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綺懷十六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綺懷十六首

作品名稱:綺懷十六首

創作年代:清朝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黃景仁

綺懷十六首,是清代詩人黃景仁寫的一首詩詞。

作者介紹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1]

九歲應學使者試,臨試猶蒙被索句。後以母老客游四方,覓升斗為養。朱筠督學安徽,招入幕。上巳修禊,賦詩太白樓。景仁年最少,著白袷立日影中,頃刻成數百言,坐客咸輟筆。時士子試當塗,聞使者高會,畢集樓下,咸從奚童乞白袷少年詩競寫,名大噪。嘗自恨其詩無幽、並豪士氣,遂游京師。高宗四十一年東巡,召試二等。武英殿書籤,例得主簿。陝西巡撫畢沅奇其才,厚貲之,援例為縣丞,銓有日矣,為債家所迫,抱病逾太行,道卒。亮吉持其喪歸,年三十五。著兩當軒集。子乙生,通鄭氏禮,善書,早卒。

正文

楚楚腰肢掌上輕,得人憐處最分明。 千圍步障難藏艷,百合葳蕤不鎖情。 朱鳥窗前眉欲語,紫姑乩畔目將成。 玉鈎初放釵初墮,第一銷魂是此聲。

妙諳諧謔擅心靈,不用千呼出畫屏。 斂袖搊成弦雜拉,隔窗摻碎鼓丁寧。 湔裙鬥草春多事,六博彈棋夜未停。 記得酒闌人散後,共搴珠箔數春星。

旋旋長廊繡石苔,顫提魚鑰記潛來。 闌前罽藉烏龍臥,井畔絲牽玉虎回。 端正容成猶斂照,消沉意可漸凝灰。 來從花底春寒峭,可借梨雲半枕偎。

中表檀奴識面初,第三橋畔記新居。 流黃看織迴腸錦,飛白教臨弱腕書。 漫托私心緘豆蔻,慣傳隱語笑芙蕖。 錦江直在青天上,盼斷流頭尺鯉魚。

蟲娘門戶舊相望,生小相憐各自傷。 書為開頻愁脫粉,衣禁多浣更生香。 綠珠往日酬無價,碧玉於今抱有郎。 絕憶水晶簾下立,手拋蟬翼助新妝。

小極居然百媚生,懶拋金葉罷調箏。 心疑棘刺針穿就,淚似桃花醋釀成。 會面生疏稀笑靨,別筵珍重贈歌聲。 沈郎莫嘆腰圍減,忍見青娥絕塞行。

自送雲軿別玉容,泥愁如夢未惺忪。 仙人北燭空凝盼,太歲東方已絕蹤。 檢點相思灰一寸,拋離密約錦千重。 何須更說蓬山遠,一角屏山便不逢。

輕搖絡索撼垂罳,珠閣銀櫳望不疑。 梔子簾前輕擲處,丁香盒底暗攜時。 偷移鸚母情先覺,穩睡猧兒事未知。 贈到中衣雙絹後,可能重讀定情詩。

中人蘭氣似微醺,薌澤還疑枕上聞。 唾點着衣剛半指,齒痕切頸定三分。 辛勤青鳥空傳語,佻巧鳴鳩浪策勛。 為問舊時裙衩上,鴛鴦應是未離群。

容易生兒似阿侯,莫愁真箇不知愁。 夤緣湯餅筵前見,仿佛龍華會裡游。 解意尚呈銀約指,含羞頻整玉搔頭。 何曾十載湖州別,綠葉成陰萬事休。

慵梳常是發鬅鬙,背立雙鬟喚不應。 習得我拌珠十斛,賺來誰費豆三升。 怕歌團扇難終曲,但脫青衣便上升。 曾作容華宮內侍,人間狙獪恐難勝。

小閣爐煙斷水沉,竟床冰簟薄涼侵。 靈妃喚月將歸海,少女吹風半入林。 灺盡蘭釭愁的的,滴殘虬水思愔愔。 文園渴甚兼貧甚,只典征裘不典琴。

生年虛負骨玲瓏,萬恨俱歸曉鏡中。 君子由來能化鶴,美人何日便成虹。 王孫香草年年綠,阿母桃花度度紅。 聞道碧城闌十二,夜深清倚有誰同。

經秋誰念瘦維摩,酒渴風寒不奈何。 水調曲從鄰院度,雷聲車是夢中過。 司勛綺語焚難盡,僕射余情懺較多。 從此飄蓬十年後,可能重對舊梨渦。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露檻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當遊仙。 有情皓月憐孤影,無賴閒花照獨眠。 結束鉛華歸少作,屏除絲竹入中年。 茫茫來日愁如海,寄語羲和快着鞭。[2]

作者生平

黃景仁為北宋詩人黃庭堅的後裔。祖黃大樂,為高淳校官。父黃之掞,為縣學生。黃景仁4歲喪父,十二歲祖父去世,十六歲時唯一的哥哥罹病身亡。黃景仁依賴母親屠氏養成,八歲能制舉文,16歲應童子試,三千人中名列第一,「前常州府知府潘君恂、武進縣知縣王君祖肅,尤奇賞之」。17歲補博士弟子員,於宜興氿里讀書,與汪中友好,但從此屢應鄉試都不中。乾隆三十一年,於江陰遇同邑洪亮吉,各為詩歌,人們評價說,黃詩似李白,洪詩學杜甫,因此時稱「洪黃」。次年,黃景仁娶趙夫人。

乾隆三十三年(1768),黃景仁20歲時即開始浪遊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曾在湖南按察使王太岳、太平知府沈業富、安徽學政朱筠幕中為客。在朱筠幕,於采石磯的太白樓宴會上即席所賦《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樓醉中作歌》詩傳誦一時。

乾隆四十年(1775),27歲時赴北京,次年應乾隆帝東巡召試取二等,授武英殿書籤官。乾隆四十三(1778),受業於鴻臚寺少卿王昶門下。家境日貧,在北京從伶人乞食,粉墨登場,入陝西巡撫畢沅幕府,畢沅替他捐補縣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黃景仁35歲,為債家所迫,乃北走太行,抱病赴西安,至山西解州運城,病逝於河東鹽運使沈業富官署中。友人洪亮吉持其喪以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