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檀道濟故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經檀道濟故壘》 |
作品名稱: 《經檀道濟故壘》 創作年代: 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 文學體裁:詩 作者:劉禹錫 |
《經檀道濟故壘》[2]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劉禹錫的作品。劉禹錫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劉禹錫的詩,無論短章長篇,大都簡潔明快,風情俊爽,有一種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摯情滲透其中,極富藝術張力和雄直氣勢。諸如「朔風悲老驥,秋霜動鷙禽。……不因感衰節,安能激壯心」(《學阮公體三首》其二)、「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始聞秋風》)這類詩句,寫得昂揚高舉,格調激越,具有一種振衰起廢、催人向上的力量。
詩人見到檀道濟故壘,回想檀道濟被枉殺一事,頓生感慨,故首兩句即以「萬里長城壞,荒營野草秋」傷之,對檀道濟的無罪被殺這一深悲極痛之事一掬同情之淚。然雖傷之,亦含讚頌景仰檀道濟之意,此從將檀道濟比喻為巍巍萬里長城可見。這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抒發其沉痛情感。次句「荒營野草秋」,以眼前荒涼蕭條之景寄託其悲涼沉痛之思。由於詩人心頭別有一層現實的淒楚哀感在,因此一登舊壘,便有一種特殊的敏感,數百年前遭冤被害者的憤怒的抗議聲立即在耳際迴響。這種歷史與現實在心頭的交感共鳴,不是說明詩人的歷史意識特別強烈,而是說明詩人需要藉助歷史來抨擊現實,抒發積憤,悼念友人。詩人的友人王叔文是中唐的政治家。在唐順宗支持下,他主持永貞革新,興利除弊,曾使「人情大悅」。後來不幸被憲宗「賜死」。詩人認為這也是自壞長城。三,四兩句化用民謠入詩。據作者自註: 「史云:當時人歌曰『可憐《白符鳩》,枉殺檀江州。『」檀道濟的被殺,儘管宋文帝給他羅列了一大堆罪狀,但歷史是公正的,人民的同情在遭冤者一邊。這首民謠就是最好的證明。
全詩的言外之意是說,對於王叔文的無罪被「枉殺」,歷史也會作出公正的判別,人民的同情也在王叔文一邊。借古人的酒杯,澆心中的塊壘,而又妙在不肯說破,遂使全詩意蘊深厚,寄慨無窮。
詩詞正文
“ | <萬里長城壞,
荒營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 猶唱白符鳩。[3] > |
” |
— <《經檀道濟故壘》>,<古詩文網> |
譯文
劉宋王朝的萬里長城已經塌倒,荒廢的營壘秋天長滿野草。
秣陵城裡不少男男女女,至今還歌唱《白符鳩》深深哀悼。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4]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5]
視頻
參考資料
- ↑ 唐代劉禹錫《經檀道濟故壘》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 搜狐網 [2020-04-26 ]
- ↑ 《經檀道濟故壘》賞析. 古詩文網
- ↑ 《經檀道濟故壘》詩詞正文. 古詩文網
- ↑ 劉禹錫簡介 古詩文網
- ↑ 劉禹錫簡介 . 詩詞名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