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綿掌是優秀的武術拳種之一。中國拳術掌法的一個類別。很多門派都有其自己的獨特的綿掌,比如「武當太乙綿掌」,「峨眉綿掌」等等,由於門派眾多,起源和創立的情況各有不同,無法考證其最初的起源和由來,這裡所說的「綿掌」指的是「連環綿掌」,連環綿掌的起源無文字可考,,清末傳於河北省河間縣羅姓家族中,後來逐漸傳入城市。1919年傳入北京。手法以掌為主,運轉舒展如綿,動作連而不斷,掌法運行成環,勁力要求內蓄剛勁,外現綿柔,爆發時迅速、快捷。連環綿掌是「順式門」的代表拳術之一。其綜合了內外家拳術的特點,意外拳內聯的形式獨具風格,剛柔相濟、快而不亂、慢而不斷、剛而不犟、柔而步軟,既兼太極拳連綿不斷之長,又具長拳挺拔大方之美。
武術拳種
其基本功為「十三太保功」,分蹲式、站式、臥式三段,共十三個動作要求外形動作與內體運氣相統一,具有氣功特點。套路分一、二、三路,以一路為基礎,二、三路為一路的發展和變化。另有「連環拳」 三路,一、二路又稱二郎拳,特點是內柔外剛,以爆發勁為主,三路又稱白猿拳,介於綿掌與二郎拳之間,是剛柔兼備、拳腳並重的拳路。器械有刀、槍、棍、劍,槍法為主,如 「 抖大杆子」、「劃大杆子」、扎大槍(一百單八槍)、對戰大槍、花槍、對花槍、六路「連環大槍」和「小六合槍」等。
綿掌拳是一種短促靈便,戰快打的傳統拳術,該拳勁道講究脆,快,硬,其特點發力迅速,雙拳交替快捷,全套一氣呵成[1]。
源流發展
綿掌,手法以掌為主,運轉舒展如綿,動作連而不斷,掌法運行成環,延伸己手,隨對方已勁柔化綿時,故名綿掌。明代威繼光《紀效新書》中之《拳經捷要篇》載,「呂紅八下雖則末及綿張短打」其中「綿張」即綿掌。
山西省文水縣孝子渠村人左昌德,生於清嘉慶十三年(1809年)由於他排行第二,以拳把式聞名「南七北六省」,人們送他個綽號叫左二把。左公自幼隨父習武,身材魁偉,力氣過人,十七歲隨父到北京西華門外經營車軸生意。時有河北省滄州人外號叫長眉老道的張德茂,(其外祖父張景和人稱神拳教習康熙間名拳師)願收他為徒,早晚苦練綿掌,一練就是八看,武功已到爐火純青的程度,經長眉道人張德茂介紹到蘇州開設 玉永鏢局,第二年改為昌隆鏢局[2]。從此,左二把開始了保鏢生涯,走遍大江南北,歷三十餘載,其間左子安民,左孫秉信都跟隨他習武保鏢。時山西省靈石縣壇鎮村的續仁政慕名拜左為師,隨左孫一同習武保鏢:山西省平遙縣南良莊人王正卿亦著名鏢師,因失鏢找左十把幫忙,遂成八拜之交,正卿比左大五歲,王為兄,左為弟。他們經常砌武功,相互交流。正卿也練綿掌、 彈腿等。左也黨大槍信拳等。至今北京有左家腿、王家槍之說。同治年間左棄鏢局生涯歸返山西文水故里,教拳為生。山西省文水、汾陽、交城、靈石、平遙、孝義等縣市都有習練此拳者,左氏名震鄉里。主要傳人靈石縣有續仁政、平遙有王政卿、文水縣左子左安民、左孫左秉信。後續仁政傳靈石張家成。王正卿傳來平遙趙珍、龐永康、張育人等。左秉信傳文水縣李毓秀、汾陽市李永柱等。李毓秀在民國二十看(1931年)曾參加山西省打擂比武,名揚晉中一帶為左氏綿掌諸弟子中最佼佼者。嚴玉清10歲拜山西省呂梁市著名拳師劉理鎖學練連環綿掌,1985年又從師 呂梁市人民醫院外科醫師任天山自幼練習連環綿掌、六路彈腿,後向山西省太原市著名拳師趙植老師學練大悲拳。現任山西大悲拳推廣站站長。
視頻
綿掌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武術 綿掌理論與練功,360個人圖書館,2016-7-3
- ↑ 古代的山西鏢局,就是這麼牛!,鐵血網,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