絹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絹柳 |
中文名:絹柳 學 名:Salix neolapponum Ch. Y. Yang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楊柳目 科:楊柳科 屬:柳屬 組:銀柳組 種:絹柳 命名者及年代:Ch. Y. Yang,1980 |
絹柳(學名:Salix neolapponum Ch. Y. Yang)是楊柳科,柳屬灌木,高可達40厘米。枝較粗,淡褐色或栗色;芽長卵圓形,被短絨毛。葉片長圓狀倒卵圓形,上面淡綠色,下面灰色,葉柄短,有絨毛;托葉披針形,密被絨毛,花與葉近同時開放,花序圓柱形,花序梗短,密被絨毛,苞片闊卵圓形,先端尖,暗褐色或棕色,密被灰色長毛;分布於中國新疆。生長在海拔2000米的生于山間低濕地。 絹柳是防堤固岸、防風固沙和編制筐具的珍貴材料。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1]
絹柳形態特徵
絹柳 灌木,高30-40厘米。枝較粗,淡褐色或栗色;當年生枝被短絨毛,後無毛,或局部有毛。芽長卵圓形,被短絨毛。葉長圓狀倒卵圓形,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全緣,稀有疏細腺齒,上面淡綠色,下面灰色,被疏毛或無毛,幼葉兩面密被絹毛;葉柄短,有絨毛;托葉披針形,密被絨毛,常早落。
花與葉近同時開放,花序圓柱形,長2-3厘米,粗0.8-1厘米(果序長4-5厘米),花序梗短,密被絨毛,基部有易脫落的,下面密被長毛的披針形鱗片;苞片闊卵圓形,先端尖,暗褐色或棕色,密被灰色長毛;腺體1, 腹生,長方形;雄蕊2,花絲離生,無毛,花葯橢圓形,黃色;
子房卵狀圓錐形,密被絨毛,柄短,花柱長1-1.5毫米,柱頭2裂,具橫展或下彎裂片。
蒴果灰色,密被絨毛。花期6月,果期7月。 [2]
Salix neolapponum Ch. Y. Yang,東北林學院植物研究室彙刊, 9: 91. 1980.
絹柳近種區別
絹柳葉形與北美產的Salix sitchensis Sans.相近,但花葯黃色,子房柄短。另外,葉形也與Salix krylovii E. Wolf相近,但絹柳是花柱長而子房柄短。 alix sitchensis
絹柳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新疆(阿爾泰山區)。生長在海拔2000米的生于山間低濕地。
絹柳繁殖方法
可採用插條法繁殖。插條法包括大壠插條,高床插條和挖穴插條。把選擇蒿的種條剪成18-20厘米長度作為插穗,切口要上平下斜,上平是為了防治蒸發水分,縮小日光照射面;下斜是為增加吸收營養和扦插容易為目的,按事先確定好的密度進行大壠插條和高床插條;高床插條的部位在床的兩側。如是表土堅硬,雜草叢生不能進行深耕的小塊地段,可採用挖穴插條,即:伏季用鐵鍬挖掉草皮、穴的直徑60厘米,穴深30厘米,經腐爛之後,在每穴內插三株,形成三角形植株,株距20厘米左右形成叢狀,插條上口露出地面1厘米左右,然後踏實即可。
絹柳栽培技術
整地:整地是造林的一項中藥的基礎工作,它可以消滅雜草、蓄水保墒、疏鬆土壤、增加肥力,為幼樹的成活和生長創造有利條件。造林地整地或者不整地,不論成活率還是生長狀況,均有顯著差異。
面積較大的平坦地塊,採取全面曾覿,即伏前整地。全面整地必須注意沒有風蝕和水蝕的平坦地或緩坡地。一般機械翻地深度為20-25厘米,要求不出生格,土層薄的地方注意不要把底下的生土翻上來。翻後耙平、耙細、打壠,以備造林用。
另一種方法是高床整地。這種整地方法適於地勢低洼,雜草茂盛,根系盤結,間歇積水,輕度鹽鹼地。對這些地塊,可採用高床整地法。沼澤地則應採取排水深耕改良土壤後方可造林。高床整地可用鐵鍬將土翻起,就地築起高 台,床間距70-80厘米,床高25-30厘米。床面寬150厘米,床長可因地制宜。
合理密度:不同的樹種在發育過程中,都形成一定的生物學特性,絹柳適應性強,在春、夏、秋季都可營造。但是,春、夏季營造技術要求較高,不易掌握,特別是對種條要求更為嚴格,所以,一般秋季栽植比較合適。如果是在春季營造,種條採集要在樹液停止流動時進行。選擇二年生1-1.5厘米無病蟲害的柳條,在排水良好,背風地塊,提前挖假植坑,用沙子將種條埋好即可。如是秋季造林,可隨採種條隨時造林,同步進行。
絹柳主要價值
絹柳是防堤固岸、防風固沙和編制筐具的珍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