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綠色劉家旁峪(歐陽杏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綠色劉家旁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綠色劉家旁峪》中國當代作家歐陽杏蓬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綠色劉家旁峪

一年去一次劉家旁峪。到今年,已經堅持了十四年。

劉家旁峪在山東沂源,打開手機地圖,從廣州坐火車過去,兩千多公里!好在有火車,若是在步行的蠻荒年代,可能我的岳父、岳母近在咫尺了。即使到了騎馬的封建社會,娶個老婆,最多也在方圓百里的範圍。但現在有火車,有農民的大遷徙,經濟中心給內地農民提供了逃跑的機會,也給了天南地北的青年男女認識、交往的平台。有了火車,男女的姻緣,一下子擴大了幾千倍。這種融合,又將中國各地的文化習俗糅合在了一起,新的改變已經在悄悄醞釀。

車到松崮——每次車過松崮,我都很注意車窗外的松崮,蓋因第一次到劉家滂峪,我岳父騎個電動車,到這裡買回草魚招待我——劉家旁峪的人煮魚遠不如煮全羊那麼嫻熟,但為了照顧我這個「南方蠻子」,我岳父勉為其難,我吃的也勉為其難。每次路過松崮,松崮都能喚醒我十幾年前的記憶。十幾年前的松崮和現在的松崮幾乎一模一樣。沿山坡而下,兩邊的民居,還是黃瓦泥牆。唯一熱鬧的地方,就是賣桃的地方。青年人、壯年人、老年人,一副烏漆麻黑的面孔,蹲在檐前水泥地上,有條不紊的摘着桃子的套袋。

外面的世界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松崮在十幾年時間裡一層不變。

我心裡很失落,仿佛十年前遇到一個穿着黃色唐衫的親戚,十年後再見,他身上還是那件唐衫的感覺。

還好,車轉彎,過了石夾河大橋,就到了綠色的劉家旁峪。

路邊的白楊樹銀色的樹幹像筆挺的士兵一樣一晃而過,青姣姣的枝葉淡定的呈現它們不卑不亢的姿態。山上的桃樹一蓬一蓬,在陽光里漠漠然,一副杳然避世的樣子。山坡下的玉米林,平展展的一片綠,鋪到對面的山腳,簡直深不可測。還沒來得及揣摩,地上的風景變成了桃園、蘋果園。這裡是水果之鄉,拳頭大的桃子,拇指大的杏子,圓溜溜的蘋果,貓眼似的葡萄,紅撲撲的山楂……外地來收購的商家不少,但遠不如餐桌上的油炸螞蚱、油炸蠶蛹和蟬蛹和知鳥猴、大鍋全羊誘人。想到這些,尤其是大鍋全羊,我心裡就蠢蠢欲動,揚言買一隻活羊回來,自己弄——姑父相隆信可是烹製全羊的高手。劉家旁峪也不缺羊……買一隻回來煮大鍋全羊,請所有的親戚一起吃大鍋全羊,那種愉悅,足可以慰心十年。

岳母家原來住在半山坡,進了巷子,走過一片楊樹林,上坡才進得了家門。楊樹林下蒿草雜生,裡面有野莧菜、紫蘇。土坡的荊棘灌木叢里,有布穀鳥。這些卻並沒有帶來詩情畫意,或者實惠。岳母老態龍鍾一個人——房照沒有兄弟,岳父老了後,岳母一個人住在這半山坡,別說沒有一個說話的人,鄰居都沒有一個。太陽一落西,岳母就關大門。那種獨處的不安與淒涼,讓我們牽掛、慚愧。

二零一九年,村里整改危房,岳母得了搬遷下來的機會,問我們,我只有一個意見:趕緊搬。想到一個孤寡老人,在冬雪天出門坐滑滑梯的窘狀和危險,我正要自己出錢把她從山上搬下來呢。現在有好政策,趕緊把握,配合搬遷人員,只要搬到平地,在哪,都比住在山上強。這裡得感謝徐加勝同志,親自打電話同我們溝通。這一回回來了,肯定找他喝個酒。

岳母的新居在馬路邊的平地上,門前瓜棚,茄子、辣椒、絲瓜、黃瓜、南瓜、西紅柿,一應俱全。更為關鍵的是:左右都有鄰居。

我們剛到家,就有鄰居大嬸子來串門。

對新居,岳母感到很滿意,一個勁地感謝政府的政策。

巷子是水泥巷子。往西走,是玉米林,玉米棒子藏在綠色的胞衣里,在葉子的屁護下,等待秋天把它喚醒。盡頭,是一大片白楊樹林。可惜六月風小,聽不到白楊樹「嘩啦啦」的合唱。過一條水裡長滿蓼草的小溪,是果園。果園的籬笆上,黃瓜、絲瓜、豆角纏夾,東初在其中居然還發現一顆西葫蘆。亂,亂的自然,就是農家味。過了果園,又是一片白楊樹林,大樹參天,樹腳下,絞股藍瘋長,在地上鋪了厚厚的一層帶毛的藤蔓。出了楊樹林,是一條水流淙淙的小溪——我還懷疑是石夾河,放羊的大叔甩着響鞭把山羊趕進河裡,坐在河坡上,看着對面的山——山上是桃園,春天花開的時候,漫山遍野,與青翠的白楊林搭配,劉家旁峪豈不是披上了一件蠻有情調的花衣?

過了橋,是黃土山路,路下是桃園。桃樹下了桃,有點萎靡,像是精疲力盡了。山坡上,酸棗樹一蓬一蓬的,小小的圓溜溜的酸棗,滿枝都是。這是治失眠的寶貝,在廣州,酸棗仁論克賣。我捋下一顆,在手掌里摩挲了一會,就放進了嘴裡。酸棗並不酸,肉甚至有點柴,大概還沒熟透吧。

回頭一看,劉家旁峪的黃瓦灰牆被白楊樹林果園山楂樹、玉米林淹沒了。

劉家旁峪不是一個像南方建滿洋房糊滿水泥的新農村,而是十幾年時間裡,還是保持着原來的樣子。即使像我岳母新修的房子,白牆黃瓦,天青地綠,仍是滿滿的鄉土味兒。劉家旁峪多半是種植戶,桃李梨,葡萄蘋果山楂,應有盡有,名符其實的水果之鄉,不差錢,為什麼不投資在房產建設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或許,住在樓上,不接地氣吧?種地為生的人,得了土地的好處,或者更為珍惜、依戀相信這片土地。

徜徉在劉家旁峪的鄉間小路上,綠色如海,心安如歸。

綠色,自始至終,都是能讓心靈安靜的顏色。何況,劉家旁峪一點也不喧鬧,在奎山、鄭家山下,不是因那條穿村而過車輛的繁忙的馬路,就遺世獨立了。能遺世不?不能。那就獨立在這片綠色中,過雞犬相鳴的平淡生活,忙碌,充實,平安,甚好。

[1]

作者簡介

歐陽杏蓬,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