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綏江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綏江縣昭通市轄縣。位於雲南省東北緣,金沙江南岸。地理坐標東經103°47′-104°16′,北緯28°21′-28°40′。東連水富縣,南接鹽津縣,西南與永善縣接壤,北以金沙江為界與四川省屏山縣、雷波縣為鄰;縣境東西最大橫距48.5千米,南北最大縱距36千米,總面積882平方千米。總人口17萬人(2012年末)。全縣轄5個鎮:中城鎮、南岸鎮、新灘鎮、會儀鎮、板栗鎮。縣政府駐中城鎮。

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山巒起伏,溝壑交錯,山多壩少,坡陡谷深;西南為低中山山地。山區占總面積的88.3%,江邊河谷占11.7%。海拔懸殊,板栗鄉羅坪村大堡頂最高海拔2054米,會儀鎮和平村三灣溝最低海拔280米。金沙江沿岸有珍珠壩、大沙壩、鳳池壩、煙囪壩、建設壩等沖積[1]、沉積小壩,多為良田沃土。大汶溪、小汶溪、新灘溪、黃坪溪、會儀溪等溪流由南向北注入金沙江,金沙江過境流程82千米。

歷史沿革

因「邊連蠻地,取綏靖邊疆之義,又因該縣位於金沙江南岸,乃取名綏江。」春秋戰國,綏江屬僰侯國。秦朝綏江屬蜀郡。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分廣漢郡置犍為郡;元封二年(前109)置朱提縣屬犍為郡。今綏江分屬僰道、朱提二縣。三國蜀漢於馬湖江(金沙江今巧家至宜賓段的舊稱)沿岸設馬湖、潛街、新道、安上、僰道諸縣,分屬益州朱提郡與越雟郡。潛街縣治所在今四川省雷波縣黃琅鄉大河壩,今綏江縣團結村一帶為其轄區;新道縣治所在今四川省屏山縣新市鎮,今綏江縣南岸鎮、中城鎮一帶為其轄區;安上縣治所在今四川省屏山縣城,今綏江縣新灘鎮、會儀鎮一帶為其轄區。潛街、新道、安上縣均屬益州越嶲郡。西晉屬益州朱提郡。東晉至南朝宋屬寧州朱提郡。南朝齊在安上設安上郡,綏域為寧州安上郡轄區。隋開皇四年(584)設訓州,今綏江為訓州之地。開皇六年(586)置開邊縣,治野容川(今鹽津縣灘頭鄉);開皇七年(587)開邊縣擴轄訓州地,今綏江為開邊縣轄地。

唐代馬湖江地區為羈縻馴(今雷波)、騁(今金陽)、浪、商四州之地」。武德元年(618)復置安上縣(治今屏山縣),綏域屬安上縣,武德七年(624)廢安上縣。貞觀四年(630)置戎州都督府於今宜賓,下以石門、開邊、朱提三縣置南通州。貞觀五年又添置鹽泉縣(今鹽津縣一帶)以隸之,貞觀八年(634)改為賢州。是年州廢,又以石門、朱提、鹽泉三縣置撫夷縣,屬劍南道戎州都督府。那時劍南道領有九十二個諸蠻州,其中四個州在馬湖江上,即殷州(又名商州)、馴州、騁州、浪川州,總名馬湖部。殷州在今屏山、宜賓縣境內。馴州、騁州則包括今屏山一部分及綏江、沐川、馬邊、美姑、雷波、永善等縣境。浪川州在今金陽、布拖、寧南、巧家等縣境。今綏江為馴州、騁州的一部分。上元元年(760)廢開邊縣,今綏江為馴州羈縻地區,統歸劍南道戎州都督府管轄。永泰二年(766)復置開邊縣隸戎州,移治於馬湖江、朱提江口(今宜賓縣安邊鎮),今綏江復為開邊縣轄地。唐南詔國,今綏江屬拓東節度轄地。

北宋為梓州路馬湖部轄區。乾德四年(966)置馬湖部以羈縻馬湖江一帶的「夷族」,乾德五年(967)撤開邊縣。時馬湖路三十七部中「蠻地七村」最為有名,即:胡延(今屏山縣福延鄉)、黎溪(今屏山縣城)、平夷(今屏山新安鎮)、夷都(今屏山中都)、什葛(今屏山新市鎮)、蒲潤、荒桃。綏域歸馬湖路領屬,為什葛、平夷、黎溪三個夷村的一部分。南宋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綏域為其轄區。南宋末年,綏域屬晉山道馬湖部。元至元八年(1272),廢部置路創建四川行省馬湖路總管府。至元十三年(1276),四川馬湖路總管府創府治於今綏江縣南岸鎮南岸村,徙治夷部溪口,屬敘南宣撫司;其域置雷波、泥溪、平夷、夷都、沐川、蠻夷6長官司。今綏江位於金沙江之南,由西至東分屬司署設於金沙江之北的蠻夷、平夷和泥溪3個長官司。至元二十二年(1285),馬湖路總管府「設錄事司」。大德四年(1300),馬湖路總管府遷治於泥溪司之東今四川屏山縣城處。至正六年(1346)並六司為雷波、沐川、泥溪三司,綏域屬泥溪司。至正二十三年(1364)分三司為雷波、沐川、蠻夷、平夷、泥溪五司,綏域仍分屬蠻夷、平夷、泥溪三司。

洪武四年(1371)冬,馬湖路改置馬湖土府。洪武二十六年(1393)改雷波司為雷坡鄉,馬湖府領沐川、蠻夷、平夷、泥溪四司,綏域仍分屬平夷、蠻夷、泥溪三長官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在今綏江縣城老城區中城鎮以及南岸鎮南岸村分別建副長官衙署。平夷副長官衙署所在村落,即稱平夷副官村。蠻夷副長官衙署所在村落,即稱蠻夷副官村。弘治八年(1495)改置馬湖府。萬曆十七年(1589)泥溪司徙治屏山縣西,平夷司萬曆年間徙治金沙江北。

雍正五年(1727)3月,析四川省屬之烏蒙土府來屬於雲南省。雍正六年(1728)2月,烏蒙土府改土歸流,是為烏蒙府,移治於土府(竇地甸)東二十里地;於米貼(今永善縣黃華鄉米貼村)建公廨設永善縣隸烏蒙府,劃金沙江之南,西至原馬湖府與烏蒙府邊界白水橋,東至平夷副官村與泥溪長官司悔泥溪巡檢司的邊界新灘溪屬雲南,隸烏蒙府永善縣;平夷和蠻夷副官村即統稱副官村。雍正八年(1730)7月,烏蒙府更名為昭通府,屬迤東道(治曲靖府)。雍正十年(1732),劃四川屏山縣原馬湖府泥溪長官司金沙江之南的悔泥巡檢司歸昭通府永善縣副官村。乾隆元年(1736),副官村升格為永善之分防即副官分縣,劃正縣永善所直轄的檜溪十地及元亨歸副官村管理;副官分縣縣丞署位於今綏江縣城老城區縣政府所在地;同時設武官汛署於營盤上。副官村轄區西至今永善縣白水河,東至今雲南水富縣與四川宜賓縣之界河橫江。乾隆三十六年(1771)設汛署於太平甸。

光緒三十四年(1908)10月,於永善縣之富官村置靖江縣,屬昭通府。宣統元年(1909),副官分縣試辦「靖江縣」,宣統二年(1910)正式核准為「靖江縣」。民國2年(1913),靖江縣屬滇中道。民國3年(1914)1月,因與江蘇省轄縣重名,更名為綏江縣。民國18年(1929),裁道直屬省。民國31年(1942),綏江縣屬雲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駐昭通縣)。1950年,綏江縣屬昭通專區。1970年,昭通專區改為昭通地區,綏江縣屬昭通地區。1977年8月4日,昭通地委批覆同意,將綏江縣會儀公社新壽大隊第13、20、21生產隊,總面積6平方千米,總戶數68戶,總人口316人劃歸水富區水河公社管轄;9月8日,綏江縣正式將三個生產隊移交給水富區組建為水河公社新田大隊。1981年8月14日,國務院批覆:設立水富縣,將綏江縣的太平公社和會儀公社的新安、新壽兩個大隊劃歸水富縣管轄。1997年,綏江縣轄5個鎮、1個鄉:中城鎮、新灘鎮、會儀鎮、南岸鎮、田壩鎮、板栗鄉。縣政府駐中城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綏江縣常住總人口141989人,其中:中城鎮44295人,南岸鎮13754人,田壩鎮22512人,新灘鎮20076人,會儀鎮21610人,板栗鄉19742人。

2005年末,全縣總戶數42663戶,總人口159953人,其中農業戶32985戶,農業人口136676人,分別占總戶數和總人口的77.31%和85.45%。少數民族人口595人,占總人口的0.37%。轄中城、南岸、田壩、新灘、會儀、板栗5鎮1鄉,共32個村、3個社區,785個村民小組、112個居民小組。

2006年1月20日,省政府批准撤銷田壩鎮,其行政區域併入中城鎮,鎮政府駐原田壩鎮政府駐地。2006年,全縣總人口15.44萬人。轄4個鎮、1個鄉:中城鎮、南岸鎮、新灘鎮、會儀鎮、板栗鄉。共有3個居委會、32個行政村。縣政府駐中城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綏江縣常住總人口153091人,其中:中城鎮75425人,南岸鎮13980人,新灘鎮22624人,會儀鎮22033人,板栗鄉19029人。

2012年9月19日,省政府批覆同意撤銷綏江縣板栗鄉,設立板栗鎮(雲政復[2012]77號)。至此,全縣轄5個鎮:中城鎮、南岸鎮、新灘鎮、會儀鎮、板栗鎮。

視頻

綏江縣 相關視頻

家鄉雲南綏江
大美中國·雲南綏江 2020073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