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繼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繼妃

來自 網易網 的圖片

繼妃 清太宗繼妃(-1620年)努爾哈赤繼妃富察氏,名袞代,後世稱太祖繼妃。富察氏是首領莽塞杜諸祜的女兒,明萬曆元年生(可能)。原嫁威准,萬曆十三年威准死,改嫁努爾哈赤。富察氏為努爾哈赤生育了兩子一女。1587年,生努爾哈赤第五子莽古爾泰,1590年生努爾哈赤第三女莽古濟,1592年生努爾哈赤第十子德格類。後因為與代善有"私情",得罪了努爾哈赤,在後金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以盜藏金帛迫令大歸",被處死。死因有兩說,一說被努爾哈赤賜死,二說被其子莽古爾泰殺死,天聰三年袝葬福陵。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繼妃 [1]

別名 富察.袞代 太祖繼妃

民族 滿族

出生地 女真建州部

出生日期 16世紀

逝世日期 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

職業 后妃

信仰 長生天

主要成就 為努爾哈赤生育二子一女

丈夫 努爾哈赤

前夫 戚准

父親 莽塞杜諸祜

陵墓 福陵(後被遷出)

兒子 昂阿拉 ;莽古爾泰,德格類

女兒 莽古濟

兄弟 王杲 阿海 阿督齊 尼勒哈 尼勒尼

所處時代 後金

人物名片

姓氏:富察氏

名字:袞代

卒年: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

丈夫:努爾哈赤

前夫:戚准(努爾哈赤三伯祖索長阿的孫子)

長子:昂阿拉(與戚准所生)

次子:莽古爾泰(與努爾哈赤所生)

三子:德格類(與努爾哈赤所生)

女兒:莽古濟(與努爾哈赤所生)

父親:莽色督珠乎(莽思寨)

兄弟:阿古巴顏、阿海、阿督齊、尼勒哈、尼勒尼

陵墓:福陵(後被遷出)

最得意:成為清太祖繼任大福晉

最不幸:以盜藏金帛之名被處死

最遺憾:死後未有任何追封

最痛心:葬入福陵後被遷出

人物生平

富察·袞代薩濟部落人 ,建州右衛名酋莽色督珠乎的小女兒。生於女真建州部(當時女真分為建州、海西四部、東海女真、野人女真四大支)。袞代的同父異母長兄阿古巴顏(王杲)之女曾是努爾哈赤父親塔克世的第一任妻子但早年夭亡,因此後人稱其為原配福晉(滿語即 夫人),塔克世後續喜塔喇氏生長子就是努爾哈赤。這樣袞代就成了與塔克世年齡懸殊的親家姑姑。袞代的侄子阿古巴顏長子阿泰又是塔克世大哥禮敦的女婿,那麼袞代又是努爾哈赤堂姐夫的姑媽。而袞代本人初嫁與努爾哈赤三伯祖索長阿的孫子戚准,並生有一個兒子昂阿拉,於是她同時又成了努爾哈赤的堂嫂子。這種輩份混亂的婚姻關係在傳統漢文化觀念里是不可想象的,而在當時的女真風俗中則是司空見慣合情合理的事。

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袞代的前夫戚准病逝,而此時努爾哈赤的原配福晉佟佳氏也已病故。於是袞代依當時女真社會兄死弟妻其嫂的風俗帶着孩子改嫁與努爾哈赤並接替了佟佳氏作為努爾哈赤正妻的位置,因此後世稱袞代為"繼室大福晉"或"繼妃"。袞代作為努爾哈赤的大福晉長達三十餘年,此期間她生養了莽古爾泰、德格類兩位皇子,還生有一位公主莽古濟,曾一度深得努爾哈赤的寵愛與信任,後金之初努爾哈赤家裡的大事小情、後宮內務、乃至財政收支無不經由袞代之手處置料理。1593年海西四部糾合東蒙古及其他部落組成九部聯軍共同征討建州,陪伴努爾哈赤身邊的正是袞代。事時努爾哈赤駐守古勒城靜待九部聯軍,深夜探馬歸報聯軍野駐營火之眾漫如星瀚,當時努爾哈赤正在熟睡身邊臣僕無一人敢去驚動,只有袞代能夠喚醒努爾哈赤,其夫妻關係之默契可見一斑。袞代作為後金建國後地第一任汗妃憑藉自己的聰明才幹成為努爾哈赤施展政治報復背後的賢內助,並為後金政權的發展壯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伴君畢竟如伴虎,後期因某些涉及政治利益的矛盾或因年老色衰,袞代與努爾哈赤的夫妻關係逐漸疏遠。後金天命五年(1620年)努爾哈赤以"盜藏金帛"之名為袞代羅織罪狀,並將她休棄"迫令大歸"(一說被處死)。 更為不幸的是,在她死後多年她的兒子位居四大貝勒之一的莽古爾泰後因觸怒清太宗皇太極而被治以"謀上之罪"遭到幽殺。原本與清太祖合葬於盛京(瀋陽)福陵的袞代靈柩也被強令移出,規格降為庶人另擇其地草草掩埋。皇太極就此仍不解恨,繼而又將清宮檔案中關於袞代以及薩濟富察家族與愛新覺羅家族之間姻親背景的幾乎所有詳細記錄悉數刪除,她與被追奪其封爵哈哈納扎青一樣,在有清一代一直也未得到應有的追封。

繼妃家族

"薩濟"又作"薩齊"或"夏吉",本是滿語地名,原址在吉林省琿春市境內富爾哈河南岸。明朝永樂初年明廷在牡丹江上游與興凱湖一帶冊立毛憐、建州等衛所,薩濟城便是當時建州女真所領有的重要據點之一。大約在明朝中期建州女真各部累遭朝鮮李朝的侵略,與臨近部族又發生仇殺,生存受到威脅,於是自明朝成化年間起建州各部陸續南遷最後定居在遼寧省東部山區。當時原住於薩濟城的富察家族先祖也加入到南遷的行列,他們分成數支分別由酋長納蘇莫爾根和檀都兄弟二人的率領下幾經展轉終在明朝嘉靖年間落腳於遼寧省新賓縣蘇子河流域並逐漸強大起來。明萬曆初年由酋長檀都的曾孫莽色督珠乎(莽色德宜諸乎/莽色督珠估/莽色多活羅)在蘇子河畔建城設柱成為一方領主,其所建的城堡位於今遼寧省新賓縣上夾河鎮以西四公里,起初以莽色督珠乎之名命名為莽思寨。莽色(莽思)譯為漢語即綠林好漢。

莽色督珠乎生有五子。長子阿古巴顏是建州右衛最後一任督指揮漢名即王杲,他早年依女真長子分家的風俗曾在原莽思寨以南另建古勒城自立一部。此人天生聰慧且有膽識,他通曉滿、蒙、漢、朝語文生前常結眾與明朝和朝鮮通市貿易並代各部與明朝官方交涉朝貢屢受明庭冊封,其最盛時諸部盡歸其節制,一度稱雄建州。後因明廷斷絕貢市又在邊境瑣事上與明廷多次摩擦終致反叛,他自封阿突汗率眾襲擊瀋陽、遼陽各城捕殺貪官污吏聲勢頗巨一度震動明廷。1574年明廷派遼東總兵李成梁出兵進剿,阿古巴顏兵敗逃亡至哈達部,哈達酋長王台(萬汗)將其誘捕交與明朝。1575年秋,阿古巴顏被害於北京,終年47歲。

次子阿海是阿古巴顏的同父異母弟,他繼承父親家業擴充部落並依原籍將莽思寨更名為薩濟城自立薩濟城主章京,所以時人稱他為阿海占欽(阿亥章京),又因其本姓富察氏後人因城名稱該家族為"薩濟富察"。阿古巴顏死後其子阿泰(阿台)誓與明朝為仇阿海成為堅定的支持者,他協助阿泰從修古勒城並於1582年與阿泰一同襲擊明朝撫順關再次激怒明廷,次年正月明朝復遣李成梁發兵圍剿阿海與阿泰叔侄二人均被殺。

三子阿督齊是阿海的同胞兄弟與阿海同住薩濟城主管家事,1582年他也參加了襲擊撫順關之戰,李成梁圍剿薩濟古勒兩城時他據守力戰終至城陷為李成梁部將秦德奇所殺。

四子尼勒哈、五子尼勒尼哈薩濟城之戰中均時死於李成梁之手,惟有小女兒袞代當時已經嫁與愛新覺羅家族不在家中而倖免於難。

封號得名

關於繼妃封號的得名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指"在元妃佟佳氏過世後續娶了她,繼承(大)福晉地位",另一種指"再嫁,努爾哈赤繼承別人的遺孀。繼妃原來結過婚,第一個丈夫是努爾哈赤的堂兄威准,與他生了三個兒子:阿蘭泰珠、充善和昂阿拉。威准死後,富察氏又嫁努爾哈赤。結婚時間沒有明確記載,但富察氏生第三個兒子的時候,是萬曆十三年(1575年),嫁給努爾哈赤之後,生皇五子莽古爾泰,是萬曆十五年(1577年)。由此可推斷她嫁給努爾哈赤的時間大概是在萬曆十四年左右。

富察氏在佟佳氏死後被立為大福晉。富察氏嫁給努爾哈赤之時,正是他開始頻頻得勝斬獲頗多的時候,他的勢力增強了,各部落主動或被動來搞政治聯姻的自然也就多了,如勝董鄂部,得庶妃鈕祜祿氏及兆佳氏;勝蘇克蘇護河部,得庶妃伊爾根覺羅氏……因此,他不可避免地妻妾成群。袞代嫁過來以前皇三子母兆佳氏,皇四子母鈕祜祿氏都在她之前歸太祖並生子。而袞代卻後來者居上,最終成為新任大福晉,可見她必然有過人之處。

"尤其當海西四部糾合其他部落組成九部聯軍向建州宣戰(1593年)、大軍壓境的關鍵時刻,陪伴努爾哈赤運籌帷幄的就是袞代。患難與共的經歷愈發鞏固了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當努爾哈赤的原配佟佳氏去世後,袞代也就順理成章地被扶正,晉升為大福晉。"--《何苦生在帝王家-大清公主命運實錄》

"歲癸巳,葉赫諸部來侵,上夜駐軍,寢甚酣,(繼)妃呼上覺曰:'爾方寸亂耶,懼耶?九國兵來攻,豈酣寢時耶?'上曰:'我果懼,安能酣寢?我聞葉赫來侵,以其無期,時以為念。既至,我心安矣。我若負葉赫,天必厭之,安得不懼?今我順天命,安疆土,彼糾九國以虐無咎之人,天不佑也!'安寢如故。及旦,遂破敵。"--《清史稿》

袞代之死

關於繼妃的死因是清史上又一個謎:清史稿只有含糊的一句話:"天命五年,妃得罪,死。"不僅如此,她的死還可能牽扯到努爾哈赤晚年兩大歷史事件:"大妃遭棄"之謎和"代善被廢"之謎,形成了謎中謎。

關於繼妃之死還有一個小細節:她死於親生兒子之手。此說出自皇太極之口,富察氏之死,是因為她得罪了努爾哈赤,其子莽古爾泰為撇清便將母親殺死。

富察氏袞代的人生就此告終。然而屬於她的悲劇還沒有結束。

天聰九年(公元1635,明崇禎八年)十二月,她的女兒哈達公主莽古濟之仆冷僧機出首告發,說富察氏與努爾哈赤的兒子莽古爾泰生前曾與弟弟德格類、妹妹哈達公主圖謀不軌、私造金印。皇太極立即雷厲風行地予地嚴辦,結果--哈達公主被處死,哈達公主的大女兒則被表哥丈夫(皇太極長子豪格)所殺,莽古爾泰和德格類家族一律削除 宗籍,淪為平民,從此淡出清王朝的歷史舞台。早已死了十五年的富察氏則被不幸株連,骨殖被遷出福陵,不知所蹤。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