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維思大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維思大學英語:Wesleyan University /ˈwɛzliᵻn/ WEZ-lee-in或/ˈwɛsliᵻn/ WES-lee-in),曾譯衛斯理安大學,位於美國東北部康涅狄格州米德爾敦,創立於1831年,是一所私立四年制文理學院。維思大學與同位於新英格蘭阿默斯特學院威廉姆斯學院組成「小三強」(Little Three)。維思大學也是小常春藤盟校新英格蘭小學院體育聯盟的創始成員。1929年學校獲新英格蘭院校協會認證。[1]

2017年學校正式將中文名定為「維思大學」。[2]

歷史

維思大學於1831年的循道宗會議後建校,首任校長為威爾伯·菲斯克(Willbur Fisk)。建校伊始,維思大學為一所男子循道宗大學。當時學校由一名校長,三名教授,一名教員和四十八名學生組成,且一年學費為38美元。[3]

雖然學校(Wesleyan University)以循道宗的創始者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命名,但並非一所神學院。同時,與很多帶有宗教背景並因此偏保守的學校不同,維思大學多次引領了本科教育的趨勢。其中最知名的是在1872年的維思實驗(Wesleyan Experiment);在該實驗當中,大學開始招收女性就讀並因此成為了全美最早允許男女共學的大學。然而,出於對學校「變得女性化「以及女性繳付全額學費的能力的擔憂,學校董事會於1909年開始停止招收女性。此後,學校在1912至1970年間一直只有男性就讀。[4]

1888年,日後成為美國第28任總統的伍德羅·威爾遜離開布林茅爾學院,來到維思大學執教。[5]

1937年,維思大學切斷了與循道宗的聯繫,成為了一所無宗教背景的學校。即使如此,2000年學校仍被選為循道宗歷史坐標之一。[6]

1950年,校長維克多·L·巴特菲爾德(Vector. L. Butterfield)對學校進行了一系列激進改革,包括仿效耶魯大學的住宿學院制度Residential colleges of Yale University。在這一系列改革中,四個跨學科學院被建立,而其中的社會研究學院和西洋古典學院一直保留至今。同時,今日校園中的巴特菲爾德宿舍樓群和Foss山坡宿舍樓群也在巴特菲爾德校長任內建造。最值得一提的是,該校長的籌款運動大獲成功,1960年,維思大學的人均捐贈額為全美第一,且師生比達到了1:7。[7][8]

巴特菲爾德校長的兩位後繼者,艾德溫·D·艾瑟林頓(Edwin D. Etherington)和柯林·G·坎貝爾(Colin G. Campbell)延續前任的腳步,繼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於1970年,學校開始每屆招收與男性數量相等的女性。同時,在兩位校長任期內,學校的種族,宗教以及民族多樣性大大提升。此外,學校自然科學和美術的教學區域擴大了四倍。[9][10][11]

2007年,現任第16任校長麥可·S·羅斯(Michael S. Roth)宣誓就職。羅斯校長於1978年從維思大學畢業,並曾擔任過加利福尼亞藝術學院的校長。在擔任校長職務同時,羅斯校長也作為教授執教。[12][13]

學生,排名與申請

學生與排名

維思大學每年錄取約700多位學生,其中約有十分之一為國際學生。大學本科四個年年共有2,900位學生,另有約200位研究生。[14]維思大學長期在美國本科大學排行榜上名列前茅;2017年維思大學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全國性文理學院排名中位列第21位。[15]維思大學在同年的福布斯大學排名(文理學院與綜合性大學混排)中位列第33位,列於卡內基梅隆大學南加州大學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空軍學院等大學之前。[16]

學校在輸出研究生方面享有良好聲譽。根據彭博商業周刊於2011年的統計,維思大學學生的商學院入學考試GMAT分數在全國大學中位列第13,文理學院中位列第2。華盛頓月刊也稱維思大學是全國向精英法學院,醫學院及商學院輸出學生最多的本科院校之一。[17][18]

錄取率

2017年,維思大學的大一錄取率為16.2%。該年共有12453名應屆高中畢業生遞交申請,2014人被錄取。相對地,轉學生錄取率較大一錄取率略高;2017年的轉學錄取率為29.2%。該年492名學生申請轉入,144名學生獲錄取。[19]

標淮化考試政策

從2015年開始,維思大學不強制要求在美國,加拿大或其他地區的美國人學校就讀高中的學生遞交SATACT成績;2017年,34%被錄取的學生沒有遞交這些標淮化考試的成績。維思大學錄取生的新SAT中位數為1510分,舊SAT中位數為2180分(2016年),ACT中位數為33分。[20]由於中國大陸目前不開設SAT考場,中國大陸學生也可以不遞交標淮化考試成績。然而,絕大多數的大陸學生仍然選擇遞交該項成績。[21]

弗里曼亞洲學者計劃

維思大學弗里曼亞洲學者計劃(The Wesleyan Freeman Asian Scholars Program)每年提供亞洲十一個國家或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韓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台灣地區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各一名名額至大學就讀。這個獎學金是美國AIG集團創始人曼森菲爾德·弗里曼(Mansfield Freeman)於1994年成立的弗里曼基金會(Freeman Foundation)所設立。其目的是增進亞洲國家與美國間的良好關係與互相瞭解,並期望這些學生在學成後可以回到他們自己的國家,成為有影響力的人。獎學金包括在校期間學費,並可另外申請住宿及生活費補助。申請資格為在亞洲居住的非美籍高中應屆畢業生。申請於一月一日截止,並於四月一日公布結果(日本為三月一日)。[22]

學術

維思大學擁有多個優勢學科,東亞研究社會研究政治學經濟學心理學音樂電影哲學天文學等都享有盛譽。維思大學在歷史上多次代表了本科教育的趨勢。現為心理學系所在地的Judd Hall就是全美學院中最早為自然科學而設立的專門建築之一。學校重視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創新,六十年代創設的社會研究學院和西洋研究學院,則領跑了美國大學「跨學科」教育的風潮。[23]

學位

不同於大多數文理學院,維思大學不僅可以頒發文學士學位(B.A.), 也有獨立的研究生部,並有頒發哲學博士(Ph.D.),文學碩士(M.A.),科學碩士(M.S.),以及博雅教育碩士Master_of_Arts_in_Liberal_Studies(M.A.L.S.)的權利。學校的天文學,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分子生物及生物化學,數學,音樂以及物理八個學系可以頒發碩士或博士學位。[24]

必修課程

維思大學是為數不多的不要求學生修必修課程(Core Curriculum)的學校,學生若滿足畢業學分要求且修完至少一個專業即可畢業。然而,雖然學校沒有固定的必修課程,但仍然存在基礎教育要求 (General Education Expectations) ,即在畢業前完成人文,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三個分類中各三門的課程。學生若不完成基礎教育要求也可取得學位,但是會失去申請榮譽畢業,主修兩門以上專業,獲得部分學科的學科榮譽以及進入Phi Beta Kappa榮譽學會的資格。[25]

3+2工科項目

維思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達特茅斯學院合作開設了3+2工科雙學位項目;對工科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先在維思大學學習三年,然後再在以上三所大學中選擇其一進行兩年工科的學習。項目結束後,學生將分別獲得維思大學頒發的文學士學位以及合作院校的理學士(B.S.--哥倫比亞,加州理工)或工學學士(B.E.--達特茅斯)學位。[26]

十二大學交換

維思大學也是十二大學交換(Twelve-College Exchange)項目的成員。維思大學的大二,大三或大四學生可以選擇在該項目的其他成員校(阿默斯特學院鮑登學院康涅狄格學院曼荷蓮學院國家戲劇學院Eugene O'Neill Theater Center史密斯學院三一學院瓦薩學院維斯理學院韋頓學院威廉姆斯學院神秘港海洋學習項目Williams–Mystic)學習一學期或一學年,並可將取得的全部學分轉回維思大學。[27]

專業與院系

維思大學共有39個系所,每個學期開超過百餘節課程供學生選擇,而每堂課的平均人數僅19人。維思大學共有45門專業;一般學生選擇學習一到兩門專業,完成基礎教育要求者可以選擇三門專業。[28]如果學生認為學校的既有專業不能滿足學術興趣,學生也可以在導師指導下自己設計自己的獨特專業即大學專業(University Major)。[29]一般來說,學生應在大二下學期前申報自己的第一個專業。維思大學擁有獨特的「學院專業」,這些以跨學科教育聞名的學院專業大多需要在學生大一下學期時申報。學院專業包括東亞研究學院,西洋研究學院,社會研究學院,綜合科學學院以及環境學院。[30]

東亞研究學院

東亞研究學院(College of East Asian Studies, CEAS)成立於2014年,是由原來的東亞研究系和東亞語言和文學系整合而成的學院專業。該專業旨在於幫助學生了解東亞地區(中國日本朝鮮半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東亞研究學院的學生必須在畢業前學習一門東亞語言至少三年;若該生已經可以流利的使用一門東亞語言或以東亞語言為母語,則必須選擇另一門東亞語言進行學習。此外,學生必須從藝術與藝術史,語言文學與電影,歷史,政治與經濟,哲學與宗教以及音樂六個方向選擇一門專精。同時,該專業的學生也必須在中日韓三國至少留學一學期。大四時,學生必須完成一篇畢業論文。[31]

東亞研究學院的辦公室位於坐落在校園北端的曼斯菲爾德·弗里曼東亞研究中心。該中心擁有名為逍遙庵庭園的日式枯山水園林以及童恩正紀念圖書館。童恩正曾在維思大學任教。[32]

西洋研究學院

西洋研究學院(College of Letters, COL)是一門專注於學習歐洲語言,哲學,和歷史的三年學院專業。與多數專業不同,該專業的課程多半不計成績;相應的,學生將在大三時參加專業統考,並按照成績分為最高榮譽(Highest Honors, 極少數),高等榮譽(High Honors),一般榮譽(Honors)或無榮譽/合格(Credit)。[33]和東亞研究學院相同,學生也必須在畢業時提交論文並在歐洲國家或以色列學習一學期。該專業的學生必須參加五門座談會形式的必修課,分別通過研究文學,哲學和歷史來學習古代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近世歐洲十九世紀歐洲以及二十至二十一世紀歐洲。同時,學生必須完成學校的基礎教育要求,但經系主任批淮可以免除。[34]

西洋研究學院的辦公室位於校園中部Usdan學生中心旁邊的Boger樓。Boger是維思大學第一個獲LEED白金級認證的建築物。[35]

社會研究學院

社會研究學院(College of Social Studies, CSS)成立於1959年,是一門研究西方政治,經濟,哲學和歷史理論的三年學院專業。其構築模式與牛津大學等的哲學、政治學及經濟學(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 PPE)類似。該專業的教職工(多為終身教授)也都由政治系,歷史系,哲學系和經濟系借調而來。若想要加入專業,學生必須完成入門經濟學課程並獲得C-以上的成績,提交書面申請,並接受由教職工以及該專業現有學生的面試。不是所有學生都會通過選拔過程。錄取進入該專業後,學生必須在大二參加政治,經濟和歷史的三節必修課以及一節關於社會理論的座談會必修課。這四門課佔畢業要求的10.5學分中的5.5。和西洋研究學院的學生類似,該專業的課程多半也不計算成績。在大二學期末,學生亦需參加一門統考,測試學生對這四門必修課的掌握情況。統考不通過的學生將會被淘汰出專業。同時,缺課以及欠交/遲交作業的學生也可被移出專業。該專業的學生也必須完成基礎教育要求。[36]

社會研究學院的教職工普遍在公共事務中心(Public Affairs Center)辦公,因為政治,經濟和歷史系的辦公室都位於該樓。該樓的四層有社會研究學院的學生休息室和圖書館。[37]

綜合科學學院

綜合科學學院(College of Integrative Sciences, CIS)是一門注重與跨領域科學研究的學院專業。該專業不可單獨申報;學生只能在已經有一門理科專業的基礎上申報該專業作為第二專業。該專業的精髓在於科學研究;學生需要於教授在在校期間和暑期各完成一份研究項目,並完成一份畢業研究報告。[38]

綜合科學學院的教職工主要分布在Exley科學樓,大部分理科教師,實驗室以及學校的理科圖書館都位於此。[39]

環境學院

環境學院(College of the Environment, COE)負責管理學校的環境學習專業(Environmental Studies, ENVS),環境學智庫(Think Tank)並對關於環境的學生研究提供支持。與綜合科學學院類似,環境學習專業只能做為第二專業申報,但是學生的第一專業不限於理科。環境學院注重於環境與社會的聯繫,以及如何通過政治,經濟和社會的方式來解決環境問題。[40]

環境學院的教職工多位於High大街284號的學院辦公樓內,該樓距離Usdan學生中心以及Fisk教學樓非常近。[41]

學生生活

維思大學學生會

維思大學學生會(Wesleyan Student Assembly, WSA)成立於1903年,是維思大學官方認證的學生會組織。學生會由45名年度民選學生代表組成,負責代表全體學生與學校董事會和教職員交涉,管理學生社團的預算,以及對學生社團進行認證。學生會分為預算委員會(Student Budget Committee, 負責管理學生社團經費),學術事務委員會(Academic Affairs Committee,負責向校方提出學術方面的建議),學生生活委員會(Student Life Committee,負責向校方提出住宿環境,基礎設施等學術以外事物的建議)和社區委員會(Community Committee,負責學生社團的認證以及學校與米德爾敦市的聯誼)四個委員會,每個委員會都有其必須嚴格遵守的章程(by-law)。[42] 學生會對學生生活有可觀的正面影響。紐約時報在2008年的報道中提到了維思大學學生會利用學生每年繳納的活動費結餘設立的學生基金,以及該基金對學生開支的降低。[42][43]

學生社團

維思大學目前共有312個註冊在案學生社團。學生社團涵蓋文化,音樂,舞蹈,體育,娛樂等各個方面,且任何學生都可以向學生會申請註冊社團。特色社團包括模擬法庭辯論,Kai創業社,伍德羅·威爾遜辯論社和中國武術社等。學生會每學期有五十萬餘美金用作社團活動經費;這些經費支持了校內刊物出版,跨校社團體育競賽,校內文藝匯演,TEDxWesleyan等活動。學生社團也可以自由地向學校各部門申請活動經費。[44]

希臘社團

維思大學共有七個希臘社團,其中四個為兄弟會,一個為姐妹會,兩個為混合性別的希臘社團。21%的男性學生以及6%的女性學生加入了希臘社團。[45]

體育

維思大學是新英格蘭小學院體育聯盟的一員,在NCAA丙級聯賽競爭。共有600餘名學生代表學校參加29項運動競賽。維思大學是NCAA的創始成員之一,並擁有全美最古老且至今仍被使用的美式足球場地。2018年,學校的男子袋棍球隊取得了NCAA丙級聯賽冠軍。學校和阿默斯特學院有着傳統的體育競爭關係;在Usdan學生中心有一件書有打敗阿默斯特(Beat Amherst)的上衣被常年展出。[46][47]

宗教生活

學校為信仰宗教的學生提供宗教服務。學校雇有一名天主教牧師,一名新教牧師,一名猶太教拉比和一名伊斯蘭教阿訇。學校雖有一所教堂,但是該教堂並非被指定為基督教教堂,而是被學校指定為任何宗教都可以使用的場所。學校也提供學生住房供信仰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學生與信奉同宗教的學生一起居住。[48][49]

廣播電台

學校有一個完全由學生運營的廣播電台,呼號為WESU,頻率為調頻88.1兆赫。該廣播電台同時聯網直播。每年該廣播電台的音樂播放列表都由學生選擇。每天廣播電台會轉播來自聖心大學廣播台(呼號WSHU-FM,頻率調頻91.1兆赫)的NPR新聞,其他時間播放音樂和各種節目。[50]

知名校友與教職工

參考文獻

  1. Wesleyan University. Colleges & Universities (CIHE) / Commission o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2018-05-18 [2018-06-17] (英語). 
  2. WesleyanU. 為什麼我們的官方中文名是維思大學?. 2017-08-10 [2018-06-03]. 
  3. Wesleyan History 101: 1831-2009. The Wesleyan Argus. [2018-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3) (英語). 
  4. Bronson, Potts, David B. (David. Wesleyan University, 1831-1910 : collegiate enterprise in New England. New Haven. ISBN 9780300162073. OCLC 861792373. 
  5. Wesleyan History 101: 1831-2009. The Wesleyan Argus. [2018-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3) (英語). 
  6. Wesleyan History 101: 1831-2009. The Wesleyan Argus. [2018-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3) (英語). 
  7. Van Dusen, Albert E. Connecticut. 1961: 365. 
  8. Education: New Look at Wesleyan. Time. 1960-04-18. ISSN 0040-781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2) (美國英語). 
  9. Boston College Libraries Login (PDF). digilib.bc.edu. [2018-06-02] (美國英語). 
  10. Education: Boy Hopes to Meet Girl. Time. 1961-12-22. ISSN 0040-781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4) (美國英語). 
  11. Education: New Look at Wesleyan. Time. 1960-04-18. ISSN 0040-781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2) (美國英語). 
  12. Michael Roth - The Hastings Center. The Hastings Center. [2018-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7) (美國英語). 
  13. Michael S. Roth - Faculty,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6) (英語). 
  14. Common Data Set (PDF). [2018-04-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4-01). 
  15. Wesleyan University- U.S.News Best College Ranking. [2018-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3). 
  16. America's Top Colleges. Forbes. [2018-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6) (英語). 
  17. Which College Scores Best on the GMAT? - BusinessWeek. 2011-07-15 [2018-06-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5). 
  18. Wayback Machine (PDF). 2011-07-25 [2018-06-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7-25). 
  19. Common Data Set (PDF). [2018-04-0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4-01). 
  20. Class Profile, Wesleyan University -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6) (英語). 
  21. FAQs, Wesleyan University -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6) (英語). 
  22. Freeman Asian Scholarship, Admission, Wesleyan University -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4) (英語). 
  23. History of Wesleyan - About -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6) (英語). 
  24. Graduate Programs, Academics -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5) (英語). 
  25. General Education -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6) (英語). 
  26. 3-2 Program, Engineering at Wesleyan -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8) (英語). 
  27. Twelve-College Exchange Program, Offic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6) (英語). 
  28. Academics, Admission -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5) (英語). 
  29. The University Major, Major Declaration, Student Affairs/Deans' Office -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6) (英語). 
  30. Academic Areas of Study -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5) (英語). 
  31. Welcome, College of East Asian Studies - Wesleyan University. wesleyan.edu. [2018-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0) (英語). 
  32. Welcome, College of East Asian Studies - Wesleyan University. wesleyan.edu. [2018-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0) (英語). 
  33. Major Regulations, College of Letters -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2) (英語). 
  34. Welcome, College of Letters -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6) (英語). 
  35. Boger Hall, Sustainability -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2) (英語). 
  36. Student Handbook, College of Social Studies -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2) (英語). 
  37. College of Social Studies -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2) (英語). 
  38. College of Integrative Sciences - About. wesleyan.edu. [2018-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07) (英語). 
  39. College of Integrative Sciences - Wesleyan University. wesleyan.edu. [2018-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9) (英語). 
  40. College of the Environment - About. wesleyan.edu. [2018-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06) (英語). 
  41. College of the Environment - Wesleyan University. wesleyan.edu. [2018-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6) (英語). 
  42. 42.0 42.1 Home. Wesleyan Student Assembly. [2018-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3) (美國英語). 
  43. Hussey, Kristin. An Experiment in Endowments at Wesleyan. The New York Times. 2008-05-18 [2018-05-27].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5) (美國英語). 
  44. Academics. wesleyan.edu. [2018-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5) (英語). 
  45. FAQ, Greek Life, Student Affairs -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7) (英語). 
  46. Wesleyan Athletics. Wesleyan Athletics. [2018-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0) (英語). 
  47. Football 20-0 Win Highlight of 2016 Homecoming (with Photo Gallery). News @ Wesleyan. [2018-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7) (美國英語). 
  48. Welcome, Office of Religious and Spiritual Life -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3) (英語). 
  49. Program Housing, Residential Life -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5) (英語). 
  50. WESU 88.1 FM – FrEe FoRm Community Radio. www.wesufm.org. [2018-06-03] (美國英語). 
  51. Theroux, Paul. The Enigma of Friendship. The New Yorker. 1998-07-27. ISSN 0028-792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9) (英語). 
  52. Wikipedia, Source; Books, L. L. C. Wesleyan University People: T. S. Eliot, Wesleyan University People, Robert Burns Woodward, Junot Díaz, John Ashbery, Azim Premji. Wesleyan University People. General Books. 2011-09-01. ISBN 9781156674017 (英語). 
  53. Gary W. Yohe - Faculty, Wesleyan University. www.wesleyan.edu. [2018-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9) (英語). 
  54. Satoshi Omura, Nobel Prize Winner! – Roth on Wesleyan. roth.blogs.wesleyan.edu. [2018-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9) (美國英語).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