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毛皂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絨毛皂莢 |
中文名: 絨毛皂莢 學 名:Gleditsia japonica Miq. var. velutina L. C. Li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 目:薔薇亞目 科:豆科 亞 科:雲實亞科 族:雲實族 屬:皂莢屬 種:山皂莢 變 種: 絨毛皂莢 命名者及年代: L. C. Li,1867 |
絨毛皂莢(學名:Gleditsia japonica Miq. var. velutina L. C. Li)是豆科,皂莢屬山皂莢的變種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25米;小枝微有棱,光滑無毛;粗壯,常分枝,葉羽狀複葉,葉片先端圓鈍,有時微凹,微粗糙,網脈不明顯;小葉柄極短。花黃綠色,穗狀花序;花序腋生或頂生,雄花:深棕色,萼片三角狀披針形,花瓣橢圓形,子房無毛,花柱短,胚珠多數。莢果莢果上密被黃綠色絨毛。種子多數,橢圓形,4-6月開花;6-11月結果。 中國湖南衡山特產。生長在海拔950米的山地,路邊疏林中。湖南師範學院和湖南林校栽培數株,系自南嶽廣濟寺絨毛皂莢一母株採得種子繁殖。 該種樹木材緻密,莢果可作洗滌劑,植株具有園林觀賞價值。因該種是豆科中較原始的種類,對分類系統研究有重要意義。
形態特點
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達25米;小枝紫褐色或脫皮後呈灰綠色,微有棱,具分散的白色皮孔,光滑無毛;刺略扁,粗壯,紫褐色至棕黑色,常分枝,長2-15.5厘米。花黃綠色,組成穗狀花序;花序腋生或頂生,被短柔毛,雄花序長8-20厘米,雌花序長5-16厘米;雄花:直徑5-6毫米;花托長1.5毫米,深棕色,外面密被褐色短柔毛;萼片3-4,三角狀披針形,長約2毫米,兩面均被柔毛;花瓣4片,橢圓形,長約2毫米,被柔毛;雄蕊6-8(9);雌花:直徑5-6毫米;花托長約2毫米;萼片和花瓣均為4-5形狀與雄花的相似,長約3毫米,兩面密被柔毛;不育雄蕊4-8;子房無毛,花柱短,下彎,柱頭膨大,2裂;胚珠多數。 莢果上密被黃綠色絨毛。帶形,扁平,長20-35厘米,寬2-4厘米,不規則旋扭或彎曲作鐮刀狀,先端具長5-15毫米的喙,果頸長1.5-3.5(5)厘米,果瓣革質,棕色或棕黑色,常具泡狀隆起,無毛,有光澤;種子多數,橢圓形,長9-10毫米,寬5-7毫米,深棕色,光滑。花期4-6月;果期6-11月。
產地生境
絨毛皂莢中國湖南衡山特產。生長在海拔950米的山地,路邊疏林中。湖南師範學院和湖南林校栽培數株,系自南嶽廣濟寺絨毛皂莢一母株採得種子繁殖。
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採種後,將種子放在濕度適當的沙內貯藏,至第2年3月上旬條播。先將種子放入0.15%的福爾馬林溶液內消毒,約15分鐘,置於盛器內密閉2小時,或用5%石灰水浸32分鐘後沖洗。苗床土拌用生石灰消毒,pH值保持在5.5左右。15天後幼苗開始出土,30天後齊苗。1年生苗高達117厘米,平均為60-70厘米。冬季用1米以上的苗木出圃定植。亦可採用該屬近緣種皂莢1-2年生苗作砧木,於3月底用劈接法嫁接,成活率60-89%。
主要價值
絨毛皂莢為極稀少的樹種,保護該種,有科學意義。絨毛皂莢木材緻密,為重要用材樹種,莢果富含胰皂素,可作絲綢及優美家具的洗滌劑。樹冠優美,莢果密被金黃色絨毛,懸垂枝頭,微風吹動,金光閃閃,甚為美觀,宜作為庭園觀賞樹種。
保護級別
保護等級:該種列入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Ⅱ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極危 (CR)。 [1] 致瀕原因:絨毛皂莢全世界存在的野生數量僅有4株,分布在中國衡陽市南嶽區,比堪稱「植物界熊貓」的銀杉還稀少,已經被重點保護。絨毛皂莢的瀕危原因主要是自身繁殖能力弱。它是雌雄異株植物,它的莢果成熟後難以開裂,種子發芽率很低,因此在自然狀態下更新能力很弱。 保護措施:湖南衡山南嶽林場現已指定專人保護,南嶽樹木園已展開人工繁殖和造林等方面研究。長沙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