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緬桂花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緬桂花樹

中文學名:緬桂花樹

門:被子植物門

綱:木蘭綱

科:木蘭科

屬:含笑屬

緬桂花樹,又稱白蘭樹,白蘭花樹,白玉蘭樹等。木蘭科含笑屬落葉喬木,樹高一般2-5米或高可達15米。花白色,大型、芳香,先葉開放,花期10天左右。中國著名的花木,北方早春重要的觀花樹木,有2500年左右的栽培歷史,為庭園中名貴的觀賞樹。原產中國中部各省,現北京及黃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古時多在亭、台、樓、閣前栽植。現多見於園林、廠礦中孤植,散植,或於道路兩側作行道樹。北方也有作樁景盆栽。現世界各地均已引種栽培。[1]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冬芽密被淡灰綠色長毛。葉互生。花先葉開放,直立,鍾狀,芳香,碧白色,有時基部帶紅暈。聚合果,種子心臟形,黑色。
緬桂花白如玉,花香似蘭,其樹型魁偉,高者可超過10米,樹冠卵形,大型葉為倒卵形,先端短而突尖,基部楔形,表面有光澤,全市兩摔條疏生開展,嫩枝及芽外被短絨毛。冬芽具大形鱗片。花先葉開放,頂生、朵大,直徑12-15厘米。花被9片,鍾狀。果穗圓筒形,褐色:蓇葖果,成熟後開裂,種紅色。3月開花,6-7月果熟。

特殊品種

黃緬桂為常綠喬木,樹皮灰褐色。幼枝嫩葉和葉柄均有淡黃色平伏絹毛。花單生於葉腋,橙黃色或淡橙黃色,極香。易結果,一般2~3年生嫁接苗開花後即可結果。劉教授介紹,廣州市的玉蘭樹主要栽種品種以白緬桂居多,黃緬桂較少,市民一般見到的多為白緬桂。白緬桂雖然開花但是不結果,而黃緬桂則可結果,但是結出如此多的果實的情況也不多見。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中部山野中,現國內外庭園常見栽培。為我國著名的傳統觀賞花卉,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歷史。 又名白玉蘭、木蘭、應春花;此花為我國特有的名貴園林花木之一,原產於長江流域,在廬山黃山峨眉山等處尚有野生。玉蘭原產我國中部各省,現北京及黃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古時多在亭、台、樓、閣前栽植。

主要價值

園林、廠礦中孤植,散植,或於道路兩側作行道樹。北方也有作樁景盆栽。

新聞報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解決與周邊國家的邊界問題,開創我國與相鄰國家外交關係的新局面,1954年周恩來總理首次對緬甸進行了友好訪問,中緬兩國總理共同倡導了舉世聞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為促成中緬兩國正式界條約,1956年12月,周總理和陳毅、賀龍到緬甸訪問,其間周總理提議在中緬邊境的雲南省德宏州潞西芒市舉行中緬邊民聯歡大會,得到當時緬甸總理吳巴瑞總理從緬甸經中國畹町陸地邊境口岸進入中國,這是周總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從陸地口岸步行回國。周總理從畹町橋偕同吳巴瑞總理進入畹町後,就在畹町橋頭舉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升旗儀式,兩國總理檢閱了我國的儀仗隊,後乘車前往潞西芒市中緬邊民大聯歡會場,在充滿和平友好氣氛的聯歡大會上,兩國總理髮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表達了和平共處的真誠願望,加深了中緬兩國人民的「胞波情誼」。12月15日,周總理和吳巴瑞總理在下榻的芒市賓館親自種植了象徵中緬友誼長存的友誼樹──緬桂花樹。在芒市舉行中緬邊民聯歡大會後,1960年1月簽訂了兩國邊境問題的協定。
40多年來,由周總理和吳巴瑞總理種植的這兩棵緬桂花樹經歷了風雨滄桑,枝繁葉茂,鬱鬱蔥蔥,中緬兩國的友誼也經歷了歲月的考驗,在發展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為緬懷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偉大風範,進一步增進中緬兩國人民的友誼,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德宏州人民政府在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籌集資金修砌了兩株緬桂花樹的樹台,建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緬桂亭」,在樹、亭四周營造了綠草坪,樹後亭前豎立了兩頭中緬兩國邊民都視為吉祥、友好名征的白象雕像,亭樹相映,景情互抒,融為一體,成為潞西芒市賓館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為德宏著名的旅遊觀光景點之一。1996年,雲南省政府又把緬桂亭和中緬友誼長青樹確定為雲南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參考來源

  1. 中緬兩國總理種植緬桂花樹, 德宏網, 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