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綠化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綠化樹》是張賢亮1984年發表的中篇小說,獲中國作家協會第3 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及1984年《中篇小說選刊》優秀中篇小說獎。作者聲稱《綠化樹》是作者擬寫的《唯物論者啟示錄》中的一部,小說寫一位出身於剝削階級家庭的知識分子章永麟,被打成右派,備受迫害。但他出於生存的本能,想方設法填飽肚子。 《綠化樹》是張賢亮的《感情的歷程――唯物論者啟示錄》系列小說中的第一部,發表於1984年2月,它是「右派」小說的代表作之一,無疑也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作品之一Cm討論) 《綠化樹》(《十月》,1984年第2期)作為張賢亮最重要的作品,顯然把"靈與肉"的對立統一處理得爐火純青。他意識到自己的作者聲稱《綠化樹》是作者擬寫的《唯物論者啟示錄》中的一部,小說寫一位出身於剝削階級家庭的知識分子章永麟,被打成右派,備受迫害。卑劣,他在思考提高思想覺悟的途徑。章永麟經受思想改造的痛苦過程,但他卻並不懷疑這種改造的荒謬性,而是自責自己離馬克思主義還有很大距離,於是通過學習《資本論》,他的思想產生了飛躍,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相連在一起",探尋到了"超脫自己"的真諦,開始踏上真正共產主義的"淨土"。在靈魂升華的同時,肉體也在升華,一個"夢中洛神"出現了,美麗善良的女人馬纓花對章關愛備至,她的所謂的"美國飯店"是章永麟的溫柔之鄉。只要看一看那裡的歡樂,就可以看到在艱難困苦的年代,這裡的情況還不算太壞。一切都因為有馬纓花的存在,生活才格外有意義。馬纓花有過不幸的經歷,也沒有多高的文化,但她嚮往知識,追求美好的事物,她的愛給章的生命注入熱烈的活力和希望。現在,苦難已經退隱到幕後,呈現出來的是一個動人的情愛故事。馬纓花甚至有貞女節婦般的勇敢,當章永麟還試圖懷疑馬纓花的忠貞時,馬的執着令人動容:"就是鋼刀把我頭割斷,我血身子還陪着你哩!"這就是樸實的人民,樸實的愛情。有這樣的愛情,還有什麼"傷痕"不能抹平呢?事實上,在小說的敘事中,那些苦難早已為愛情的溫馨所遮蔽,也就是說,傷痕太美了,以至於在美的光輝映照下,根本看不到傷痕了。這就是張賢亮書寫的傷痕史,他把知識分子的受難史寫成崇高史,把受虐史改變成自慰史,通過靈與肉的二元對立統一,現在,中國知識分子可以驕傲地宣稱,他們歷經的磨難包含着豐富的痛苦,他們的歷史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充實而美好的。通過抹去主體的苦難傷痕,從而也抹去了歷史非理性,抹去了歷史總體性的非法性。主體在任何給定的磨難中,都能感受到愛與美,主體並沒有蒙受歷史異化,而是在特殊的歷史情境中,與歷史達成了一致。

作者簡介

張賢亮,男,國家一級作家、收藏家、書法家。1936年生於南京,祖籍江蘇盱眙縣。代表作:《靈與肉》、《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立體文學作品:鎮北堡西部影城、老銀川一條街。早在50年代初讀中學時即開始文學創作,1955年從北京移居寧夏,先當農民後任教員。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因發表詩歌《大風歌》被劃為右派分子,押送農場勞動改造 長達22年。1979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平反恢復名譽,重新執筆後創作小說、散文、評論、電影劇本,成為中國當代重要作家之一。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文聯副主席、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寧夏分會主席等職,並任六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2014年9月27日,著名作家張賢亮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8歲。 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靈與肉》、《邢老漢和狗的故事》、《肖爾布拉克》、《初吻》等;中篇小說《河的子孫》、《龍種》、《土牢情話》、《無法甦醒》、《早安朋友》、《浪漫的黑炮》、《綠化樹》、《青春期》、《一億六》等;長篇小說《男人的風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習慣死亡》、《我的菩提樹》以及長篇文學性政論隨筆《小說中國》;散文集有

內容預覽

大車艱難地翻過嘎嘎作響的拱形木橋,就到了我們前來就業的農場了。木橋下是一條冬日乾涸了的渠道。渠壩兩旁挺立着枯黃的冰草,紋絲不動,有幾隻被大車驚起的蜥蜴在草叢中簌簌地亂爬。木橋簡陋不堪,橋面鋪的黃土,已經被來往的車輛碾成了細細的粉末。黃土下,作為襯底的蘆葦把子,齜出的兩端參差不齊,幾乎耷拉到結着一層泥皮的渠底,以致看起來橋面要比實際的寬度寬得多。然而,車把式仍不下車,儘管三匹馬呼哧呼哧地東倒西歪,翻着乞憐的白眼,粗大的鼻孔里噴出一團團混濁的白氣,他還是端端正正地坐在車轅上,用磕膝彎緊夾着車底盤,熟練地、穩穩噹噹地把車趕過像陷阱似的橋面。牲口並不比我強壯。我已經瘦得夠瞧的了,一米七八的個子,只有四十四公斤重,可以說是皮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