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綠塘鄉是隸屬於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地處大方縣西南部,東鄰對江鎮,南與鼎新彝族苗族鄉接壤,西抵七星關區岔河鎮,北與文閣鄉相連,行政區域面積76.07平方千米。

1950年,屬四區;1984年,綠塘公社改綠塘鄉;1991年12月,牛集鄉併入綠塘鄉。截至2018年末,綠塘鄉戶籍人口為18844人。截至2020年6月,綠塘鄉轄2個社區、5個行政村。

2011年,綠塘鄉財政總收入1102.89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43.65萬元,比上年增長152.41%。農民人均純收入4022元。2018年,綠塘鄉有工業企業11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1]

目錄

綠塘概況

綠塘鄉位於大方縣城西部,東鄰高店,南接鼎新,西與畢節岔河鎮相連,北抵文閣。屬全省100個一類貧困鄉鎮之一。全鄉土地總面積77.54平方公里,有漢、苗、彝等民族。

土地構成情況:耕地面積13650畝,林地5648.1畝。

組織情況:轄7個行政村,101個村民組,全鄉4346戶15321人,政府財政供養人員210人。

資源情況:境內除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外,還有硫、鐵、磷等礦產資源。[2]

經濟發展概況

農業經濟。全鄉以種養業為主,農戶收入來源主要是種養收入和外出務工收入。農作物主要有玉米、洋芋、蕎子等,其中玉米、洋芋為主要支柱產業,占農業收入的80%以上。養殖以豬、牛、羊、雞、鴨為主。農業結構和區域分布情況:鄉黨委、政府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初步形成以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三位一體的格局。

勞務輸出。全鄉在全國各地務工人員達2785人,外出務工年均總收入在1000萬元以上。務工收入在全鄉經濟總收入中占有重要比例。

特種經濟作物

漆樹:境內各村組均有,高潮村大岩組較多,約幾百畝。漆樹主產的生漆是特種塗料,具有燥性強,塗膜光潔,堅韌耐磨、耐溫、耐腐蝕等特點,經濟價值高。

杉木:境內自古盛產多地,樹徑達1米以上隨處可見,主要在鄉所在地牛場村,豐產二村、營盤村、高峰村較多。

社會事業發展概況

教育事業。全鄉有1所中學,5所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8.96%。初中以上文化占43.5%,高中以上文化占11.5%,小學文化占35%,文盲半文盲占20%。全鄉教師124人,中級以上職稱占27.4%。

有衛生院1所,片區醫療點3個,村衛生室 7個,從業人員共有 7人。

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交通:全鄉村村通公路。

農村沼氣:在建100口沼氣池。

通訊:有7個村開通了程控電話。

電視:電視覆蓋率達78.2%,9套遠程教育設備。

校園:在"兩基"攻堅中,已經達驗收標準。

村級辦公條件:修建了7個村的村辦公樓,7個村的計生服務室。

宗教事業:境內有基督教,信仰人員有36人。

基層組織建設情況

有12個黨支部(其中7個為農村支部),7個村委會,7個婦代會。全鄉共有黨員400人,其中農村黨員330人,預備黨員11人。

精神文明建設情況

綠塘鄉境內人民勤勞勇敢,互助團結,安居樂業,社會安定,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隨着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各種文藝活動逐步豐富了全鄉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

發展遠景規劃

打基礎、促發展。一是完成鄉計生站配套設施建設、鄉老齡公寓建設、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二是建成豐產二村、五星村、營盤村等村衛生室;三是硬化豐產二村、牛場村、五星村進戶便道12.2公里。目前,綠塘至高店公路(綠塘至縣城便捷通道)已進入勘察設計階段,準備年內施工並竣工;綠塘鄉營盤村"一事一議"6.9公里通組公路正在實施,預計6月底完工;五星村黑沙至餵鵝組2.9公里通組路預計今年完工;全鄉美麗鄉村建設已全部摸底結束,連戶路全鄉共需硬化62.059公里,院壩全鄉共需硬化94902平方米,目前"兩個硬化"工程正在緊張有序進行;小城鎮建設已進入設計階段,預計6月份動工。農網改造基本完工,計劃今年將未改造的29個村民小組全部改造完成;豐產一村、豐產二村、牛場村、高峰村、高潮村人畜安全飲水工程計劃年底投入使用。

調結構、促增收。由於我鄉地勢高寒,傳統農業增收空間已無餘地,近年來,我鄉黨委政府審時度勢,着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着重打造脫毒馬鈴薯制種基地,大量種植核桃等乾果植物經果林8600畝。打算引進林下中藥材項目,農業產業發展長短結合,以短養長。去年實現財政收入246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09億元,全面完成了縣下達的計劃任務。通過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大力發展科技興糧。在全鄉大面積推廣雜交玉米種植6000畝,脫毒馬鈴薯種植12000餘畝,反季節蔬菜種植200畝,實施城鄉建設土地增減掛鈎項目307畝,實施種植天麻625畝,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農業發展格局。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綜合開發利用,極大地促進了全鄉經濟發展,加快了群眾致富的步伐。

抓扶貧、促發展:加大扶貧開發力度,鞏固扶貧攻堅成果,一是認真做好項目的申報工作,一年內共上報大小扶貧項目共計8個,批准5個,共爭取扶貧資金55萬元;二是認真抓好扶貧項目實施工作,先後高質量完成了五星村的人飲工程,豐產二村道路建設,牛場村、高峰村脫毒馬鈴薯的種植。

抓生態、保環境:按照"五園新村"建設的要求,對七個村的村莊整治進行了初步規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88戶、生態文明家園528戶;完成農村沼氣池建設110口;完成小水窖工程255口。今年我鄉種植核桃、漆樹等生態經果林共13600畝,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

惠民生、促和諧:一年來,全面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着力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困難問題。兌現農村低保戶、發放民政撫恤金、自然災害救濟補助款302.95萬元;發放救濟糧77.8噸;農業直補46萬元,退耕還林補助兌現21萬元;農村合作醫療報銷金22.34萬元,受益農戶達600人次;兌現摩托車下鄉補貼26萬元。

各項社會事業:積極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加強安全生產的排查整治力度,安全生產形勢較為穩定;全面落實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責任制和各項獎扶政策,提高計劃生育工作水平;平安創建工作深入開展,綜治維穩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加大"整髒治亂"工作宣傳力度,明確專人負責,重點抓好學校、街道、單位的"整髒治亂"工作;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及時抓好控輟保學工作,教育事業取得全面進步;抓好衛生防疫工作,加大食品藥品監管力度,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加強人民武裝工作,徵兵任務如期完成,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