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緞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繡緞鎮位於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東南部,地處連平、和平、東源三縣交界處。境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全鎮總面積62.06平方千米(2017年),多屬丘陵地貌,管轄9個行政村及1個社區,12241人(2017年)。繡緞老街有200多年的歷史,是繡緞鎮文化、行政中心。繡緞鎮交通便利,粵贛高速公路和省道S230定忠線穿境而過,鎮政府距粵贛高速大湖出口2公里,距京九線和平站30公里,臨近贛深高鐵和平東站[1] 。
中文名稱 繡緞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
下轄地區 10 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
政府駐地 繡緞鎮
電話區號 0762
郵政區碼 517136
地理位置 中國華南
面 積 62.06平方千米(2017年)
簡介
繡緞鎮位於連平縣境東南部,地處連平、和平、東源三縣交界處,面積62.06平方千米(2017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全鎮轄 10 個行政村, 1 個居民委員會,共有人口 12241人(2017年),其中農業人口占 92% ,社會勞動力資源 0.8 萬人。 墟區 1.1 平方公里,建有小型農貿市場一個,是和平、東源、連平三縣交界處居民的商品集散地,商貿活動較為活躍。現有初級中學 1 所,小學 11 所,文化站 1 間,敬老院 1 間,衛生院 1 所,衛生站 15 間,有線電視覆蓋率 80% 。繡緞地處燈塔盆地,耕地面積 1 萬畝,山地面積 8.7 萬畝, 25 度以下可供開發荒地 1.3 萬畝。主要農作物有優質稻米、花生、大蒜等,經濟作物有油茶、柿青、楓栗、奈李等。森林覆蓋率 89% ,主要有松,杉樹等。 主要礦產資源有粘土礦、銅礦,粘土礦儲量 152 萬噸。改革開放以來,繡緞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積極發展本地特色經濟,使社會經濟不斷持續穩定發展。 2003 年,全鎮社會總產值 5864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387 元。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全鎮經濟發展的着力點和突破口,目前,全鎮已初具規模的農產品基地有:以優質板栗、柿青、奈李為主的水果生產基地;「七絲尖」優質水稻生產基地;油茶基地;以三元雜交豬、溫氏雞、肉牛為主的禽畜養殖基地。工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規模和效益有較大增長,主要企業有紅磚廠、餅乾廠、電子廠、來料加工廠等。繡緞鎮開發區占地 120 畝,位於省道忠定公路旁,是投資置業的理想之地。鎮內交通運輸便利,省道忠定線及在建中的粵贛高速公路貫穿全鎮。距和平火車站 30 公里 ,並有客運班車往返,火車客貨運輸方便。通訊網絡覆蓋全鎮,全面開通了程控電話、移動電話。自來水廠日供水量 450 立方米 。有 175 千瓦變電站一座,電力資源充足。
下轄村
新建村、尚嶺村、沙徑村、建民村、塔嶺村、梅花村、坳頭村、民主村、金溪村、紅星村、移民村(未列入行政區劃管轄)
農業經濟
繡緞鎮地處河源市燈塔盆地腹地,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鎮。2009~2010年,繡緞鎮黨委、政府依靠山區優勢,實行農業綜合開發,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走農業產業化經營之路。重點加強高山油茶技術創新專業鎮的創建工作,2009年引進「大一品」農業發展公司和河源「萬潤源」油茶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大力扶持公司建設,發展油茶種植、加工產業,有力推進高山油茶種植專業化進程。在東江中上游特色水果產業帶發展項目中,該鎮在坳頭、民主兩個村建立的檸檬種植示範基地已得到全面發展,農業特色經濟正成為鎮域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2010年,全鎮社會生產總值20084.59萬元,工農業總產值17975.61萬元,農村年人均收入5010元。
基礎設施建設
繡緞鎮全面改善農業農村生產條件,積極抓好山、水、田、林、路綜合環境治理,不斷優化村級基礎設施,營造一流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和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環境[2] 。行政村村道硬底化工程建設全面完成。至2010年,全鎮完成9個行政村道硬底化建設49.5公里,完成自然村道建設15公里,總投資1700多萬元,有序推進其他自然村道硬底化工程建設。維修加固山塘、水陂6座,修復灌渠1300多米等一批水毀水利設施,有力保證農業灌溉,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開展土地整理工作,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為發展農業生產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土地整理工作的順利實施,確保2000多畝農田的旱澇保收,並較好地解決水利設施落後的面貌,為今後人民群眾的增產增收打下堅實基礎。此外,農田保護、補充耕地異地保護開發和基本農田保護等方面成效顯著。
視頻
「見證河源山鄉巨變」④ 連平繡緞金溪村:環境像公園致富靠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