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主義學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經驗主義學派是中國的一個學術名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名詞解釋
經驗主義學派又稱為經理主義學派、經驗管理學派,以向大企業的經理提供管理企業當代的經驗和科學方法為目標。
經驗主義學派主要代表人物
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1909—)。主要作品有《管理實踐》、《管理——任務、責任、實踐》等。
歐內斯特·戴爾(Dale),代表作是《偉大的組織者》。
艾爾弗雷德·斯隆(1875-1966),事業部管理體制的首創人之一。
亨利·福特,流水線大量生產管理技術的倡導者。
威廉·紐曼 :美國管理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他的主要著作有:《經濟管理活動;組織和管理的技術》(1951)。
經驗主義學派的觀點與主張
經驗主義學派認為管理學就是研究管理經驗,認為通過對管理人員在個別情況下成功的和失敗的經驗教訓的研究,會使人們懂得在將來相應的情況下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解決管理問題。因此,這個學派的學者把對管理理論的研究放在對實際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經驗教訓的研究上,強調從企業管理的實際經驗而不是從一般原理出發來進行研究,強調用比較的方法來研究和概括管理經驗。
傳統管理理論是以管理技巧為中心、以原則為中心或者以職能為中心的,它帶來的結果仿佛是先天存在一整套管理職能能夠運用到各種組織中。德魯克首先意識到任務對管理行為的影響,首先有任務才有管理,任務決定管理。他在書中說:工商企業――以及公共服務機構——都是社會的器官。它們並不是為着自身的目的,而是為着實現某種持別的社會目的並滿足社會、社區或個人的某種特別需要而存在的。它們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對它們提出的正確的問題不應該是 「它們是什麼?」而應該是「它們應該做些什麼以及它們的任務是什麼?」
管理轉而又是機構的器官。就管理本身而言,無所謂什麼職能而且也無所謂什麼存在。管理如果脫離了它所服務的機構就不是管理了。
人們所理解並正確地加以譴責的官僚主義就是那種誤認為自己是目的,而機構是手段的管理。這是管理當局、特別是那些不受市場考驗約束的管理當局容易犯的一種退化性毛病。預防、制止、並在可能的情況下治療這種毛病,應該是任何一個有效的管理者——以及任何一本有效的管理書的首要目標。
參考文獻
- ↑ 經典古文100篇(34) 淮南子·覽冥訓,搜狐,2019-04-15
- ↑ 「天圓地方」的漢字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搜狐,201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