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綿棗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綿棗兒,是單子葉植物綱、百合科、綿棗兒屬植物,學名Scilla scilloides (Lindl.)Druce。多年生草本。鱗莖卵形或近球形,高2-5cm,寬1-3cm,鱗莖皮黑褐色。花葶通常比葉長,近橢圓形,基部稍合生而成盤狀;蒴果近倒卵形,黑色,長圓狀狹倒卵形。花、果期7-11月。[1]

形態特徵

鱗莖卵形或近球形,高2-5厘米,寬1-3厘米,鱗莖皮黑褐色。基生葉通常2-5枚,狹帶狀,長15-40厘米,寬2-9毫米,柔軟。 花葶通常比葉長;總狀花序長2-20厘米,具多數花;花紫紅色、粉紅色至白色,小,直徑約4-5毫米,在花梗頂端脫落;花梗長5-12毫米,基部有1-2枚較小的、狹披針形苞片;花被片近橢圓形、倒卵形或狹橢圓形,長2.5-4毫米,寬約1.2毫米,基部稍合生而成盤狀,先端鈍而且增厚;雄蕊生於花被片基部,稍短於花被片;花絲近披針形,邊緣和背面常多少具小乳突,基部稍合生,中部以上驟然變窄,變窄部分長約1毫米;子房長1.5-2毫米,基部有短柄,表面多少有小乳突,3室,每室1個胚珠;花柱長約為子房的一半至2/3。果近倒卵形,長3-6毫米,寬2-4毫米。種子1-3顆,黑色,矩圓狀狹倒卵形,長約2.5-5毫米。花果期7-11月。[2]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60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路旁或林緣。

多圖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東北、華北、華中以及四川(木里)、雲南( 洱源、中甸)、廣東(北部)、江西江蘇浙江台灣。也分布於朝鮮日本蘇聯

主要價值

鱗莖長卵形,長2~3厘米,直徑5~15毫米,頂端漸尖,殘留葉基,基部鱗莖盤明顯,其上殘留黃白色或棕色鬚根或鬚根斷痕,鱗莖外部為數層鮮黃色膜質鱗葉,內部為白色疊生的肉質鱗片,富有粘性。氣微,味微辣。以新鮮、飽滿、不爛為佳。活血解毒,消腫止痛。治乳擁,腸癰,跌打損傷,腰腿痛。

  1. 《嶺南採藥錄》:"取頭搗爛,能敷治乳瘡、毒瘡。"
  2. 《東北藥植志》:"葉及根莖的酒精提取液,有強心利尿作用。全草煎服作止痛藥,用於牙疼、筋骨疼、腰腿疼及槍打、碰破等;亦有催生之效。"
  3. 《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縮腳腸癰,肺癰吐血。"
  4. 蘇醫《中草藥手冊》:"活血,消腫,解毒,止痛。治跌打損傷,腰腿疼痛,筋骨痛;鮮鱗莖搗爛外敷治癰疽,乳腺炎。"[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