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維納斯的誕生 (波提切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維納斯的誕生 (波提切利)
圖片來自blog.udn.com

維納斯的誕生》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於公元1487年為佛羅倫薩統治者梅第奇家族的一個遠房兄弟創作的畫布蛋彩畫,原作尺寸:172.5 x 275.5 cm。這幅畫是桑德羅·波提切利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這件作品根據波利齊安諾的長詩吉奧斯特納而作,畫面所表現的是西西里島的一個美麗的傳說:一片漂亮的大貝殼漂浮在碧波蕩漾的海面上,上面站着純潔而美麗的維納斯,翱翔於天上的風神輕輕地將貝殼吹到岸邊,等候在岸邊的春之女神正張開紅色繡花斗篷,準備為維納斯換上新裝。維納斯身材修長,容貌秀美,雙眼凝視着遠方,眼神充滿着幻想、迷惘與哀傷。體現了在佛羅倫薩流行一種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思潮:美是不可能逐步完善或從非美中產生,美只能是自我完成,它是無可比擬的,美是不生不滅的永恆。《維納斯的誕生》目前存放在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中。[1]

作品簡介

《維納斯的誕生》是波提切利的代表作,當時是為佛羅倫斯統治者梅第奇的一個遠房兄弟繪製的。此畫表現女神維納斯從愛琴海中浮水而出,風神、花神迎送於左右的情景。構圖比較單純,全畫以落體的維納斯女神為中心。畫面上人物的體態和衣紋表現十分出色,人物與自然背景也達到巧妙的統一和諧,維納斯是那樣無動於衷地以羞怯和幽怨的感情在對待一切,她對於生活的未來不是充滿樂觀的信心,而是感到惆悵和迷惑,這也是波提切利矛盾的世界觀的反應。此畫中的維納斯形象,雖然仿效希臘古典雕像,但風格全屬創新,強調了秀美與清純,同時也具有含蓄之美。[2]

在早期的文藝復興,大約由這幅畫開始,作畫題材由聖經故事改為希臘(羅馬)神話,即由宗教變成異教題材。人物比例不對,頸部較長,下半身較大,肩膀也是窄小下塌,正是為了使她的身體線條更加優美而忽視了應有的正常形態,畫家重視感覺勝於比例。畫中有不少光暗,使人物穿的衣物有了柔軟、輕薄的感覺。

創作背景

《維納斯的誕生》一畫,原是為佛羅倫薩統治者梅第奇家族的一個遠房兄弟所創作的,作於1485年間。據說,畫家從波利齊安諾一首長詩《吉奧斯特納》中受到啟迪,詩中形容維納斯女神愛琴海中誕生,風神把她送到岸邊,春神又從右邊急忙迎來,正欲給她披上用天空的星星織成的錦衣,紛飛的鮮花加強了這種詩的意境。畫家處理這個場面時,捨棄了原詩中一些喧鬧的描寫,把美神安排在一個極幽靜的地方,背景是平靜而微有碧波的海面。維納斯憂鬱地站在象徵她誕生之源的貝殼上,她的體態顯得嬌柔無力,對迎接者以及這個世界似乎缺乏熱烈的反應。它告訴觀者,女神來到人間後對於自己的未來,不是滿懷信心,似乎充滿着惆悵。維納斯這個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時期藝術家自己對現實生活的驚惶與不安。 古代希臘人想象中的維納斯,是成人般地從海中誕生的,即生下來就是個少女。

古希臘古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古希臘神話中叫阿芙羅狄特),在傳說中是代表愛與美的女神。據希臘神話描述,她誕生於愛琴海的波濤之中,一生下來就已成年,既不必經歷懵懂無知的童年,也無須面對死亡將至的暮年,她是人類所追求的永恆美的象徵。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就是根據這個傳說創作的。

當時在佛羅倫薩流行一種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思潮,認為美是不可能逐步完善或從非美中產生,美只能是自我完成,它是無可比擬的,實際上說的就是:美是不生不滅的永恆。畫家用維納斯的形象來解釋這種美學觀念,因為維納斯一生下來就是十全十美的少女,既無童年也不會衰老,永葆美麗青春。而畫家既受當時人文主義思潮的影響,又對當時新貴族們在權力和金錢的侵蝕」下道德淪喪的現實世界感到憂慮,維納斯的造型很明顯是受古希臘雕刻中維納斯形象的影響,從體態和手勢都有模仿卡庇托利維納斯的痕跡,但是缺少古典雕像的健美與嫻雅。這種造型和人物情態實際上成了波提切利獨特的藝術風格。而這種矛盾的心理,也促使作者創作了這幅有着成人身軀而又略帶憂鬱和困惑眼神的維納斯,也將這種矛盾表現得淋漓盡致。[3]

作品賞析

大家都知道,維納斯即古代希臘神話中的阿芙羅狄德,是愛與美的女神。據希臘神話描述,維納斯是克洛諾斯把自己的父親烏拉諾斯的肢體投入海中時,從海中的泡沫中誕生的。15世紀後半葉,佛羅倫斯畫派、藝術大師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即表現了這個愛與美的女神誕生時的情景:少女維納斯剛剛躍出水面,赤裸著身子踩在一隻荷葉般的貝殼之上;她身材修長而健美,體態苗條而豐滿,姿態婀娜而端莊;一頭蓬鬆濃密的散發與光滑柔潤的肢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烘托出了肌肉的彈性和悅目的胴體;風神齊菲爾吹著和煦的微風,緩緩的把她送到了岸邊;粉紅、白色的玫瑰花在她身邊飄落,果樹之神波摩娜早已為她準備好了紅色的新裝;碧綠平靜的海洋,蔚藍遼闊的天空渲染了這美好、祥和的氣氛,一個美的和創造美的生命誕生了!

希臘神話描寫,維納斯出生即是成人。她沒有經歷過嬰兒之身,沒有經過非美的過程,生來就完美無缺。顯然,作者表現的正是這樣一個完美無缺的形象。可是,如果我們再細細的品味一下維納斯的表情就會發現,她那木然、遲滯和略帶困惑的眼神仍然流露著清純的稚氣,這個融成人身軀與幼童稚氣眼神於維納斯一身的表現形式,既反映了作者對希臘、羅馬古典藝術境界的崇尚,又反映了他對「新柏拉圖主義」的熱衷,也正是由於這種「崇尚」和「熱衷」,使得他的作品並不僅僅限於感官本身的審美誘惑,而是通過對美的沉思冥想,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純化和超越,使人的靈魂得到升華。實際上,這是當時被基督教會視為「異端」的古典的唯美主義與基督教禁慾主義的結合,是維納斯與聖母瑪利亞的結合,是精神美與肉體美的統一。

《維納斯的誕生》是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波提切利的傑作。在中世紀嚴格的思想控制下,希臘、羅馬神話中美麗的愛與美之神維納斯,被看作「異教的女妖」而遭到焚毀。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為了衝破思想的禁錮而嚮往古典文化的義大利市民們,卻覺得這個從海里升起來的女神,很像是一個新時代的信使--她把美帶到了人間。

《維納斯的誕生》似乎可以作為體現這樣一種「時代感」的例子:裸體的維納斯就象一粒珍珠一樣,從貝中站起,升上了海面,她的體態顯得那麼嬌柔無力。畫面左上端有風神把春風吹向維納斯,而春神弗羅娜則在岸上迎接她。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美學家羅斯金說過,波提切利的老師菲力浦·利皮最善於畫百合,「可是要畫玫瑰那還是要讓他的學生」。在這幅畫上,波提切利果然也畫了許多玫瑰,在輕風的吹送中,繞著維納斯窈窕而柔和的身姿飄舞。洋溢著青春生命的肉體,美麗嬌艷的鮮花,在當時是作為向宗教禁慾主義挑戰的形象。畫面上維納斯臉上掛著淡淡的哀愁,胸中似乎含有不可言傳的、精神的、近乎理想的愛。因此,誕生似乎並不帶來歡樂,反而有點悲劇味道。畫的背景是一片伸展無邊的海水、肥沃的土地和茂密的樹林,維納斯的步子仿佛沒有承受重量似的顯得飄逸,好像處於有推動力的旋律之中。這個維納斯作為美和愛的化身,有著嚴肅的含義。

此外,這個維納斯的姿態,顯然是參照古典雕像的樣式來描繪的,只是把兩隻手換了個位置。但波提切利筆下的維納斯還有其特殊的風韻,這個被認為是美術史上最優雅的裸體,並不像後來某些威尼斯畫家所傾心的那種華麗豐艷、生命力過剩的婦女,而面容卻帶有一種無邪的稚氣。[4]

同名作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