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經略使 (古代軍事長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經略使 (古代軍事長官)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後多由節度使兼任。如范仲淹曾任陝西經略副使。金末﹐曾在被蒙古軍攻破各路設經略使﹐總理一方軍政。元初﹐曾以史天澤為河南經略使。順帝至正十八年(1358)﹐以中書參政普顏不花等為經略使﹐赴江南各省督察軍律。明清兩朝﹐凡遇有重要軍務時即特設經略﹐統理一省或數省軍務﹐職位高於總督﹐事畢即罷。清中葉後不設此職。

唐貞觀二年(628)始設於周邊重要地區﹐後多以節度使兼任。 宋代在西北﹑西南邊境地區亦設置經略使,但不常置。咸平五年(1002)﹐宰相張齊賢出任經略使﹐為西北的軍事統帥﹐節制西北數路軍馬以抗擊西夏。未幾即罷。同年秋﹐錢若水任並﹑代經略使﹐為一路的軍事長官﹐次年亦罷。寶元二年(1039),因西夏進擾﹐涇原﹑秦鳳路安撫使夏竦﹐鄜延﹑環慶路安撫使范雍﹐皆帶經略使。此後﹐陝西各路和河東路的安撫使﹐例皆帶經略使﹐其主要職責為抗擊西夏和招撫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皇祐四年(1052)﹐因儂智高叛亂﹐設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安撫使﹐皆帶經略使﹐此後遂為定製﹐直至宋亡。此外﹐紹興六年(1136)曾以襄陽臨近偽齊﹐按照陝西舊例﹐荊湖北路的安撫使也因而帶經略使﹐次年罷。

史天澤(1202年-1275年),字潤甫,大興永清(今永清縣)人。大蒙古國及元朝初年名將。 史天澤少善騎射。勇力過人。元太祖八年(1213年),隨父史秉直歸降木華黎。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接替其兄史天倪都元帥職,率軍擊敗金將武仙,又俘殺抗蒙紅襖軍將領彭義斌。歷授五路萬戶、河南等路宣撫使中書右丞相、樞密副使等職。曾從征阿里不哥,平定李璮叛亂。至元十一年(1274年),與伯顏同任中書左丞相,統軍出征南宋,至郢州時因病北還。次年,病逝於真定,年七十四。累贈太尉、太師、鎮陽王,諡號「忠武」。 史天澤「出入將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無怨」,甚至被人比作郭子儀曹彬。他一生謹慎,多謀善斷,料敵用兵,主張攻心為上,力戒殺掠。史天澤及其家族為鞏固和發展蒙古貴族在中原的統治立下功勞,是忽必烈推行漢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時漢族顯貴的代表人物[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