- ↑ [ 魏淑貞,張偉華. 內蒙古草原經度地帶性土壤地球化學特徵研究. 《 地球科學前沿:漢斯 》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