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綿馬貫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綿馬貫眾,中藥名。為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的乾燥根莖和葉柄殘基,秋季採挖,削去葉柄,鬚根,除去泥沙,曬乾。苦,微寒;有小毒。有清熱解毒,止血,殺蟲之功效。用於時疫感冒,風熱頭痛,溫毒發斑,瘡瘍腫毒,崩漏下血,蟲積腹痛。[1]

入藥部位

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的乾燥根莖和葉柄殘基。

性味

苦,微寒;有小毒。

歸經

歸肝、胃經。

功效

清熱解毒,止血,殺蟲。

主治

時疫感冒,風熱頭痛,溫毒發斑,瘡瘍腫毒,崩漏下血,蟲積腹痛。[2]

用法用量

5~10g。

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噴淋清水,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篩去灰屑,即得。

本品呈不規則的厚片或碎塊,根莖外表皮黃棕色至黑褐色,多被有葉柄殘基,有的可見棕色鱗片,切面淡棕色至紅棕色,有黃白色維管束小點,環狀排列。氣特異,味初淡而微澀,後漸苦、辛。

生理特性

其根莖呈長倒卵形,略彎曲,上端鈍圓或截形,下端較尖,有的縱剖為兩半,長7~500px,直徑4~200px。表面黃棕色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齊的葉柄殘基及鱗片,並有彎曲的鬚根。葉柄殘基呈扁圓形,長3~125px,直徑0.5~25px;表面有縱稜線,質硬而脆,斷面略平坦,棕色,有黃白色維管束5~13個,環列;每個葉柄殘基的外側常有3條鬚根,鱗片條狀披針形,全緣,常脫落。質堅硬,斷面略平坦,深綠色至棕色,有黃白色維管束5~13個,環列,其外散有較多的葉跡維管束。氣特異,味初淡而微澀,後漸苦、辛。常生於林下濕地。

產地

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

相關論述

神農本草經》:「此草葉似鳳尾,其根一本而眾枝貫之,故草名鳳尾草,根名貫眾。」

視頻

綿馬貫眾的功效

參考文獻

  1. 綿馬貫眾 中藥一號網,2011-12-20
  2. 綿馬貫眾 中醫世家,201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