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綠里(斯蒂芬·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冷山監獄的死囚區,通往電椅的最後一段路以綠色油氈鋪成,被稱為「綠里」。

許多囚犯曾踏上綠里,走向生命的終結,但所有囚犯中,沒有一個像約翰•柯菲那樣使人印象深刻。這個冷山監獄有史以來關押的塊頭最大的犯人,強姦並殘忍殺害了一對年僅九歲的雙胞胎女孩。唯有獄卒保羅發現,約翰•柯菲膽小羞怯、木訥寡言,這樣一個人,為何會犯下如此駭人聽聞的罪行?善良與邪惡之間的界限,難道如紙一般脆弱單薄?

本書獲得一九九六年布拉姆•斯托克恐怖小說大獎,並於一九九七年進入英倫奇幻獎和軌跡獎最佳小說決選名單。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同名影片獲得第七十二屆奧斯卡獎四項提名。


媒體評論或名家推薦

所有人都在談論《綠里》……這個以監獄為背景的故事感人至深,讀完之後仍會久久縈繞心頭,一如最深切的痛苦本身。

——《娛樂周刊》

從翻開第一頁起,《綠里》就能吸引你一直讀下去。無人能像斯蒂芬•金那樣用如此光明的筆觸深入黑暗的中心。

——《今日美國》

《綠里》能讓從八歲到八十歲的讀者嘖嘖稱奇、熱淚盈眶。

——《波士頓環球報》

作者簡介

斯蒂芬·金

Stephen King

一九四七年出生於美國緬因州波特蘭市,後在緬因州州立大學學習英語文學,畢業後走上寫作之路。自一九七四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魔女嘉莉》後,迄今已著有四十多部長篇小說和兩百多篇短篇小說。其所有作品均為全球暢銷書,有超過百部影視作品取材自他的小說,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肖申克的救贖》。

一九九九年,斯蒂芬‧金遭遇嚴重車禍,康復後立刻投入寫作。二○○三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頒發的「傑出貢獻獎」,其後又獲得世界奇幻文學獎「終身成就獎」和美國推理作家協會「愛倫•坡獎」的「大師獎」。

在斯蒂芬‧金的眾多作品中,以歷時三十餘年才完成的奇幻巨著「黑暗塔」系列(共八卷)最為壯觀,也最受金迷推崇,書里的人物與情節,散見於斯蒂芬‧金的其他小說。他的最新作品包括《11/22/63》《暗夜無星》《穹頂之下》《樂園》《長眠醫生》和「梅賽德斯先生」三部曲等。

目前斯蒂芬‧金與妻子居住在美國緬因州班戈市。他的妻子塔比莎•金也是位小說家。

原文摘錄

我搖搖頭。外面又是一陣狂風,橫樑間的蜘蛛網在氣流中搖盪着,就像破爛的花邊。我從來沒有身處如此鬼魅的境地。正在那時,正當我們站在那裡低頭看那些從線軸上殘留下來的碎片時,我醍醐灌頂地意識到為什麼自打約輸・柯菲走過綠里之後,我就沒法再幹這活了。不管是不是由於抑鬱,反正我受不了再看着別人經過我的辦公室走向死亡,再多看一個都不行。 「沒任何理由,」他說,「卡萊伯沒有傷害它,也沒有對它大聲喊。我知道的。我當時是在場的,如果我不在的話,他早就被弄死了。埃奇康比先生,當時並沒什麼特別的,他只是正好和狗面對面,而這恰好讓加拉哈德閃過了一個念頭(不管狗有着怎樣的腦子),就是撲上去咬人,如果行的話,就把人咬死。小男孩就在它面前,那狗就咬下去了。這也發生在柯菲身上的事。他就在那裡,他看到了門廊上的孩子,他劫了她們,強姦了她們,然後殺了她們。你說他在做這種事情之前應該會有跡象的,我也明白你的意思,可是或許他從前沒幹過,我的狗過去也從沒咬過人,就這一次。也許,如果柯菲被釋放了,他也不會再幹這樣的事了。也許我的狗也不會再咬人了。但是要知道,我關心的不是這個。我拿了槍走出來,抓住它的頭頸,一槍把它的腦袋打飛了。」

書評

如果說這世界上有一個地方能夠讓人完全袒露最原始的善與惡,能夠拷問人心深處最隱秘的信仰與堅持,那這個地方一定是監獄。所以,像《肖申克的救贖》這樣的電影能夠走紅毫不奇怪,這個發生在監獄裡的故事擊中的是我們心中最柔軟的情感。

  現在,我手裡正在讀着一本《綠里奇蹟》,和《肖申克的救贖》一樣,它也出自斯蒂芬·金,它也改編成了電影,同樣也曾經紅極一時:六部單行本同時進入《紐約時報》排行榜前10名的壯觀景象,連《哈里·波特》也未能重演。而和《肖申克的救贖》不一樣的是,《綠里奇蹟》對人與人性的拷問,要來得更加冷峻、尖銳和失望。

  先解一下題吧。所謂「綠里」,指的是冷山監獄裡用綠色油氈鋪就的一英里道路,這條路通向地獄:死刑犯走完這一英里,面對的就是電椅。至於那「奇蹟」,則顯然是在參考《聖經》:2000年前,上帝為人類送來了耶穌,人類卻把他釘在了十字架上,而當歷史走到1932年,上帝再次為人類送來了一個耶穌般的禮物,約翰·柯菲,他在世界上漫遊,用奇蹟般的力量救死扶傷,他能讓重病患者瞬間痊癒,他能在自然災害面前保護人們的平安,但他卻無力阻止最邪惡的人做下最邪惡的事情,最後連自己也被送上了綠里。

  故事從約翰·柯菲進入冷山監獄開始,這是他最後的生命歷程,在走上電椅之前,他說「這個人世,讓我覺得累了」。不過在放棄之前,他還有幾件事情要做,因為就在這個監獄,約翰·柯菲再次遭遇了人類絕對的「惡」:獄卒珀西,一個玩弄權術、在他人的痛苦中攫取快感的傢伙,犯人「野小子比利」,一個以破壞和殺戮為樂的變態殺手。

  在冷山監獄這個小小的世界,我們遇到監獄長哈爾,獄卒頭目埃奇康比,還有獄卒布魯托爾,犯人德拉克洛瓦……他們都是些好人,他們厭惡那些渣子一樣的壞蛋,他們努力尋找和恢復人的尊嚴,埃奇康比甚至通過調查證明了約翰·柯菲的無辜。但是這些善良人毫無力量,在監獄裡,他們任由獄卒珀西胡作非為,因為他是州長的親戚,而即使埃奇康比發現約翰·柯菲完全無罪,野小子比利才是真正的殺人犯,他也無力改變對柯菲的判決——因為他是一個黑人。甚至,他還得親手把約翰·柯菲,把上帝的這個禮物送上電椅,這些好人唯一能做的,只是讓約翰·柯菲走的時候稍稍少一點痛苦。

  柯菲懲戒了惡人,他通過珀西之手殺死了野小子比利,然後讓珀西一輩子住進了精神病院,但這其實沒有太多意義。多年之後,埃奇康比在療養院遇見新一代的珀西:多蘭。人世之惡沒有止境,而善的奇蹟,已經被人類親手殺死。約翰·柯菲上電椅之前,把自己的一部分奇蹟力量轉移給了獄卒頭目埃奇康比,一個普普通通的好人。於是我們得以在小說的最後,看到埃奇康比,在生命的第100個(或者更多)年頭感慨着自己的這條綠里實在是太長了,因為他像當年的約翰·柯菲一樣,對這個世界感到厭倦。我願意相信這其實是斯蒂芬·金想說的話,在一個人們親手殺死了奇蹟的時代,救贖之路將異常艱難。還好,斯蒂芬·金給埃奇康比的故事留下了一點亮色,無論如何,普通人那些有限的善良,將是與人性之惡對抗的最後堡壘。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