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繞口令(中國傳統相聲作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繞口令(中國傳統相聲作品)就是很繞口的一種詞令。繞口令又稱急口令、吃口令等。是一種漢族傳統的語言遊戲.[1]

[]

文本

繞口令(對口相聲)

(郭榮起整理,《中國傳統相聲大全》收錄)

甲:(方言)您這是做嗎的?

乙:我們是說相聲的。

甲:噢,說相書的,知道。說書的老先生,說個《三國》呀,《列國》呀;說個宋朝的《楊門女將》,佘太君,老令公,楊宗保,穆桂英;燒火的姑娘楊排風;《西遊記》,孫悟空,保着唐僧去取經,還有《三打白骨精》。說書的!

乙:您沒聽明白,您說的那是說長篇書的,我們這是說相聲的。

甲:噢,笙啊!吹笙的,好藝術,這我可懂得,吹個《送公糧》,吹個《新貨郎》,各種曲調。

乙:您說得不對,您說的那是民間樂器,笙、管、笛、簫,我們不會那種藝術,我們說的是相聲,這是大家喜歡的一種藝術形式。哎,簡單說吧,就是逗樂的。

甲:逗樂的。怎麼樂呀?是大樂是小樂?是文樂是武樂?是一點兒一點兒的樂呀,是一次全樂完呀?有個樂祥子麼,你拿出來我看看。

乙:沒地方給你找樂樣子去。

甲:你沒樂樣子,我怎麼就樂了呢?

乙:我們說到可樂的地方,自然你就樂了。

甲:噢,自然我就樂了。樂完了對我有嗎好處嗎?

乙:當然有好處啦!

甲:虱子不叮,跳蚤不咬!有臭蟲蚊子往別的屋裡跑,不咬我了?

乙:他拿我當蚊子香了。

甲:哎,你不說有好處嗎?

乙:有點兒小好處,比如說,您有點兒問得慌……

甲:我怎麼悶得慌?

乙:好比你心裡煩。

甲:我怎麼煩了?

乙:您不高興。

甲:我為嗎不高興了?

乙:你跟人家抬槓了。

甲:我跟誰抬槓了?

乙:你跟我抬槓了!怎麼說他也不明白,比如說,你吃完飯出來了……

甲:我吃嗎了?

乙:怨不得他這麼大火兒哪,敢情還沒吃飯哪。可沒吃您就得說吃了。

甲:噢,沒吃我得說吃了。

乙:還得說是吃好的,吃的包餃子,撈麵。

甲:噢,沒吃我說吃了,還得說吃包餃子,撈麵。

乙:哎,對了!

甲:我對得起我肚子嗎?

乙:這位還真實心眼兒。不管你吃嗎兒沒吃嗎兒吧……你呀,短人家二十元錢。

甲:什麼?我短誰二十元錢?你要反了!我在這兒站了沒十分鐘就短了人家二十元錢。是你給借的?是你的保人?帳主子在哪兒啦?你找出來我問問他!

乙:你先別着急。實際上你不短人家錢,假裝短八家錢。

甲:我吃飽了撐的,找個帳主子追着我玩兒?

乙:沒人跟你要。

甲:要我得給呀?

乙:沒這麼回事!

甲:那你說它做嗎呀?

乙:你不是不明白嗎?

甲:我明白了,錢就沒了。

乙:你先別言語……

甲:你這兒是法院?

乙:你先聽我的。

甲:你是原告呀?

乙:你這兒打官司來了。你先聽我說這意思。你該人家錢,還不起人家……

甲:還不了當初別借呀!

乙:他比我還明白。你呀,不短人家錢,假裝短人家錢。人家老追着你要,你沒錢還給人家,你心裡就膩味,出來哪,上我這兒來了……

甲:你給我還了。

乙:我呀?沒聽說過,你聽我一段相聲,我還管還帳哪。我們這相聲是逗樂的,你聽我們一段相聲,哈哈這麼一樂,就把短人家錢這事給忘了……

甲:噢,你這麼一說我明白了。

乙:可明白了。

甲:我不短人家錢,假裝着短人家錢,人家老找我要呀,我還不了人家,心裡膩味了沒地方去,上你這兒來了,聽你兩段相聲,逗得我哈哈一樂,把短人家錢這檔子事就忘了……

乙:唉,對了!

甲:我出了門,帳主子還等着我哪!

乙:你還人家錢去吧。聽一段相聲還管你一輩子。

甲:我知道您這是說相聲的,這不是跟您說笑話嘛。我這麼聰明的人,不知道您這是說相聲的?

乙:你還聰明?

甲:我還聰明?我就是聰明。

乙:看不出來。

甲:我打小兒就聰明。

乙:由哪兒表現你聰明?

甲:我五六歲的時候,玩小孩玩意兒,就是那一上弦就跑的小汽車,剛買來,我就把它拆了,一件一件擺在那裡,全看明白了。

乙:再把它裝上?

甲:裝是裝不上了。

乙:你那叫聰明?你那叫拆。說句不好聽的你是敗家子兒。

甲:這是怎麼說話?那不是小的時候嘛,長大了還是這麼聰明。不管嗎事,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懂。街坊鄰居夸俺。這個孩子真是個大聰呀!

乙:沒叫你大蒜呀?

甲:什麼叫大蒜?

乙:你不說叫大蔥嗎?

甲:大了聰明。現在六十多了,老了……

乙:你是老蔥了。

甲:那你是乾薑了。你這是怎麼說法,誰是老蔥

乙:你着什麼急呀,這不是跟你說句笑話嘛!

甲:噢,這是跟我說笑話?

乙:就許你跟我說笑話,不許我跟你說笑話?我還告訴你,我們這個行業,講究說個笑話兒,說個大笑話兒,小笑話兒,字意兒,燈謎,反正話兒、俏皮話兒,告訴您,最拿手的是說繞口令。

甲:繞口令?我懂得。

乙:說什麼他懂什麼,他又懂得。

甲:什麼叫又懂得?我就聽過嘛,繞口令嘛。「玲瓏塔,塔玲瓏,玲瓏寶塔第一層。」一張高桌准有腿……

乙:多新鮮哪,沒腿兒那是面板。你說的那是西河大鼓唱的那個繞口令。

甲:對呀,我聽過。

乙:那是唱,我們這是說,說的比唱的難。

甲:有嗎兒難的,沒嗎兒。

乙:你老是沒什麼,看着容易做着難。我說一個你就學不上來。

甲:你說一個我要是學不上來,我拜你為老師傅。

乙:好,你聽着。

甲:這難不住我。你別瞧不起人……(自己叨念)

乙:你聽我說這個:「打(音jie)南邊來個白鬍子老頭兒,手拉曾繃(beng)白的白拐棒棍兒。」

甲:說!

乙:說完了。

甲:你說什麼了?

乙:他沒聽見。我這兒說,你那兒嘮叨,那還聽得見。這回你可聽着啊:「打南邊來個白鬍子老頭兒,手拄個繃白的白拐棒棍兒。」

甲:說呀!

乙:說完了!

甲:就這個,來個老頭兒拄拐棍兒,你說它做什麼呀!這有什麼新鮮的?到了年歲往個拐棍兒這有什麼呢?

乙:我們說的這是繞口令,甭管他年歲,你說!

甲:行,你聽着。打哪邊來的?

乙:他還沒聽清楚。打南邊。

甲:說打南邊來個白鬍子老頭兒,白鬍子老頭兒……白鬍子老頭兒有八十多歲了吧?

乙:你管他多大歲數幹嗎?

甲:我想它這個意思呀,白鬍子老頭兒八十多歲,他要是黑鬍子,不就五十多歲嗎?

乙:你甭解釋了。

甲:打南邊來個白鬍子拐棍兒,拄着個細白老頭兒。這有嗎兒。

乙:啊?拐棍拄老頭兒,受得了嗎?

甲:你不是這麼說的嗎?

乙:我說的是老頭兒拄拐棍兒,你說的是拐棍兒拄老頭兒。

甲:噢,我給反個兒了。再來,說打南邊來個白鬍子老頭兒,手拄着奶油冰棍兒。

乙:什麼奶油冰棍兒,奶油的!還有水果兒的哪?

甲:水果的三分,奶油的五分,你來個奶油的吧。

乙:什麼的我也不吃。不對!手拄着崩白的白拐棒棍兒。

甲:拄的是拐棍兒,不是冰棍兒。打南邊來個白鬍子老頭兒,白鬍子老頭兒的棍兒,白鬍子老頭兒拄着,手拄着繃……老頭兒蹦……蹦,老頭兒蹦三蹦。

乙:老頭兒吃多了,消食哪!沒事他蹦什麼?

甲:老頭兒練過太極拳呀。打南邊來個白鬍子老頭兒,白鬍子老頭兒拄着蹦……棍……蹦,老頭兒蹦,拐棍蹦,老頭兒蹦起來給你一棍兒。

乙:我招他惹他了,給我一棍兒?

甲:老頭地盡力蹦,還不着急!給你來一棍兒吧!

乙:說你不行吧!聽着容易,說不上來。你要說上來,我可真拜你為師。

甲:這可是你說的呀,聽着:「打南邊來個白鬍子老頭兒,手拄着繃白的白拐棒棍兒。」說上來了吧,收你這個小徒弟。

乙:這算你蒙上來的,我再說一個你就說不上來了。你聽啊!「截着牆頭扔草帽,也不知草帽套老頭兒,也不知老頭兒套草帽。」你說這個。

甲:他哪來這麼些老頭兒呀?你聽着:截着牆頭扔老頭兒……

乙:什麼,扔老頭兒?那不把老頭兒摔死了。

甲:扔什麼呀?

乙:扔草帽。

甲:還截着牆頭。截着牆頭扔牆頭。牆頭怎麼扔啊?截着牆頭扔磚頭……

乙:好嘛!沒把老頭兒摔死,拿磚頭也把老頭兒開了。截着牆頭扔草帽。

甲:截着牆頭扔草帽,草帽不戴老頭兒,老頭兒不戴草帽。

乙:為什麼不戴哪?

甲:穿皮襖戴草帽,像樣子嗎?這是什麼月份啦,怪冷的,戴個皮帽子得了。

乙:他說不上來老有詞兒。說皮帽子就不繞嘴了。

甲:非得草帽?你聽着;截着牆頭扔草帽,草帽扔過去,老頭兒一看草帽過來了,往後一退步,往前一探身.兩膀這麼一晃,脖子這麼一挺,本兒!草帽就戴上了。

乙:您這不是戴草帽,這是練雜技。

甲:對了,這是雜技團的老頭兒,要不他這麼大的功夫。得了,你再說個別的吧。

乙:看事容易,做事難。說不上來了吧?再聽這個;「南門外有個面鋪面沖南,面鋪掛了個藍布棉門帘,摘了藍布棉門帘,瞧了瞧,面鋪還是面沖南,掛上藍布棉門帘,瞧了瞧,面鋪還是面沖南。」你再說說這個。

甲:好,聽我的!南門外有個面鋪面沖南……南門外有個面鋪面沖南,你這個藝術不值錢了。

乙:怎麼不值錢了?

甲:我問問你,南門外大街是怎麼個方向?

乙:南北大街呀!

甲:對呀,南北大街,它這個面鋪怎麼沖南呀?蓋在馬路當中了?汽車怎麼過呀?拆了得了。

乙:這倒乾脆,他說不上來胡挑毛病。南門外地方大了,就南門外大街呀?我說的是南門外往西拐過去菜橋子那兒的面鋪。

甲:還是的,你說明白嘍。菜橋子是往西拐的,往西這麼一拐不是有個小百貨店嗎,百貨店旁邊就是豆腐坊,豆腐坊旁邊有個小酒館,酒館門口還有個擺鮮貨攤的,對過兒還有個修拉鎖的,修拉鎖的旁邊是那個面鋪了。

乙:對,可找着了。

甲:說南門外菜橋子的小百貨店,百貨店旁邊豆腐坊,豆腐坊旁邊的小酒館,酒館門口擺個鮮貨攤,對過兒修拉鎖,旁邊那個面鋪……

乙:你聽,這亂不亂呀?

甲:夠亂的,差點兒轉了向了,這該咋辦哪?

乙:你甭添那麼多零碎兒,就南門外。

甲:好,就南門外吧。南門外有個面鋪面沖南……單的?夾的?棉的門帘子?

乙:棉的。

甲:南門外有個面鋪面沖南,面鋪掛了個藍……棉……藍、簾、藍藍藍的棉,掛個藍的多難看,你掛個紅的吧!

乙:哪個商店掛個大紅帘子?就要藍的。

甲:前門外有個面鋪面沖南,掛個藍布棉門帘,摘了南門臉兒,你看難不難?

乙:南門臉兒?那是夠難的。摘了棉門帘。

甲:噢,摘門帘,不是門臉兒。南門外有個面鋪面沖南,而鋪掛了個藍布棉門帘,摘了個藍布棉門帘……掛了藍布棉門帘……摘了掛,掛了摘。你老摘它做嗎兒呢?沒掛壞全讓你搞壞了。

乙:這不都是你說的嗎!

甲:掛上藍布棉門帘,瞧了瞧,面鋪還是面向南,摘下面鋪……不是,摘下面鋪棉門帘,瞧了瞧,面鋪里有三袋面,八元錢,掌柜的唉聲嘆氣真為難,眼看這個買賣就算完。

乙:他把這買賣給說黃了。得了。別費這勁了,你再聽我說一個,「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餅,盆平餅,餅平盆。」

甲:烙餅多費事呀,蒸鍋饅頭不完了嗎。

乙:你甭管吃什麼,你說!

甲:說一盆皮面……

乙:什麼叫一盆皮呀?一平盆。

甲:說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餅……你這玩意兒不合乎情理了。

乙:又來了。怎麼不合乎情理哪?

甲:你想啊,一盆面和好了,連半盆也烙不出來,甭說烙一盆了,那怎麼會平盆了哪?

乙:你甭管烙多少,叫你說繞口令。

甲:行,多少甭管它了。說一平盆面烙一平的餅,餅、盆、餅、平、餅盆平、盆……盆的餅,烙餅……拿大頂。

乙:烙餅拿大頂?得,練雜技的又來了。

甲:你再說個別的吧。

乙:再說別的你也說不上來。去年臘月,我買幾塊豆腐放在院子裡,我忘了,第二天一看,全凍上了。我就拿這凍豆腐說了個繞口令:「你會燉我的燉凍豆腐,來燉我的燉凍豆腐,你不會燉我的燉凍豆腐劇假充會燉我的燉凍豆腐,胡燉,亂燉,燉壞了我的燉凍豆腐啊!」

甲:鬧兩塊豆腐,瞧這個麻煩勁兒的。你會燉我的燉凍豆腐。來燉我的燉凍豆腐,你不會燉,你,你不會,你別動我的豆腐。

乙:誰動你豆腐了。

甲:你會燉我的燉凍豆腐來燉我的燉凍豆腐,你不會燉我的燉凍豆腐,我燉我的燉凍豆腐,你不會燉……燉我的燉凍豆腐,你不會燉,我燉,你燉,我燉,這兩塊豆腐全折騰碎了。

乙:誰叫你折騰了?

甲:你會燉我的燉凍豆腐來燉我的燉凍豆腐,你不會燉我的燉凍豆腐……又到這兒啦,你不會燉我的豆腐,你別動我的豆腐,你假充會燉我的燉凍豆腐,你不會燉,我燉我的燉凍豆腐,你不會燉,我燉,我會燉,你不會燉、燉燉,頓頓燉豆腐,你非得燉,你不會熬着吃嗎?

乙:又改了熬豆腐了。

甲:你再說個別的吧。

乙:又說不上來了,你再聽這個,有一個挑水的扁擔,有一條坐的二人凳。

甲:就是兩人坐的二人凳。

乙:對,長條的,用這兩樣東西說個繞口令:「扁擔長,板凳寬,扁擔沒有板凳寬,板凳沒有扁擔長,扁擔綁在了板凳上,板凳不讓扁擔綁在了板凳上,扁擔偏要扁擔綁在了板凳上。」

甲:你綁它做嗎兒呀?吃飽了撐的,一邊坐會兒去多好啊。扁擔是長的,不用你說,哪位全明白,板凳當然是寬的嘍!說扁的長……什麼叫扁的?還圓的哪。

乙:不全是你自己說的?

甲:扁擔,說扁擔長,板凳寬,扁擔沒有板凳寬,扁擔綁(音biang)綁,綁在了扁擔上,扁擔不讓扁擔綁在了扁擔上,扁擔偏要扁擔綁在了扁擔上。

乙:怎麼淨是扁擔了,板凳哪?

甲:板凳搬走開會去了。

乙:搬回來。

甲:板凳搬回來哪!

乙:你就別嚷嚷了!

甲:扁擔長,板凳寬,板凳沒有扁擔長,扁擔綁在了……綁得了綁得了綁。閒言碎語不要講,表一表好漢武二郎……

乙:好嘛,改山東快書了。你呀,別受罪了,我說一個好說的給你轉轉面子,你就走吧!

甲:我怎麼了?我走不了,崩白的白拐棒棍兒,我沒說上來?

乙:那是蒙的。你再來這個吧!「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兒。」

甲:哎呀,俺娘啊,這叫繞口令呀?俺街坊鄰居小孩也會說這個。

乙:你甭管你們街坊小孩,你說個試試。

甲:你聽說:說吃平頭……

乙:什麼吃平頭,還吃背頭哪!

甲:說吃背頭……

乙:什麼吃背頭?

甲:不是你說的嗎?

乙:吃葡萄。

甲:吃葡萄?這個月份有葡萄嗎?

乙:你管它有沒有哪。

甲:葡萄可貴哪,蘋果賤,你來二斤蘋果吧!

乙:蘋果乾嗎?葡萄。

甲:噢,就葡萄,你再說說。

乙:「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兒。」

甲:噢,行了。說吃皮條……吃皮條咬得動嗎?說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不吃葡萄來包仁果仁。

乙:哪來的仁果仁呀?葡萄皮兒。

甲:你再來來。

乙:你仔細聽着啊,我說多少遍也是這麼利索:「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兒。」

甲:這個意思我明白了,得琢磨這個意思,吃這個葡萄,葡萄皮別吐出去,在腮幫那地撂着。……

乙:這是個猴兒呀,腮幫子有個嗉子。

甲:吃下一個,呸!這個皮兒吐出去了,這是一個跟着一個走:「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兒。」哪,說上來了。嘴皮子這麼一繃勁兒,就說上來了:「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兒。」對吧?「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兒。」

乙:行了!

甲:這好說:「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兒。」

乙:好說就沒完了。我再說一個難說的,讓你下不了台!

甲:把我嚇傻了?我是半身不遂了?把你那壓箱底的拿出來,你把我難住。

乙:好,你聽這個:「打南邊來個喇嘛……」

甲:喇嘛是什麼?

乙:這是口外的出家人,喇嘛僧。

甲:噢,出家人——喇嘛。

乙:手裡提拉着五斤鰨目。

甲:什麼是鰨目?

乙:鰨目魚。

甲:怎麼不說鰨目魚哪?

乙:說鰨目魚就不繞嘴了。

甲:鰨目魚好吃嗎?

乙:你管好吃不好吃呢!

甲:帶魚可好吃,來五斤帶魚吧。

乙:甭帶魚,就鰨目魚。「打前邊來個喇嘛,手裡提拉着五斤鰨目,打北邊來個啞巴……」

甲:啞巴?就是那不會說話的,啊……阿……

乙:你就別學了。打北邊來個啞巴,腰裡別着個喇叭。喇嘛、鰨目、啞巴、喇叭,要說個繞口令。

甲:聽你的。

乙:「打南邊來個喇嘛,手裡提拉着五斤鰨目。打北邊來個啞巴,腰裡別着個喇叭。南邊提拉鰨目的喇嘛要拿鰨目換北邊別喇叭的啞巴的喇叭,啞巴不樂意拿喇叭換喇嘛的鰨目,喇嘛非要換別喇叭的啞巴的喇叭。喇嘛掄起鰨目抽了別喇叭啞巴一鰨目,啞巴摘下喇叭打了提拉鰨目喇嘛一喇叭。也不知提拉鰨目的喇嘛抽了別喇叭啞巴一鰨目,也不知別喇叭啞巴打了提拉鰨目的喇嘛一喇叭。喇嘛燉鰨目。啞巴嘀嘀噠噠吹喇叭。」

甲:明兒見吧!

乙:哎,別走啊!

甲:怎麼這麼長啊?

乙:全像「吃葡萄」那個敢情好說了。

甲:沒什麼!這還嚇得住我呀?聽着,打……打哪邊來的?

乙:嚇傻了,打哪邊來的全不知道了。打南邊來的。

甲:打前邊來個喇嘛,提拉七八斤鰨目……

乙:七八斤幹嗎呀?五斤!

甲:五斤夠吃的嗎?

乙:你管他夠吃不夠吃的!

甲:你着什麼急呀,不多不少,就五斤。

乙:就五斤。

甲:行,依着你。打南邊來個喇嘛,提拉着五斤啞巴……

乙:啊?

甲:啞巴讓提拉着嗎?啞巴打北邊來的。打南邊來個喇嘛提拉五斤鰨目,清楚不?打北邊來個啞巴,腰裡別着個喇——叭,南來提拉鰨目換啞巴……不,換啞巴的這個喇叭,啞巴不樂意換呀……

乙:為什麼哪?

甲:他那跟國不夠五斤哪。

乙:噢,啞巴看出來了?

甲:看出來了。啞巴不樂意換……啞巴不樂意換……你看忘了吧!

乙:怎麼辦哪?

甲:打頭兒來吧。打南邊來個喇嘛,手裡提拉着五斤鰨目,打北邊來個啞巴,腰裡別着個喇叭。前來提拉鰨目的喇嘛要拿鰨目換啞巴的這個喇——叭。啞巴不樂意換,喇嘛掄起鰨目抽了別喇叭的這個啞巴這兒一鰨目,啞巴拿喇叭打了喇嘛一鰨目……一喇嘛……一喇叭。

乙:好嘛,打起來了。

甲:喇嘛這個性子大暴了,啞巴也死心眼兒,你換給他不就完了嘛。啞巴非不換,喇叭非要換,喇嘛這個意思你知道?

乙:我哪兒知道啊!

甲:喇嘛……喇嘛……你看又忘了吧。

乙:嘿,瞧這勁費的!

甲:你老搭碴兒做嗎兒呢?

乙:他說不上來老怨我。得,我不言語。

甲:打頭兒來吧。打南邊來個喇嘛,提拉五斤鰨目,打北邊來個啞巴,腰裡別着個喇叭,南來提拉鰨目的喇嘛要拿鰨目換啞巴的喇叭。啞巴不樂意換,啞巴也死心眼,你換給他不就完了……

乙:又來了。

甲:啞巴不樂意換。喇嘛這個脾氣太暴咧,喇嘛掄起鰨目照啞巴「叭』這麼一鰨目。啞巴可就說了……

乙:啊?啞巴說話了。

甲:啞巴能說話嗎?啞巴那意思想要說沒說出來哪,心裡說,我不換你打我做嗎呀?啞巴,啞……哎,你看又忘了唄!

乙:嚯——哦!

甲:再打頭兒來吧。打南邊來個喇嘛,手裡提拉五斤鰨目,打北邊來個啞巴,腰裡別着喇叭,南來提拉鰨目的喇嘛要拿鰨目換啞巴的喇叭,啞巴不樂意換,啞巴不樂意換,喇嘛可就急了。喇嘛這個脾氣太暴咧,喇嘛掄起鰨目照啞巴「叭」這麼一鰨目,啞巴可沒說,沒說心裡可不服呀,心裡說,我不換,你打我做嗎呀?啞巴站在那裡吹喇叭,喇叭在那燉鰨目吃……吃、吃、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兒,不吃葡萄……

乙:又來了!

簡介

《繞口令》為中國傳統相聲作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