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發中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緩發中子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2]、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名詞解釋
在反應堆等鏈式裂變反應中會產生大量的具有中等質量數的裂變碎片——稱為緩發先驅核(質量數在60~120不等),而且不同的裂變碎片具有不同的衰變周期(衰變過程中會有非常複雜的放射性衰變反應如(n,a)反應,(n,p)反應,(n,γ)應等等),在這些裂變碎片衰變的過程中會伴隨有中子的釋放,核物理學家將這些中子稱為緩發中子。緩發中子與核反應產生的瞬發中子相比能量能級要小很多,大部分屬於熱中子範疇。
核物理學家根據這些緩發中子的平均壽期和衰變常數等的不同,將其大致劃分為六組(所以緩發中子並非嚴格上剛好就是六組,可能多達上百組甚至達千組之多)。這樣劃分的優點是便於核工程的計算和分析等,是人為的一種劃分方法,但是目前國際核工業界普遍接受了這種分組方法並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 ↑ 中國發現距今8000多年的古老文字,考古專家:中華文明再添三千年,搜狐,2022-08-12
- ↑ 書法|詳解隸書發展的歷史,搜狐,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