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緣情「緣情說」是中國古代文論關於詩歌本質界說的另一大支脈,它與「言志說」交相輝映、相互浸漬、彼此回應。[1]
引證詳解
1、抒發感情。
唐 獨孤及 《送開封李少府勉自江南還赴京序》:「緣情者莫近於詩,二三子盍詠歌以為贈?」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後人陋《花間》《草堂》之惡習,而並忘緣情托興之旨歸,豈非操選政者加之厲乎?」
朱自清 《文學的標準與尺度》:「載道或言志的文學以『儒雅』為標準,緣情與隱逸的文學以『風流』為標準。」
2、借指作詩。
唐 杜甫 《偶題》詩:「緣情慰漂蕩,抱疾屢遷移。」 王嗣奭 釋:「『緣情』用 陸機 語,謂作詩也。」參見「 緣情體物 」。
3、因循人情;順乎人情。
唐 張九齡 《上姚令公書》:「曩之用才,非無知人之鑑,其所以失溺,在緣情之舉。」
《舊唐書·文苑傳中·賈曾》:「 曾 奏議:『請於南郊方丘,設皇地祇及從祀等坐,則禮惟稽古,義得緣情。』」
宋 范仲淹 《序》:「緣古人之意者,謂之緣情。」
4、緣分;情意。
明 沉鯨 《雙珠記·赴婚遇兄》:「涉水登山來路遠,緣情應不淺。」
簡介
【詞語】:緣情
【注音】:yuán qíng
【釋義】:1.抒發感情。 2.借指作詩。 3.因循人情;順乎人情。 4.緣分;情意。
在「緣情說」看來,詩歌是「吟詠情性」的產物,它所能「再現」的正是內在的「情」、「情性」或「性靈」,但這種「情」並不是西方浪漫主義那種試圖與外物決裂的「詩情」,而是一種「物我合一」語境之中的情感性能和狀態。